通识教育:理工科院校的原则和策略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表明,通识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通识教育的发源地美国,通识教育被认为是大学教育中“既经典又最具活力的部分”。在我国港台地区,通识教育已成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大陆的一些著名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是人们正翘首期盼的重要改革。尽管通识教育的内容各不相同,形式各有区别,但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它已经成为发达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
  国内大陆高校实施通识教育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这种改革探索已经预示着我国大陆高等教育正在冲破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旧体制内孕育着一种自下而上的深刻变革。在通识教育的改革中,占高校绝大多数的理工科大学应该如何推行适合自身特点的通识教育已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通识教育的实施原则
  
  作为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推行通识教育客观上存在着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条件和特殊性。可以这样认为,在理工科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注定是一种更艰难的探索,有着比综合性大学更多的困难。这就要求理工科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时必须遵循自己的原则。
  1,科学定位原则。从一般意义上说,通识教育通过突破专业教育的狭隘性,旨在培养融会贯通、知识广博、有社会责任感和全面发展的国家公民。但从国内一些著名大学的探索实践看,实施通识教育的目的除了追求一般意义的“全人教育”“完整教育”“均衡教育”外,有些试点还带有精英教育的成分。它们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后备生源”。在精英教育层面,通识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未来领导者的品格与气质。而通识教育是面向大多数人的,要解决大多数学生的“做人”问题。因此,理工科大学必须围绕自身人才培养目标设计通识教育的内容。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理工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区域、层次定位决定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运行模式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理工科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应着眼于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适应地方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格完整的人才。
  2,循序渐进原则。通识教育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这一百多年的通识教育一直伴随着激烈的争辩和艰难的探索。即便时至今日,关于通识教育的是非曲直在美国仍然是大学校长和教育学者充满争议的—个重要话题。在我国大陆,大学通识教育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在大学校长的心目中,要不要实行通识教育仍然莫衷一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担忧而对通识教育依然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因此,许多高校推行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开展通识教育大讨论,通过教育教学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什么是通识教育、要不要开展通识教育、如何开展通识教育等问题上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对通识教育的实施也必须按照增量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改革路径,逐步构建通识教育的学分设置、资源配置、课程模块、教学管理以及制度安排,避免新旧两种模式交织引起的混乱。鉴于此,推行通识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既不能盲目跟风、追赶时髦,也不能盲目照搬、急于求成。
  3,多元融合原则。当今世界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这一国际化的进程中,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依存。在美国通识教育发展历史上,斯坦福大学“柏拉图风波”所引起的经典与多元的论战,使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成为世界性趋势。于是,斯坦福大学以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观为基础来设置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哥伦比亚大学则提倡以多元文化推动通识教育,强调东方经典著作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应有的地位。我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也明确规定有全球视野和世界文化的内容。这些都表明,在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中,本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互动、传统经典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已经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通识课程设置的共同选择。有些大学还提出,通识教育不仅要通过核心课程来体现,而且还要通过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体现在整个大学四年教育过程中。
  4,精致管用原则。从目前看,国内外通识教育的具体做法并不完全相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经典名著课程,二是通识概论课程,三是探究课程,四是指定选修课程。四种课程模式各有利弊。在国内大学,通识教育大体上都是以开设一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主要渠道,这些课程模块的名称在各校也各不相同,各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还处在调整过程中。从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和学科门类看也存在多样化的特点。我们认为,评价通识教育的成败既不在于所开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寡,也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而在于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公民素质和现代人格。因此,通识教育课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精致和管用。不同类型、层次和特色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通识教育的一般原则和要求,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在确定通识教育课程的模块、门类、体系、比例、考核、评价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逐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通过科学、人文、艺术、社会等全面素质的教育,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如前所述,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由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性质决定的。一定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必然体现着相应的人才培养理念。关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是,核心课程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课程模式。借鉴国内外有关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经验,笔者认为,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可以确立以下四个模块的课程:
  1,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这一课程模块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除重点研读中华儒家文明的经典原著外,也应研读西方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和拉丁美洲文明的代表性经典著作。通过文史经典著作的选读,学习研讨中西方多元文化的主要特质,使学生对中西方历史、文化有比较宏观和全面的认识,这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本土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扩大学生建设和谐世界的视野,提高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一模块的课程宜采取经典阅读(辅之以小班研讨)和概论课两种方式,课程开设时间可以延续四年的整个学习过程。
  2,数理科学与自然科学。这一课程模块的主要内容是理工科的通用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生物、医学、环境和现代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尤其是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把握数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主要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模块的课程可以设置几门有代表性的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时提供若干门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 对理工科专业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在学分要求、选修方式上可以有所区别。课程宜以基础性、概述性为主。
  3,政治经济与法律道德。这一课程模块是在针对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调整的基础上设计的。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虽几经改革,但教学效果始终难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课程较多地强调政治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民素质的培养,教学方式也主要采取大课堂单向灌输、重复说教的方式,很难与学生产生心灵互动。改革调整后的这一课程模块不仅要在主要内容上帮助学生了解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伦理道德和军事训练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还要着力帮助学生通过对国情的学习研读和社会分析,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地方历史、人文方面的选修课程,以适应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所需人才的要求。授课的方式宜结合经典原著的阅读,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大班教学与小班研讨相结合。
  4,人文艺术与审美观念。这一课程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写作、音乐、影视、书法、戏剧、美术、建筑、美学、体育、时尚和文化创意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审美情趣。这—模块除中国语文、外语、汉语写作、体育等作为必修课外,其他课程可视学生专业情况以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为主。
  上述四大模块的通识课程,文史经典模块可以陶塑学生性情,培育社会责任感;自然科学模块可以帮助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社会科学模块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培育公民素质;人文艺术模块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人文修养,感悟艺术魅力,体验审美情趣。如果每—模块开设3门~5门核心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同时提供一定数量的关联选修课(包括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就能使这一模块的课程内容形成—个知识、素质、能力的体系。这种课程模块的设计不应是知识的堆砌,而应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统一,文理贯通,相辅相成。这种通识教育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有—个共同的特点,即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所占比例将达到80%。
  
