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女儿当“别人家的孩子”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l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给表姐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表姐说她家玲玲可懂事了,每天一起床就写作业,根本不用提醒和督促,言语里全是骄傲与自豪。我女儿比玲玲大半岁,两人的表现却截然相反,她除了玩,还是玩,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我在电话里唠叨女儿不听话,表姐附和着说:“怎么会这样呢?这样可不行。”听她说得越多,我的情绪越低落,挂了电话后,脸都绿了。
  当时,女儿正在做手工,没有注意到我的脸色变化。当我怒气冲冲地翻开她的作业本,发现暑假作业只写了六页,我更加生气了,对着她就开始吼:“赶快写作业,玲玲从来不用家长提醒,自己每天一起床就写作业,你为什么就不能像她那样!”发泄完后,我陪她做了一个学习计划,然后盯着她写作业。写了不到半个小时,她居然趁我上洗手间的工夫,跑回自己的房間睡觉去了。
  第二天,我又对着女儿一阵炮轰,说玲玲的听话懂事,叶叶的聪明乖巧,贝贝的勇敢大方,虫虫的能言善辩,说了一大堆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女儿听后,破天荒地跟我顶嘴:“你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好,你就找别人家的孩子好了,我走就是。”说完摔门出去了。
  女儿在她姑姑家待了三天,执意不肯回来,我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说真的,女儿不是没有优点,比如,心地善良、心细、手工也做得很不错。可是,我总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总是看到女儿的缺点,并且拿其他孩子的优点跟她的缺点比,对她百般挑剔。我的这种做法,对女儿有什么好处呢?我为什么不能把自家的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呢?
  想到女儿受到的委屈,我决定以后不管女儿做得好不好,都不在她面前提“别人家的孩子”,而且还要把她当成“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努力发现她的优点。随着我的改变,女儿也逐渐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了。
  有一次,女儿好奇地问我:“妈妈,您为什么不在我面前提‘别人家的孩子’了?”我笑着回答:“妈妈以前一直忽略了这一点,善良的你也一直是别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啊!我现在意识到了,看到了你的优点,觉得你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可爱、懂事、乖巧,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女儿听后,高兴地笑了起来。
  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给孩子自信和快乐,同样,我也能得到自信和快乐。
  (责编 宋行军)
其他文献
那天,正在做家务的我无意中听到儿子打电话给小伙伴,相约过年后一起在家里玩Xbox One。我感到很疑惑,虽然儿子一直嚷嚷着想买,但我和老公谁也没答应。难道他在吹牛?虽然心中满是疑惑,但我忍住没问,决定暗地里观察一下。  几天后,儿子上网搜索Xbox One游戏光盘。我问他看这个干嘛?儿子说,想先搜搜好玩的游戏,收藏起来,看看过年打不打折。我接着问,买光盘有什么用?儿子说,等他过年时买了Xbox O
期刊
转眼间,又快过年了。我周围那些家有儿女的同事,都在为过年给孩子多少压岁钱合适而发愁。这不,我的新同事小孟问我,说她正为了“过年给孩子多少压岁钱好”这件事情而纠结,给多了,怕孩子胡花乱花;给少了,又怕孩子觉得家长不爱自己了。我笑了笑说,因为我家有“圆梦基金”,所以每逢过年,我只买一些孩子需要的衣服或者学习用品。小孟好奇地问“圆梦基金”是什么?虽然说来话长,但我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就给她讲了起来。  
期刊
去年的大年初二,我刷微信朋友圈时,无意中看到学生小薇发的一条超长微信:“过年前夕,我收到了投稿杂志编辑给我寄来的汇款单,班主任陈淇老师指导我写的散文《幸福在心间》发表在了该杂志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栏目中。这篇文章是我的处女作,非常感谢陈老师。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因为受他们的启发,才有了我这篇散文。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  因为微信中提到对我的感谢,我便想看完全文后给小薇留言回复,仔细
期刊
目的: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是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HL 的异常与2 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的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2 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正常对照组
周六晚上,我们一家人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儿子盼盼的手机突然响起了提示音,盼盼看了一眼手机,对我说:“妈妈,明天我用压岁钱存的三年定期存单到期了,当初我没有签约转存,这笔钱您说我该怎么处理呢?”我想了想,对盼盼说,明天我带你去银行看看理财产品,看接下来怎么办。盼盼点了点头。老公在一旁笑着说:“你们娘俩真是掉到钱眼儿里了。”我和盼盼异口同声地说:“那是必须的!”说罢,一家人齐笑了起来。  看着盼
期刊
随着物价的上涨,压岁钱也是“坐地起价”。几年前的一二百元,现在基本数额拿不出手,而发出去的一个个动辄上千元的红包也让70后、80后的家长们叫苦不迭。笔者发现,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也都有发压岁钱的传统。越南甚至同样饱受红包数额上涨之痛。唯有新加坡,压岁钱仍保持着讨吉利的传统,两元钱就可以讨得孩子的欢喜。  中国:家长“压力山大”  据媒体调查,很多中国孩子在过年时更愿意收到一台iPad作为新年礼物
期刊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攀比之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学校园里盛行起来。学生们不再比谁得的奖状多、谁的成绩好、谁的思想品德好,而是互相攀比谁的家长职位高、谁的自行车高档、谁的衣服鞋子贵。  每逢寒假结束,新学期伊始,学生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攀比:谁收到的压岁钱多,谁的背包、文具贵,谁换了最新款的手机……更有的爱玩游戏的学生用压岁钱上网刷装备,学习成绩和精神状态一落千丈。我作为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
期刊
美国:“要花钱打工去!”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不用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法国:注重培养理财意识 
期刊
女儿开始学习古筝后,经常被老师表扬,说女儿有天赋,很复杂的曲谱她都记得很快,弦位和指法更是不在话下,唯一的小毛病就是弹琴过程中总有些不该有的小动作,比如摸摸鼻子、摸摸耳朵、挠挠脖子之类的。老师说,孩子在家练琴时家长一定要注意纠正。  一听老师的话,我有点着急上火,马上该考级了,这些小动作肯定会影响评委老师对她的印象。于是我赶紧跟老公商量,看看该如何解决孩子这个问题。  老公听完我的话,一副云淡风轻
期刊
压岁钱作为传统年俗的一部分,一直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不过,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过年期间的压岁钱动辄成百上千元,少数孩子的压岁钱甚至会过万,红包越来越大,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孩子用好压岁钱,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在折射出父母育儿理念的同时,也考验着父母的育儿智慧。作为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和孩子协商压岁钱的用途,引导孩子理解压岁钱的内涵,并学会合理支配压岁钱。  现象:多数妈妈代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