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哥华“流浪汉庇护所”说起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如果您现在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市,会在市中心看到什么?雨水、大雾,还有市中心因抗议在学校附近修“流浪汉庇护所”和市政府对峙的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们。
  正文:
  原来温哥华市长罗品信在未充分征集民意的前提下,日前推出在温哥华市西59夹Heather、3所中小学附近修建两座计78单元无家可归者居住所的决定,引发了广泛争议,连日来许多家长纷纷举着写有“流浪汉庇护所:好主意坏地点”的牌子,去温哥华市府门前举牌抗议。
  然而市政府的态度也非常强硬:他们不但坚持且实际上已经开工,而且还向法庭申请了禁制令,要求后者裁定所有室内针对“流浪汉庇护所”的示威为非法活动。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加拿大许多城市,左翼自由主义思潮是主流思潮,这种思潮认为流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个性和生活方式”,人们不但要尊重,而且应给予各种政策方便和照顾。对无家可归者要接纳包容,不能排斥歧视,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让他们的庇护所和普通社区混杂在一起,彼此犬牙交错。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奥运村建在地价不菲的福溪地区,其中一部分在奥运后被改建为高档公寓,另一部分却被用作流浪汉庇护所,便是这种思路的体现,在当时引来不少叫好声。
  正因如此,此次温哥华抗议的家长虽然各族裔都有,但最多的却是华裔。
  大多数华裔虽然尊重其他成年人的生活方式选择,但出于民族传统和自身道德标尺,对好逸恶劳和“吃伸手饭”不会有好印象(这从大温街头无家可归者中很少看见华裔身影就可见一斑);他們会对即将到来寒冬中露宿者的命运充满同情,但会更多想到福利制度的完善,想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不是让他们永远“享有流浪露宿的自由”;他们会更尊重自食其力、在他人帮助下努力改变命运的暂时落后者,而不是那些自甘沉沦、不思进取,寄食半生的“职业流浪汉”,更不是那些害人害己、流毒社区的流浪瘾君子……然而这种思想在左翼自由主义者心目中是“政治不正确”,加上总有人怀疑华裔是“怕庇护所影响自己房价”,因此在市民中绝对支持率并不高。市长和市府也正是看到这一点(还有华裔天生投票率低),才会强硬对待,而家长们煞费苦心地举起“好主意坏地点”的标语,据说也是听从“高人指点”,希望借此抢占“政治正确”的制高点。
  流浪者救助机制是否“奖懒罚勤”?
  由此便要谈及加拿大的流浪者救助机制了。
  加拿大是著名的福利国家和老牌工业化发达国家,加上地广人稀,不明就里的人或许会认为,这个国家的无家可归者问题并不严重。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加拿大的无家可归者人数很多,民间反贫穷组织曾给出75万的数字,一般认为这失之夸张,一般媒体估计,人数自10万至25万不等,鉴于加拿大总人口数量不过不过3300万,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
  为什么对流浪人口的总数估计,悬殊会如此之大?
  首先,加拿大气候特殊,绝大多数地方冬季十分寒冷,许多无家可归者会在冬季设法找一个临时住所,天暖后才出来流浪,如果将这些“季节性无家可归者”排除在外,流浪总人口就会大幅降低,反之则大幅增加。
  其次,不同机构对何为“无家可归”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住在无主房屋、危房或废墟中的人视作“定居者”,而另一些人则将所有无合法固定常驻住所的人都视作“无家可归者”,这样一来,统计数据自然也会大相径庭。
  上世纪80年代初的调查显示,当时无家可归者的主体是老年人,这些人大多要么无子女或被子女漠视,不愿或无力入住养老机构,要么有这样或那样的精神疾病。但近期调查显示,无家可归者的构成发生很大变化。
  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福利机构的调查显示,如今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无家可归者的平均年龄比过去低得多,出现了为数众多的青年、甚至未成年无家可归者。有药物、酗酒、吸毒或精神疾病的流浪者比例,已降低到不足20%,其中一半左右的无家可归者有属于自己的工作。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新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不少合法或非法移民因工作无着,生活困苦,加入了流浪大军(有统计称多伦多街头流浪者1/3是移民),他们年纪轻且拖家带口,且往往一边流浪一边竭力寻找工作,一旦有可能就随时脱离流浪大军;二来,大城市生活成本大幅提高,而加拿大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失业率虽低、但更多新就业机会都是低薪或临时工作的现象,许多低收入人士无力支付房租,便只好选择街头露宿;三来,一些“新人类”本有定居能力和条件,却将流浪和露宿视作“个人自由”和“特殊生活方式”。
