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海上繁花终有期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_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苏州女子特有的江南气息,她一步一步走得稳妥,一颦一蹙,尽显出浑然天成的万种柔情。脚步轻缓,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那种优雅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是柔软,是燃烧,是夜夜不息的笙歌。
  年少成名,負重前行
  苏州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当其他孩子还在襁褓中嘤嘤啼哭的时候,李沁就已经在努力睁着闪闪发光的大眼睛,上下打量着这个奇妙的新世界了。大概是从那一刻开始,她坚韧不服输的性格便已成定局。纵然未来的路途曲折往复,她也全然不顾,跌跌撞撞地一路奔跑,只为追随自己心中早已勾勒完美的人生轨迹。
  少年时期的一切进展似乎都十分顺利且理所当然。李沁在11岁的时候开始接受学校里正规的戏曲基本功培训,随后又相继参加了各种与戏曲有关的演艺活动,收获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并慢慢地在当地那个小圈子里崭露头角。若非要找出一帆顺途中唯一的一场暴风雨的话,那便是12岁那年,母亲因为看到她的成绩单上不断跌落的分数而大发雷霆,摔门离去的场景。那个时候,李沁的眼睛里分明有晶莹的泪花在打转,她紧紧攥着手中的试卷,浑身微微颤抖。母亲离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不断萦绕在她的耳畔:“从今天起,你不用再去学戏曲了。”刹那间,惊惶与恐惧占据心头,她却咬着牙强忍着不让眼泪溢出来。
  放弃戏曲对于年幼的李沁而言,就像是兜兜转转之后重新回到起点,原本满心欢喜的人生画卷要被无情地改写。她不肯低头,尤其在自己最喜爱并且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事情上。
  虽然母亲的权威不容置疑,但李沁还是执着地表示,她会继续学习戏曲,并向母亲保证,自己不会再耽误学业,这个倔强的姑娘说到做到。2004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上海戏校修读专业的昆曲表演艺术。同一时间,她作为上海昆剧学院院长蔡正仁的弟子,成为该院第五代“杜丽娘”。四年后,她又被李少红导演选中,顺利出演《红楼梦》中的少年薛宝钗。参演这部作品,原本遭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对。但在李少红导演的坚持劝说下,她终于突破了重重阻碍,出现在电视荧屏中。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李沁才算是真正地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线。
  突破瓶颈,迎接初春
  虽然是学习戏曲出身,但在影视表演方面,李沁的实力也丝毫不差。无论是《花开半夏》中坚韧顽强的夏如画,抑或是《守望的天空》中乐观无忧的葡萄,还是《千金归来》中聪慧果敢的沈长清,李沁都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收获了一批忠实的观众,一些大型的颁奖典礼以及品牌活动上都可以找到她的影子。在这个充斥着炒作、名利与流量的圈子里,李沁潜心沉淀,踏踏实实地专注本业的表现,实在不可多得。从对待演员演技日渐严苛的观众角度来说,李沁的星途不可限量,她应该很快爆红,占据各大演员排行榜首席。
  但命运的不可捉摸之处就在于此,它从来都不会按照你所想象的方式进行。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理所当然,李沁不仅没有一夜爆红,反而在一部又一部影视作品的播映中,从主角逐渐变为配角。无论是在哪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搜索,微博也好,百度也罢,输入她的名字,就会有无数篇为之怜惜叹惋的报道铺天盖地般袭来。
  作为一位并不出名的公众人物,李沁不是没有了解过网络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不论是夸赞、惋惜、谣言,她都一个人在深暗的静夜里独自消化,第二天继续打起精神扎根在剧组拍戏。那些入喉清冽的光阴,在别人看来,满是不甘与心酸。不过,她是演员,不是明星,她要的是肯定,而不是流量。李沁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一个又一个角色中潜心磨炼演技,将外界的言论搁置一侧。这已经是她对自己最大的期待和宽慰。
  有人说,配角也会有不一样的春天。这话没错,经过昼夜不息的沉潜之后,李沁终于没有辜负自己,迎来了事业上的初春。2015年至2016年,她凭借大型年代剧《白鹿原》以及古装剧《楚乔传》两部年度巨作,在荧屏上着实火了一把。无论是妩媚妖娆的田小娥,还是残忍黑化的元淳公主,都让李沁突破了以往温柔婉约的天真良善女主角的角色限制,赢得赞许与欢呼的同时,她也找到了事业上全新的发展方向。
  耕耘收获,守候佳期
  在节目《幻乐之城》中,李沁首次挑战了无台词唱演,以一只狗的视角去展现整场故事。就在节目播出不久,引起观众的巨大反响之后,剧组晒出了一张照片,画面里是李沁伤痕累累布满淤青的双腿。这张照片没有经过任何的技术修整,真实得让无数看者心疼到流泪。但在节目海报中,她的笑容依然绚烂夺目,暖人心田。
  李沁后来在采访中提到:“我没有学过表演方法和训练,也没有上过电影学院的经历。”言语间云淡风轻,却透着一丝自卑与无奈。所以,纵然已自带多少人渴望拥有的光环,她仍然坚持勤能补拙,哪怕全程没有一句属于自己的台词,她也连续三天全程跪地排练,只为了用肢体呈现出最好的无声效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沁用细腻的表演打动了每一位观众。于她而言,再艰辛的付出,只要结果是好的,一切就都值得。
  酷阳倾洒,万物生长。在演艺圈日复一日的变幻更迭中,李沁不急不慢,悠悠然以自己的步调前行着。因为前路有光,所以无惧风雨。
  这个眉眼弯弯、卷发蓬松的江南女子,永远低调内敛。未来的路,万事顺意也好,坎坷跌宕也罢,相信李沁都会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她是海上的繁花,终有日光清漾如愿绽放的花期。
其他文献
