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词义疏证且何以可能存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是否具有“普世价值”这个话题,并不是现在才流行起来的热门话题,它早已存在并受到广泛关注,只不过在每个阶段其所表现的方式不一样亦或名称没有统一称为“普世价值”罢了。针对于这个话题的探讨,首先要从词源学意义上给予疏证,再者要值得考虑的是我们所谓的“普世价值”何以可能存在,且存在的方式又是如何。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适;普遍;特殊;儒家文化
  作者简介:王璐,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1
  “普世”译为Universal value,希腊文表示为oikoumene,意义是“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起初“普世”二词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中,基督教会将自身成比作“普世教会”,这是源于基督教作为主要宗教其教义是无界限的“类”的概念,是超越社会人事单从人性信仰的角度出发,目的为达到耶稣基督他是包括每个人在内的全人类的救世主,追求各派教会是一家,全人类也是一家的终极目标,当然是否存在质疑宗教侵略战略的观点我们这里存而不论。现在的“普世”很大程度上作为人类对自身存在所体悟的价值的最基本的评判基准。而人的评价准则是基于自身的需求而定,那么会涉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生活范围内的关注的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人的价值观点等。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普世”与“普适”意义可以等同,因为我们所谈论的立场都是基于人的“类”范畴之上,世界是此范畴的一个聚集体,所谓的“普适”也讲的是某个“价值”是否对于人类的普遍适用,或者可以作为人“类”评价的一个普遍性准则。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说“普世价值”与“普适价值”可看作同义。但需要注意的是,“普适”与“普遍”的含义不完全相同。“普适”与“普遍”都是标明事物属性,共性或范围的概念, 但“普遍”既可以是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范围 之内的“普遍”,也可以是全球、全人类范围内意义上的 “普遍”,它的涉及面没有严格界定,而“普适”却是非常明确地指出谈论的出发点是世界或全球范围内的“普遍适用”的“普遍”,一来具有适用性,二来具有评判基准性,所以“普适价值”不能等同于“普遍价值”。
  下来要说的是普世价值的“价值”,价值的含义有四点:第一,泛称物品的价格;第二以各种等值标准或交换标准所表示的价值,如成本、重置成本、市价等;第三,凡有助于促进道德上的善,便是价值。如以真、善、美为追求的理想,且持此以为衡量的准绳,则视为价值;第四,具有正面作用。例如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并非是经济学中的价值,而主要涉及的是后两种含义。此处也需要将“价值”与“价值观”做以区分,价值它具有客观性,是人与事物关系的范畴;而价值观是基于主体思维之上,对客体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价值取向,需要良知与理性共同认同于价值之上的理念,含有主体的态度,于是主体的态度,自身条件,观念都会影响价值观,所以价值观并非都是客观的,故“普世价值”不同于“普世价值观”。
  这里需要进一步讨论,“普世价值” 与 “普遍真理”的关系,价值与真理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作用,在人类对象性活动中,人类在一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功,所以人类在社会生产中应该坚持真理,但是坚持真理并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实践的最终目标是要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也包括实现真理本身的价值,创造价值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类”主体——人能更好的生活,“普世价值”便是向上的普遍意义上使用的价值,但是客观的说不能将其称为“普世真理”。
  人作为目前世界的主宰,可以秉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泛化感受,也可承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特殊的群体,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基于特殊离不开普遍,是基于普遍之中的特殊,多数人与少数人的思想和利益得取,毕竟社会的发展是依据多数人而进步的,这里不是排斥特殊与少数人的思想,只是在讨论“普世价值”所参选的标准是倾向前者的。
  从古至今,一种合理的可行的普世价值体系的产生,不是某个人亦或某个民族的独特发明,也并非西方思想中的先于经验的存在。是全体人类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基于人类现实生存和发展需要自内需求的一种共同价值文化或者价值取向,它的存在不是神秘的也不是独立的,是基于多民族共同參与的结果,即它本身就是包容性和独立性共生的存在,可以汲取各民族文化中最精华最本质的思想,并且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亦能根据当时境遇做出全新解释的文化。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作为轴心时代的文明大国其思想文化依然绵延贯穿,换句话说是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文化形态延续中的奇葩,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历史发展的冲刷和沉淀,积累包容了深厚的文化价值,所以普世价值的建构需要中华文化的参与,甚至应该从中华文化去下手。在这里也就需要解释为什么不以西方文化作为标尺,毕竟国家发展那么强大,但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它历时性短,文化积淀远不如中国,再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以来所形成的诸如自由、人权、平等、民主、科学、法制等这些呼声最高的价值观这恰恰就是儒家观点之一。普世价值涉及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己,整个自然本身这四种关系范畴,在儒家文化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哲学研究,2009年4期。