  社会福利的削减也是造成流浪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由于福利社会特有的公共开支巨大、税负沉重、福利效率低下等弊端,加拿大近年来也努力进行调整和改革,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削减拨付给廉租屋的费用,提高“低收入住房建造补贴”的申请门槛,这在许多大中城市造成廉租屋数量不足,一些低收入者便被逼上街头。
  无家可归者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中有些人会照常从事工作,只是不工作时需寻觅栖身之地;有些人的“工作”则只是乞讨(需要执照,往往兼卖艺,有些则带着宠物,有些只有一只纸杯);还有些流浪汉则混迹街头、商场停车场,靠搭讪游客“带路”或讨取顾客用来拿商场手推车的硬币(加拿大许多商场手推车要塞入一元硬币开启,还车后可将硬币取回)糊口。他们中许多人有抽烟、酗酒等癖好,大麻、海洛因和精神迷幻药品也很流行。
  加拿大的流浪者救助工作,一般由三级政府中最低一级——市政府负责,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鼓励流浪者定居,和帮助流浪者维持生活。
  前者,一些城市拨巨款建造了无家可归者庇护所。这些庇护所有多种形式,包括“流浪者旅馆”(设施简单的旅馆式公寓,供无家可归者临时无偿借住,有时一些找不到住处或想省钱的“背包客”也会蹭住其中)、“无家可归者庇护所”(条件比旅馆式公寓简单,管理更严格,供无家可归者短期临时居住,有时也收容家暴受害者)、“收容康复所”(收容有各种疾病、尤其精神疾病的流浪者)和“收容惩戒所”(收容有轻微违法行为的流浪者)等,上述收容、庇护机构都是公立的,由市政拨款,省、联邦政府予以资助,民间也可以进行捐赠,为这些机构服务的人员少数为公派,多数则为民间义工。   加拿大是富于“大福利”传统的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曼尼托巴省仅有不到一万人口的多芬市就曾轰轰烈烈地推行过俗称“人人派糖”的BIG试点,只要是该城居民不论是否工作,都能按月领到不菲的“最低收入保证金”,当时支持这一试点项目的左翼团体和政党欢呼“彻底消灭贫富差距”、“最完美的社会公正”。
  但这一试点很快给多芬市带来灾难性后果:由于BIG“派糖”标准很丰厚,许多当地人索性不再上班,专门躺在家里“吃福利”,后来试点组织者改变规则,规定“只有没工作的才能领BIG”,结果从事各种低收入工作的人纷纷辞职(因为辛苦工作一个月还没BIG挣得多),试验很快已失败告终。这次失败的政治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导致极力主张这一项目的左翼政党——新民主党自那之后在其发源地之一的曼尼托巴省一蹶不振,也让这个最热衷“大福利”的政党在长达40年时间里谈BIG而色变。
  不过自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人派糖”的呼声再度高涨。2015年底,芬兰社会保险局草拟了一份“预计在2016年12月提交”的实行“全民基本收入方案”建议,内容是向全国所有成年人发放800欧元/月“基本收入”(免税),并用于替代“其它一切福利”。前面提到的西加尔前参议员据此提出了改头换面的新版BIG计划,并在2016年初说服安大略省韦恩政府将之纳入年度预算,6月“预热”,9月中旬公布研究方案,提议在安省设立两个试点,在几次热炒中,这个方案被戏称为“芬兰式派糖方案”。
  这个方案的逻辑在于,借“以基本收入替代‘其它一切福利’”,试图扭转公众因担心负担增加而对BIG产生反感情绪,让公众相信“负担不会增加”。西加尔的建议是每月BIG底线1320加元,如果是残疾人可再获得500加元。有非正式的“放风”则称,BIG主要面向65岁以下未婚女性、65岁以上但孩子在18歲以上妇女、18-64岁间残疾人士等。但《国家邮报》上署名多伦多大学学者福廷(Rebecca Fortin)的文章指出,这些说法很可能是“试探”,因为倘果真如此,则不过是针对小众特殊群体的福利微调,又何须如此兴师动众?福廷指出,事实上早在2016年初安省政府在向省议会提交预算案时就曾表示,他们的方案包括让每个成年劳动者不论是否工作,都能获得每年22000加元的BIG。
  对此加拿大各界不以为然者很多。
  加拿大另类政策中心(CCPA)经济学家麦当劳(David Macdonald)指出,在实施任何试验计划前公众有权知道两件事,即钱从哪里来,以及哪些人有权得到这些钱。麦当劳表示,BIG是一项很费钱的计划,照他的计算,一年至少要花费490亿加元,甚至可能花掉1770亿加元(这实际上还是保守了,2015年底安省预算草案自己承认,光试点就可能需要2500万加元预算),如果其它方面的福利不减免,则意味着大幅增税,反之,儿童、青年和老年人都可能成为福利削减的受害者。
  曾有人指出,“人人派糖”方案可分为“瑞士方案”(“保底工资”)和“芬兰方案”(无条件基本收入)两种。前者意味着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和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竞争力的下降。不仅如此,这样“派糖”对企业的伤筋动骨,还势必迫使后者为控制成本而减少雇员数量,结果只能使收入低、技能也低的中低收入劳动者,反倒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正因如此方案两次在瑞士公投中被瑞士人自己否决);至于后者,问题则更大,甚至可以用“荒谬”来形容,因为这意味着“干活不干活一个样”、“不劳动者也得食”,增加纳税人负担还在其次,关键在于此举必定会令大量低薪劳动者宁可选择不去就业——因为辛苦所得还不如躺倒“吃糖”来得滋润。
