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校园文化;作用;蓝图;
宣传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0—0019—01
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优质的学校文化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陶冶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会产生积极影响。学校文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一、学校文化对于打造学校品牌具有的巨大作用
1.学校物质文化可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学校物质文化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等生活资料,它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实用美观的物质设施、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统一大方的师生校服等对于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内聚力、荣誉感和激励师生爱校、敬业、爱国、爱生活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
2.学校精神文化可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理、人际关系等。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它是师生素质整体行为的外在表现。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良好的校风可催人奋发进取,有助于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道德、人生观,从而培养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感,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学校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模具,它引导着人才的塑造。
3.学校制度文化可培养师生的行为品德。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它包括学校工作条例、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制度、师生奖惩制度等。制度对师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为师生提供了品质行为和人格自我评定的内在尺度。同时,制度对师生品德行为又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4.学校活动文化可体现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活动文化是指学校组织的各种宣传教育和娱乐形式,是一种集体性的行动。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师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师生精神生活,又增强了师生判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群众性最强的一部分。因此,学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开展文化活动,为师生提供发挥特长,表现才能的机会,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探索人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品德。
二、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办学经验的传承与积淀,要深深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不断创造新的内涵,体现出立意新、品位高的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通过独特的学校文化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培养目标,把这些文化内化为所有师生的举止言行。
1.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蓝图。由于学校领导班子的频繁更换,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新领导一上任先更换校训、校风,以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是领导换得快,校训变得勤,不要说学生不知道“三风一训”的内容,恐怕连老师也很难说明白,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2.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根植于学校实际。千万不要“生搬硬套、盲目抄袭”。学校的校风、校训、管理思想、工作思路都必须以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为依据,要体现学校改革发展的要求,绝不能只是为了口号响亮、词藻华丽,而照搬照抄,致使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的校风、校训、管理思想、工作思路沦为形式主义产物而功能尽失。
3.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注意做好宣传。要把学校文化内化于全体师生的言行举止之中。学校文化不能只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领导文化,而应该成为“下里巴人”的师生文化。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学校领导就要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对学校文化进行阐释、宣传,并力争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行为之中。开展学校文化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全员参与,不要把学校文化活动变成少数特长生的专利,而削弱学校文化的教育作用。
4.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循序渐进,注重积淀。学校文化应该是一种固态的沉淀,是师生稳如磐石的精神根基。学校文化需要一代甚至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才可能得以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学校文化是无声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感染,因为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这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艺术力量。我们还要认识到校园是社会的敏感区,社会文化的变动都会波及校园。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更要依据教育目的,精心组织和管理,决不可以放任自流。
宣传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0—0019—01
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优质的学校文化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陶冶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会产生积极影响。学校文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一、学校文化对于打造学校品牌具有的巨大作用
1.学校物质文化可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学校物质文化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等生活资料,它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实用美观的物质设施、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统一大方的师生校服等对于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内聚力、荣誉感和激励师生爱校、敬业、爱国、爱生活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
2.学校精神文化可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理、人际关系等。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它是师生素质整体行为的外在表现。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良好的校风可催人奋发进取,有助于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道德、人生观,从而培养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感,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学校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模具,它引导着人才的塑造。
3.学校制度文化可培养师生的行为品德。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它包括学校工作条例、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制度、师生奖惩制度等。制度对师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为师生提供了品质行为和人格自我评定的内在尺度。同时,制度对师生品德行为又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4.学校活动文化可体现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活动文化是指学校组织的各种宣传教育和娱乐形式,是一种集体性的行动。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师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师生精神生活,又增强了师生判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群众性最强的一部分。因此,学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开展文化活动,为师生提供发挥特长,表现才能的机会,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探索人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品德。
二、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办学经验的传承与积淀,要深深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不断创造新的内涵,体现出立意新、品位高的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通过独特的学校文化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培养目标,把这些文化内化为所有师生的举止言行。
1.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蓝图。由于学校领导班子的频繁更换,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新领导一上任先更换校训、校风,以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是领导换得快,校训变得勤,不要说学生不知道“三风一训”的内容,恐怕连老师也很难说明白,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2.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根植于学校实际。千万不要“生搬硬套、盲目抄袭”。学校的校风、校训、管理思想、工作思路都必须以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为依据,要体现学校改革发展的要求,绝不能只是为了口号响亮、词藻华丽,而照搬照抄,致使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的校风、校训、管理思想、工作思路沦为形式主义产物而功能尽失。
3.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注意做好宣传。要把学校文化内化于全体师生的言行举止之中。学校文化不能只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领导文化,而应该成为“下里巴人”的师生文化。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学校领导就要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对学校文化进行阐释、宣传,并力争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行为之中。开展学校文化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全员参与,不要把学校文化活动变成少数特长生的专利,而削弱学校文化的教育作用。
4.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循序渐进,注重积淀。学校文化应该是一种固态的沉淀,是师生稳如磐石的精神根基。学校文化需要一代甚至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才可能得以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学校文化是无声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感染,因为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这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艺术力量。我们还要认识到校园是社会的敏感区,社会文化的变动都会波及校园。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更要依据教育目的,精心组织和管理,决不可以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