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门必设的主干课,《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国家汉办,2002)“是承担系统的语言能力教学任务的主要课型,是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课型”。引入课堂活动去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境,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焦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综合课;语块理论;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067-01
实用主义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学习者一定要“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认为学生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活动教学设计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重视,这一领域研究的成果也比较丰硕,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暗示我们,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的情况,更要照顾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汉语作为一门较艰涩难懂的语言,学习者的畏难的心理情绪是比较普遍的。而课堂活动就给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张的综合课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语块(chunks of language)理论的提出是英语教学实践的结果,最初是广大英语教学者的关注点。国外关于语块理论的研究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实际上,“语块”这一概念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George A. Miller,她于 1956 年首次提出了記忆中的“组块”,后被语言学家移植到语言领域,提出了“语块”的概念。21 世纪后逐渐被国内学者引入对外汉语教学。
综合课作为主干课,是受到学生和教师极大重视的课型,本文针对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等特点,结合在以语块理论为指导的条件下尝试总结出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第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即活动不可太幼稚化。中级阶段的学生以笔者2014 年4 月所实习的地方——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院中级B3、B4 班的学生为例,34 名学生,平均年龄 21 岁。即学生早已具备了成人的思维特征,如果实施的课堂活动过于简单,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且会造成宝贵的课堂时间资源的浪费。因此中级汉语课堂的活动不能完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照搬初级阶段例如给汉语拼音找朋友这样略为简易的游戏。
第二,时刻把握教学重难点。课堂活动的设计不仅在于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真正的目的在于达到“寓教于乐”。用较新颖较轻松活泼的活动形式代替枯燥的教师口头讲授形式,把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巧妙地融入各项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而本文提倡的在语块视角下设计课堂活动就是以“语块”为契合点,逐步教授学生掌握好地道流利的汉语,在交际过程中能减少思考时间,顺利提取汉语语块进行交际。
第三,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语块意识,在课前对文章中的语块要做好功课并且将语块体现在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此,时间久了,学生也自然树立起了语块意识,在交际中就会减少输出那些符合汉语语法规则可又不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即约定俗成的句子或者词语搭配。因为如果已在大脑中储存了相当的汉语语块,在输出时就可以在某种语块框架加入新的内容或者直接采用记忆中的搭配。
第四,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包括教师要准备好课堂活动中可能要用到的一切道具,教师自身要重视活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传递给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信息。同时对于活动的规则和过程的讲解在课前应该和学生讲清楚,以免耽误上课时间,同时通过几次的模拟活动或体验,让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有所磨合,最终达成某种默契。
课堂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活动课堂的主导者、监控者,并且负责对活动进行小结。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能照顾到学生的情绪,易于构建一个和谐友爱共同进步的课堂。采用活动的方式灵活而有趣,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焦虑,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又欢乐的学习氛围中由有意学习向自然习得转变。
参考文献:
[1]丛珊珊.汉语语块及其在留学生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杨存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周淑芳(1989—),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综合课;语块理论;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067-01
实用主义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学习者一定要“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认为学生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活动教学设计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重视,这一领域研究的成果也比较丰硕,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暗示我们,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的情况,更要照顾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汉语作为一门较艰涩难懂的语言,学习者的畏难的心理情绪是比较普遍的。而课堂活动就给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张的综合课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语块(chunks of language)理论的提出是英语教学实践的结果,最初是广大英语教学者的关注点。国外关于语块理论的研究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实际上,“语块”这一概念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George A. Miller,她于 1956 年首次提出了記忆中的“组块”,后被语言学家移植到语言领域,提出了“语块”的概念。21 世纪后逐渐被国内学者引入对外汉语教学。
综合课作为主干课,是受到学生和教师极大重视的课型,本文针对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等特点,结合在以语块理论为指导的条件下尝试总结出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第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即活动不可太幼稚化。中级阶段的学生以笔者2014 年4 月所实习的地方——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院中级B3、B4 班的学生为例,34 名学生,平均年龄 21 岁。即学生早已具备了成人的思维特征,如果实施的课堂活动过于简单,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且会造成宝贵的课堂时间资源的浪费。因此中级汉语课堂的活动不能完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照搬初级阶段例如给汉语拼音找朋友这样略为简易的游戏。
第二,时刻把握教学重难点。课堂活动的设计不仅在于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真正的目的在于达到“寓教于乐”。用较新颖较轻松活泼的活动形式代替枯燥的教师口头讲授形式,把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巧妙地融入各项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而本文提倡的在语块视角下设计课堂活动就是以“语块”为契合点,逐步教授学生掌握好地道流利的汉语,在交际过程中能减少思考时间,顺利提取汉语语块进行交际。
第三,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语块意识,在课前对文章中的语块要做好功课并且将语块体现在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此,时间久了,学生也自然树立起了语块意识,在交际中就会减少输出那些符合汉语语法规则可又不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即约定俗成的句子或者词语搭配。因为如果已在大脑中储存了相当的汉语语块,在输出时就可以在某种语块框架加入新的内容或者直接采用记忆中的搭配。
第四,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包括教师要准备好课堂活动中可能要用到的一切道具,教师自身要重视活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传递给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信息。同时对于活动的规则和过程的讲解在课前应该和学生讲清楚,以免耽误上课时间,同时通过几次的模拟活动或体验,让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有所磨合,最终达成某种默契。
课堂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活动课堂的主导者、监控者,并且负责对活动进行小结。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能照顾到学生的情绪,易于构建一个和谐友爱共同进步的课堂。采用活动的方式灵活而有趣,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焦虑,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又欢乐的学习氛围中由有意学习向自然习得转变。
参考文献:
[1]丛珊珊.汉语语块及其在留学生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杨存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周淑芳(1989—),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