  2016年9月2日加拿大《环球华报》上有人撰文质疑,“人人派糖”、尤其是“无条件基本收入”既不“平等”(对懒汉的慷慨就意味着对辛勤劳动者的不公),更谈不上“济贫”(整个社会成本的增加势必减少财富总量和就业机会,而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永远是穷人),加拿大现有的福利制度已相当完善,对保障社会公平发挥了重大作用,却也因成本压力沉重已显不胜负荷,而“大家拿”的低效率、慢节奏,让加拿大付出了在G7中逐渐掉队的代价,更是有目共睹的。与现行福利制度相比,“人人派糖”合理性大幅减少,成本和副作用却成倍增加。如今加拿大经济并不景气,几大支柱产业的前景均充满着不确定因素,这样“败家养懒汉”,真的合适么?
  加拿大民众对“西加尔方案”的普遍态度也是不接受、不理解。
  2016年8月底加拿大安古斯-雷德民调(Angus Reid)显示,2/3的受访者对“人人派糖”持反对态度(当时评估的方案是确保每人每年不论工作与否都能拿到3万加元),许多受访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就意味着那些工作的人要为不劳而获者多缴税么?
  原本韦恩和西加尔表示,希望在2017年4月前确保试点达到“可运行状态”,如今2017年已快过完,“试点”仍无启动迹象,2018年安大略省就要省选,韦恩在民调中形势十分糟糕,仅排列支持率第三位,省长位置岌岌可危,恐怕一时半会顾不上“人人派糖”了。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domain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a middle-aged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In all, 3326 profe
“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对“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的认同,“民本”意识对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的认同,国家至上的观念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同;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对社
宣鼎,安徽天长人,晚清作家,其著作《夜雨秋灯录》近年来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宣鼎一直没什么名气,其生平也没有正式的官方史料流传下来。宣鼎的一些遗作也在“文革”时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rn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企业物流外包成为企业、媒体和物流业界的时尚话题,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企业实际经营需要的微观视角出发,对企业物流外包作用与风险进行全面剖析,为企业物流
目的:探讨脑出血介入栓塞术后恢复期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介入栓塞术后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
当前大学生已普遍使用了手机,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对手机相关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因此,大学生潜在创业者围绕自己所熟悉的大学生群体的相关消费进行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创业训
摘要:浪漫不管在现在还是以前,都是一个人的一种特性。它可以是惊喜,也代表着礼物,最主要心意。浪漫主义不能说这些推崇这个的人们都是浪漫的人,但是心里必定是个怀有浪漫的人。浪漫主义代表着感性,感性又可以代表着女人,但是浪漫主义思想并不是只是代表浪漫,它同样代表着一种人性。一种可以将我们内心的感情,对于世界的不满,同情,开心,伤感通过绘画,写作来将我们的感情抒发的一种模式。  关键词:浪漫主义;感性;人
教师要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形成学生主动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心理构建、活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其药学分析.方法:对治疗中应用阿莫西林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64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患者用药方式、患者用药后不良症状出现时间、出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