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過去台灣企業長於代工,近年來面臨全球競爭的挑戰,台灣企業逐步開始建立「自有品牌」的意識。然而,隨著品牌能見度的提升、海外市場的快速拓展,更多品牌仿冒、產品抄襲或營業秘密外泄等智財風險也隨之而來。如何透過智財佈局與運用強化品牌保護與價值提升,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課題。
《今周刊》從2008年起舉辦「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由調查結果帶出最新品牌趨勢,在變動的大環境中,如何求新、求變、求快,是台灣品牌在下一世代致勝的關鍵。
在快速變動的年代,惟有不斷因應潮流趨勢,與時俱進,才是領導品牌維持「不變」地位的硬道理。
因2016年「商務人士」定位更加精準,《今周刊》希望能以交叉分析結果提供品牌參考;觀察年收入級距,2016年50萬元(新台幣,下同)至100元族群僅占33%,100萬元至200萬元族群占46%,200萬元以上族群則達到18.3%,收入分佈較往年顯著向「高收入族群」移動,收入影響生活經驗與品牌選擇,故有部分品項的豪華品牌名次也較往年提升。
面對競爭要有更充裕的準備
國際權威品牌顧問公司Inter brand 日前公佈2015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2015年台灣20大國際品牌之整體價值為89.56億美元,相較2014年品牌總價值(87.28億美元)成長 2.6%,顯示出台灣品牌企業努力經營的成果。
過去台灣企業長於代工,近年來面臨全球競爭的挑戰,台灣企業逐步開始建立「自有品牌」的意識。然而,隨著品牌能見度的提升、海外市場的快速拓展,更多品牌仿冒、產品抄襲或營業秘密外泄等智財風險也隨之而來。如何透過智財佈局與運用強化品牌保護與價值提升,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課題。
為什麼品牌如此重要?台灣資策會科法所副所長吳文珠舉例,以Inter brand 公佈的2015年全球百大品牌價值排行榜來說,台灣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大陸的企業,其品牌價值排名大幅提升,像是首次進入全球百大品牌中第一百名的聯想集團Lenovo,品牌價值就有41.14億美元;而另一進榜者、排名第88名的華為Huawei,品牌價值也有49.52億美元,比上一年成長15%。由於大陸企業藉著其龐大的內需市場,提振品牌形象進而佈局全球,逐漸對歐美國家品牌廠商帶來不小的威脅。
吳文珠分析,台灣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時,面對中國大陸乃至於全世界的競爭,鞏固自我品牌價值絕對是不得不面對的優先課題。根據資策會科法所過去豐富的品牌輔導經驗,吳文珠十足肯定台灣企業有足夠能量開創自有品牌,然而在遇到仿冒品流竄,或以「山寨」為基底的品牌快速崛起的此刻,智慧財產權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建立品牌不只是設計商標而已
對於過去精於代工的台灣企業來說,「品牌」兩字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話題。人們初步的認知,認為品牌就是「商標」或logo,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品牌的定義很廣,在實體面上除了最常見的logo標志或產品設計外,抽象的服務、消費者信賴也是品牌整體形象的一部分。」吳文珠說,要如何將這類無形價值納入企業智財經營管理,讓品牌在法律上建立保護基礎,是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台灣經濟部門工業局為促進台灣企業發展國際品牌,推動「品牌台灣發展計畫第二期」(以下簡稱「品牌計畫」)。而資策會科法所創意智財中心(以下簡稱「資策會科法所創智中心」) 從2012年推動品牌企業的智財保護、管理及運用,至今已邁入第4年,身為品牌計畫智財分項計畫主持人的資策會科法所創智中心副主任鄒宗萱以4年計畫執行整體觀察,在耕耘品牌的同時,台灣企業應更加重視智財的重要性。
由於過去許多企業將心力灌注在新技術的研發,不分技術強弱與否均積極申請專利,卻忘記智慧財產權除了專利外,還有其他層面都是必須正視的領域。鄒宗萱解釋,智慧財產權的佈局,申請「含金量」較高的專利的確是最基本的課題,但除此之外,運用商標建立企業品牌形象、營業秘密鞏固企業核心競爭力,透過多樣化權利的交叉保護,更是企業發展品牌的重要手段。