成长就像是毛毛虫蜕变为翩翩的蝴蝶,痛苦是必经的。但我们都知道,痛苦过后,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等待着你探索。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赋异禀的人,所有看似毫不费力的成功背后,都是日复一日地迎着晨雾早读,挑着夜灯奋笔。想要出头,就要坚持别人所不能坚持的习惯;想要突出,就要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磨难。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 高二(5)班 吴颖  你是为了自己的將来狠狠地拼
期刊
“高四”是一场心灵的救赎,也是一次无可替代的涅槃之旅,它的价值早已超越了高考本身。  青春或许琳琅满目,但我的18岁该是泪流满面的,因为高考在我的生命中占了太多的分量,更何况我经历过不止一次高三。  该如何描述复读第一天的情景呢?我脑海里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那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全班只有我一个复读生,第一次高考的失败,始终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悬于头顶。
期刊
没有多少人本身能成就一个传奇,  整个过程就像花开,  那骨子里迸发出的声音,  也许只有你自己知道。  时光总是能连个招呼都不打,就轻易地从你生命中溜走。然后等你回过头,只好独自回忆,慢慢品尝。个中滋味,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就像18岁那场改变无数人人生的高考,有人欢喜有人恼,有人落魄失意,亦有人自此找到了另一片新的天地。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知道我和太多的人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可我认真地
期刊
高考那年6月,西安下了一场雨,雨大得好似天空破了个洞,城市的排水系统并不好,导致大量的雨水无法排放。路不再是路,行人也都是像过河般穿越城市。  我站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看着路人,看着雨水,迟迟不敢回家。今天中午12点就可以查高考成绩了,而我却躲在角落里,连爸妈的电话都不敢接。  考完的那一刻,我就已经隐约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却假装自己考得不错,骗过了家人,也骗过了自己。在自己制造的假象里,度过了一段
期刊
大多数中国老百姓首次接触公务机都是源于屡屡见诸报端的“成龙号私人飞机”。有趣的是。在這些五花八门的报道之中,总少不了一位年轻靓丽的“飞机管家”与“成龙号”为伴,她就是本文的主角——SinoJet执行总裁刘畅。  采访在北京皇城根下的一家私人会所展开,会所的墙面上挂着一面巨大的书法雕屏,所作的内容是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名作《出师表》;会所的地下室中藏有一段古代城墙,主人讨巧地在一层的地板上镶嵌了一块透明
期刊
节假日回家给高二的妹妹补课,当我看到她没及格的几张试卷时,有些震惊。妹妹在学习上认真努力,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她的课本上是密密麻麻的笔记,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自己还做了额外的资料。  即便如此,她的成绩却依旧很不理想,甚至身边的人都在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她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啊,又或者她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高考这条路?  我脑子里猛地就蹦出一句话来:自己明明那么努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句话是我高
期刊
四年前,我高考结束,理科综合考了265分。虽然不是高分,但相比从前的自己,已是云泥之别。现在的我即将毕业,正在备考研究生,回忆起跟理化斗争的那一年,依旧感慨万千。  我的初中和高中都就读于北方老家——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初中时最讨厌的学科便是物理和化学,觉得满卷的公式定理看着就令人头大,甚至有时低头走个神,会感觉老师在黑板上讲出了“另一个世界”,我完全跟不上。  中考时,我凭借优异的语文和英语被侥幸
期刊
高考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战役,苦乐参半,但当你熬过去了,在未来的某一天,所有的苦难都将被笑着提起。那段专属于你的,曾为未来拼命争取过的样子真的令人敬畏。  大一结束的那个夏天,我在爸爸工作的地方做了一个暑假的工作。不为那份薄薄的薪水,也不是矫情的社会体验,仅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故地重游,而今却是怀着别样的思绪。  自小学开始,我一直都是大人口中那个“邻居家的小孩”。无论是学校组织的小考测试还是市里开展
期刊
我现在无疑存在着很多知识漏洞,明知道有很多的坑,可是都顾不上了。那段日子,我觉得身后有一千匹马在追我。我马不停蹄,不敢停歇一刻。  我是从县城考去了市区的高中,高一也是待在实验班的,只不过后来选了文科,而文科没有实验班罢了。虽说不是什么学神,但也是一路被喊成学霸。毕竟是曾经优秀过,所以对自己总是有一种迷之自信。  总是自以为自己很优秀,总是觉得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可以成功。我的一切挫折和失败都是源
期刊
如今我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转过头去是橙色和柔白夹杂的暖色调教学楼,透过窗边仰头望天,蓝色盈满双眼,忽然就回忆起我兵荒马乱的高三。  在那个满是山地和绿树的小镇里,只有一所高中——我的母校。别说青春多美好,谁的十六七岁不是在所有的笑与痛中相伴度过,而且成长的哭声总是更为嚣张。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夜晚独自淚流满面,枕头是我唯一放肆发泄的孤独领地,想要大哭却哑口无声,害怕夜太静谧,而哭声太刺耳。  说实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