  通识教育的师资保障
  
  推行通识教育最大的难点在师资。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关键在于建立一支能胜任通识教育的教师队伍。国外大学讲授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本校的教学名师和资深教授,甚至不乏大师级学者。在理工科院校,比较紧缺的通识教育课程师资主要集中在文史经典课程模块上。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的教师自身所受的教育并不完整,特别是缺乏应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多数教师在短期内还很难独立承担文史经典与现代文明方面的通识教育专门课程。因此,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设计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由多人共同承担某一门文史经典的通识教育课程作为一种过渡办法。从中长期看,可以采取本校培养与外聘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在整合校内教师资源、有序开展师资培训的同时,利用讲座教授岗位或双聘的形式有计划地吸收社会上相关单位或其他高校的通识教育的师资为我所用。其他三个课程模块的教师则基本上可以从学校内部统筹解决。对于所有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来说,应当采取主讲教授和助理教授相结合的形式。助理教授则以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为主。
  
  通识教育的质量评价
  
  通识教育的质量评价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一般而言,通识教育的质量可以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
  就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而言,课程模块的整体设计是否科学、各门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宜、课程类别与修课方式是否适切、教学计划是否可行、学分比例是否合理等都必须定期进行研究,看是否有利于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从教学过程来看,必须从严把握通识教育教师的准入条件,防止通识教育知识门槛过低而影响通识教育的效果。教师开设通识教育新课程之前必须经过试讲关,进行2个~3个学期的跟踪,对不符合要求的课程坚决予以停止。在教学环节上必须通过教学过程的专家督导、教学效果的教师互评等方式,监控评价通识教育课程大班教学与小组讨论的情况、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主讲教授与助理教授的协同教学状况等,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予以表彰。从学生角度看,要牢固树立通识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目标。要通过课堂互动、学生访谈、学生评教、网络调查等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要求和学习满意度,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测验学生掌握多少相关知识来评价教学效果。此外还可在教师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师。
  
  通识教育的组织保证
  
  在我国高校,推行通识教育不仅要实现教育理念的根本改变,而且也必然会引起教育制度的变迁。除了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提供相应师资力量、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外,还需要建立保障通识教育有效进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看,必须赋予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的自主权,包括政策支持、课程设置、质量评价、制度建构等方面。从学校层面看,需要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作为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决策机构。通识教育委员会由校长兼主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执行主任,负责协调通识教育所涉及的课程规划、学分比例、人事分配、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等相关事务的决策,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批通过。通识教育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学校通识教育知名专家、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下设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具体负责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运行管理和评价监督。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在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结合企业对理科类、工科类、人文学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评价和需求分析的调研结果,尝试确立符合市场、社会需求和大学生实际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构成要素。以此为指向,探讨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切实推进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提升。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
一、生物柴油的理解rn生物柴油(Biodiesel)是指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
不同种文化之间总要经过接触、碰撞、交流、融合的阶段,通过取彼之长以补自短,逐渐深化自身的内涵.尤其是近代中西文化之间,二者的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除却强者对弱者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动之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出现了新的政府管理形式,其管理体制也逐渐向着新的管理方式转变.把市场化管理模式充分引入到政府的
在风险内涵的演进中,名誉风险正从各种风险类型中凸现出来,成为现代经济中对企业和银行最具破坏力的风险种类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日益复杂,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服务,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
招标最高限价 103.4万元,中标价99.69万元,节约3.5%.9月21日下午 6时20分,洪雅县老年人活动中心涉老设施项目(家具类)政府采购评标结束,标志着四川省眉山市首个全流程电子化政
期刊
婴儿唇腭裂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发音和面部形态.1997年8月~2000年5月,我们对20例3~6个月婴儿唇腭裂行修补术,获得满意效果.
学生评教是由学生对教师课堂理论授课质量的评价.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衡量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且目前教师
俗话说,人老骨先衰,把骨头保护好,才能健康长寿!rn7:00给膝盖做个按摩rn早上醒来后,不要太着急起床,给膝盖做个按摩护理吧.经过一晚上的静止休息,都没怎么动,醒来时膝关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