整合智權佈局強化品牌完整保護
由於智慧財產權對企業品牌來說,具備獨占、防止他人複制的效果,因此透過智慧財產權可協助企業穩固市場版圖,亦可從中拓展市場新領域,是企業不可或缺的戰略關鍵。
負責執行品牌企業智財輔導的資策會科法所創智中心專案經理施品安指出,從過去執行品牌計畫的輔導經驗中,發現在品牌識別的層次上,許多台灣企業的得獎設計並未取得設計專利保護,造成難以因應仿冒,使得企業產品品牌辨識度降低;另外,品牌管理的層次上,由於企業的商標使用不一、連續三年未使用等情形,存在商標遭廢止的潛在風險;而在品牌行銷的層次上,常見企業未因應海外市場進行相應商標國際佈局,導致商標遭搶先注冊,面對不肖廠商仿冒而束手無策,甚至被控侵權。
如何透過智財佈局強化品牌保護?施品安說,從品牌建立期透過智財諮詢、檢視診斷來建立智財認知,在品牌萌芽時提供風險預警與降低侵權的智財保護,乃至於品牌拓展時的智財國際佈局與管理,到品牌成熟期的策略運用都是不可或缺的要項。
現代的企業競爭,早已跳脫過往的價格競賽,來自於消費者對「品牌認同」間的對決更是重要。要如何運用智慧財產,協助企業鞏固品牌保護、提升品牌價值,對於台灣產業升級相當重要。品牌建構並非一朝一夕,企業需要更全面的思維進行完整的佈局,從智財視角出發,可說是「保護自己、開創新局」的第一步。
高收入族群品牌忠誠度極高
品牌的發展離不開消費群體的需求。高收入族群的品牌喜愛度如何?根據調查結果,委托台灣指標公司進行交叉分析年收入兩百萬元以上對象,發現手表、男裝與皮件等項目的表現,出現不同一般商務人士的「榜中榜」。
《今周刊》「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共調查34個項目,當中有17個項目的前三名理想品牌,合計的支持率超過8成;其中電信業者、冷氣、平板電腦與保全4個項目的前三名品牌,合計支持率更超過9成,儼然具有領導市場風向的能力。
2016年的「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首度進一步針對年收入200萬元以上的商務人士進行交叉分析,發現其中有10個項目的第一名品牌,不但支持率皆超過5成以上,且大幅拉開與第二名品牌的距離,呈遙遙領先的現象。
高收入族群相對不在意價格,更在乎品牌如何表彰身分地位。《今周刊》以年收入200萬元為分野,發現在3 4個項目中,屬於精品的手表、男裝與皮件三類中,高收入族群心目中理想品牌排名前兩大,占比加總高於一般商務人士,其中,手表品牌百達翡麗、皮件品牌的愛馬仕在高收入族群支持度明顯更高。
《今周刊》從2008年起舉辦「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由調查結果帶出最新品牌趨勢,在變動的大環境中,如何求新、求變、求快,是台灣品牌在下一世代致勝的關鍵。
在快速變動的年代,惟有不斷因應潮流趨勢,與時俱進,才是領導品牌維持「不變」地位的硬道理。
因2016年「商務人士」定位更加精準,《今周刊》希望能以交叉分析結果提供品牌參考;觀察年收入級距,2016年50萬元(新台幣,下同)至100元族群僅占33%,100萬元至200萬元族群占46%,200萬元以上族群則達到18.3%,收入分佈較往年顯著向「高收入族群」移動,收入影響生活經驗與品牌選擇,故有部分品項的豪華品牌名次也較往年提升。
面對競爭要有更充裕的準備
國際權威品牌顧問公司Inter brand 日前公佈2015年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2015年台灣20大國際品牌之整體價值為89.56億美元,相較2014年品牌總價值(87.28億美元)成長 2.6%,顯示出台灣品牌企業努力經營的成果。
過去台灣企業長於代工,近年來面臨全球競爭的挑戰,台灣企業逐步開始建立「自有品牌」的意識。然而,隨著品牌能見度的提升、海外市場的快速拓展,更多品牌仿冒、產品抄襲或營業秘密外泄等智財風險也隨之而來。如何透過智財佈局與運用強化品牌保護與價值提升,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課題。
為什麼品牌如此重要?台灣資策會科法所副所長吳文珠舉例,以Inter brand 公佈的2015年全球百大品牌價值排行榜來說,台灣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大陸的企業,其品牌價值排名大幅提升,像是首次進入全球百大品牌中第一百名的聯想集團Lenovo,品牌價值就有41.14億美元;而另一進榜者、排名第88名的華為Huawei,品牌價值也有49.52億美元,比上一年成長15%。由於大陸企業藉著其龐大的內需市場,提振品牌形象進而佈局全球,逐漸對歐美國家品牌廠商帶來不小的威脅。