  [2]杨涯人:普世价值考辨,哲学研究,2001年2期。
  [3]杜维明:轴心文明的对话-儒家人文精神的普世价值,文化纵横,2014年8月
  [4]冯正伟:道德经的普世价值及推广,中国宗教,2009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家族小说中,高觉新与祁瑞宣一直都备受学者们关注。他们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两个人都是长子。本文以他们为例论述长子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高觉新;祁瑞宣;性格特征  作者简介:王文丽(1995-),女,汉族,陕西绥德县人,天水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
摘 要:周宪的《美学是什么》一书中谈到意象与意味时详细分析了“鸭-兔图形”,道出了主体与对象之间产生的第三物——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审美意象是想象思维的很好表达。不同类的艺术作品,其审美意象具有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审美意象;不同艺术作品审美意象不同;同类或同一藝术作品审美意象差异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
摘 要:席勒的哲学思想受到了他学生时代的哲学教师雅各布·冯·亚伯很大的影响。亚伯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并阐释了“灵魂力量(Seelenst?rke)”这一词,席勒在戏剧《阴谋与爱情》中,也将“灵魂力量”这一特征赋予了女主人公路易丝·米勒。路易丝在文中所做的三次决定中发生了激烈的心理冲突,“灵魂力量”在每一次心理冲突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通过亚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具体分析“灵魂力量”在女主人公三次
作者简介:赵春燕(1980-),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2  龙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代表,特别是在明清俗文学兴盛时期,从台前幕后的杂剧演出到可置案头的话本小说,龙马形象日益丰富形象生动。正如《西游记》中从杨景贤杂剧中的
春天剛来临的时候  便知道叶落的旷远  赶上一趟开往庙宇的列车  曾经娴静的河山  依旧庄严温柔  恍然之间  只听见一位老妇人  带着箫声  把那些从古到今  从今到古的爱情  吹得撕心裂肺  不知来历的飞鸟  奔赴南方  多停留一段时间吧  至今都无法实现
摘 要:《欢乐之家》中的莉莉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都是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纽约的女性,两个有着花朵般名字的女孩虽有不同的命运,但她们都在物欲土壤中,精神不断挣扎最终枯萎凋谢。国内外已有从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角度探讨的成果,但少有从精神分析角度进行对比。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出发,解析二人的本我、超我与自我,探讨二人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莉莉·巴特;黛西·布坎南;本我;超我;自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1  中国古代文人最喜欢,也最常做的事情莫过于“思乡”了,为此留下的佳作数不胜数,早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有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成为人人传唱的佳作;贺知章也有诗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国从商周时期的“宗法制”开始,“家”的观念犹如参天之树的须根在家家
摘 要:安部公房是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受到了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本文从共同体的视角切入,展示了《魔法的粉笔》一文荒诞的表层话语下深层的叙事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对文本的解读,领会安部文学世界的独特魅力,更准确的把握安部文学中的存在主题。  关键词:个人;社会共同体;新秩序;异化;存在;希望  作者简介:康娇,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
摘 要:受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濡染、蓬勃市民文化意识的关照,我们所熟知的种种历史文人名士在冯梦龙构建的《三言》这个世俗文化家园中又重焕新生,以其平民化、多情化、娱乐化的一面演绎缤纷缭乱的生活百态,他们往往打破传统士人的角色规范,或是“以才抗位”、“以情抗礼”,每出于名教之外,向儒家正统生存模式发出挑战;或是以真率对抗矫饰、用谐谑冲击板正,完成以俗为雅、雅俗共融的世人审美期待。同为士林阶层,这些历史文
齐齐哈尔首届话剧节的“重头戏”一一《风刮卜奎》闪亮艺术剧院大剧场,长风当歌,唱尽卜奎风流!  乙亥夏日,话剧节荟萃东北三省精品大戏,一台台艺术盛宴流光溢彩、搅热鹤城。  话剧节过半,《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特邀编辑濤声采访了本届话剧节发起人一一中国话剧协会东北大区主席、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团长、《风刮卜奎》主演、戏剧家艾平女士,谈戏说剧话人生。  小荷尖尖  1963年,艾平出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