吳文珠分析,台灣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時,面對中國大陸乃至於全世界的競爭,鞏固自我品牌價值絕對是不得不面對的優先課題。根據資策會科法所過去豐富的品牌輔導經驗,吳文珠十足肯定台灣企業有足夠能量開創自有品牌,然而在遇到仿冒品流竄,或以「山寨」為基底的品牌快速崛起的此刻,智慧財產權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建立品牌不只是設計商標而已
對於過去精於代工的台灣企業來說,「品牌」兩字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話題。人們初步的認知,認為品牌就是「商標」或logo,但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品牌的定義很廣,在實體面上除了最常見的logo標志或產品設計外,抽象的服務、消費者信賴也是品牌整體形象的一部分。」吳文珠說,要如何將這類無形價值納入企業智財經營管理,讓品牌在法律上建立保護基礎,是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台灣經濟部門工業局為促進台灣企業發展國際品牌,推動「品牌台灣發展計畫第二期」(以下簡稱「品牌計畫」)。而資策會科法所創意智財中心(以下簡稱「資策會科法所創智中心」) 從2012年推動品牌企業的智財保護、管理及運用,至今已邁入第4年,身為品牌計畫智財分項計畫主持人的資策會科法所創智中心副主任鄒宗萱以4年計畫執行整體觀察,在耕耘品牌的同時,台灣企業應更加重視智財的重要性。
由於過去許多企業將心力灌注在新技術的研發,不分技術強弱與否均積極申請專利,卻忘記智慧財產權除了專利外,還有其他層面都是必須正視的領域。鄒宗萱解釋,智慧財產權的佈局,申請「含金量」較高的專利的確是最基本的課題,但除此之外,運用商標建立企業品牌形象、營業秘密鞏固企業核心競爭力,透過多樣化權利的交叉保護,更是企業發展品牌的重要手段。
整合智權佈局強化品牌完整保護
由於智慧財產權對企業品牌來說,具備獨占、防止他人複制的效果,因此透過智慧財產權可協助企業穩固市場版圖,亦可從中拓展市場新領域,是企業不可或缺的戰略關鍵。
負責執行品牌企業智財輔導的資策會科法所創智中心專案經理施品安指出,從過去執行品牌計畫的輔導經驗中,發現在品牌識別的層次上,許多台灣企業的得獎設計並未取得設計專利保護,造成難以因應仿冒,使得企業產品品牌辨識度降低;另外,品牌管理的層次上,由於企業的商標使用不一、連續三年未使用等情形,存在商標遭廢止的潛在風險;而在品牌行銷的層次上,常見企業未因應海外市場進行相應商標國際佈局,導致商標遭搶先注冊,面對不肖廠商仿冒而束手無策,甚至被控侵權。
如何透過智財佈局強化品牌保護?施品安說,從品牌建立期透過智財諮詢、檢視診斷來建立智財認知,在品牌萌芽時提供風險預警與降低侵權的智財保護,乃至於品牌拓展時的智財國際佈局與管理,到品牌成熟期的策略運用都是不可或缺的要項。
現代的企業競爭,早已跳脫過往的價格競賽,來自於消費者對「品牌認同」間的對決更是重要。要如何運用智慧財產,協助企業鞏固品牌保護、提升品牌價值,對於台灣產業升級相當重要。品牌建構並非一朝一夕,企業需要更全面的思維進行完整的佈局,從智財視角出發,可說是「保護自己、開創新局」的第一步。
高收入族群品牌忠誠度極高
品牌的發展離不開消費群體的需求。高收入族群的品牌喜愛度如何?根據調查結果,委托台灣指標公司進行交叉分析年收入兩百萬元以上對象,發現手表、男裝與皮件等項目的表現,出現不同一般商務人士的「榜中榜」。
《今周刊》「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共調查34個項目,當中有17個項目的前三名理想品牌,合計的支持率超過8成;其中電信業者、冷氣、平板電腦與保全4個項目的前三名品牌,合計支持率更超過9成,儼然具有領導市場風向的能力。
2016年的「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首度進一步針對年收入200萬元以上的商務人士進行交叉分析,發現其中有10個項目的第一名品牌,不但支持率皆超過5成以上,且大幅拉開與第二名品牌的距離,呈遙遙領先的現象。
高收入族群相對不在意價格,更在乎品牌如何表彰身分地位。《今周刊》以年收入200萬元為分野,發現在3 4個項目中,屬於精品的手表、男裝與皮件三類中,高收入族群心目中理想品牌排名前兩大,占比加總高於一般商務人士,其中,手表品牌百達翡麗、皮件品牌的愛馬仕在高收入族群支持度明顯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