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来源 :毛纺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0066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优化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开发石墨烯薄膜的热学性能,文章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加热服,其将加热元件合理地分布在胸部、背部、腰部、腹部和手腕5个部位,通过单1、2组和3组不同的加热方式得出人体对热感觉、舒适性、热期望值、最佳时间的影响。通过组间对比得出:加热元件数量越多,热感觉越显著、所需的最佳时间越短、热期望值越低,加热元件数量太少或者太多均会带来不舒适感;通过组内对比得出,与背部有关的组合主观感受高于其他组合、腹部和腰部组合略接近、胸部组合仅优于手腕组合,所以得出最佳组合方案为腰部和背部或者腹部和背部。
其他文献
为了使用干法改性淀粉得到适用于高支毛纱上浆用的氨基甲酸酯淀粉浆料,针对烘箱法反应效率不够理想的问题,用尿素和玉米淀粉、加入氯化铵催化剂,利用捏合机制备了反应效率较高的氨基甲酸酯淀粉。对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尿素用量等进行了单因素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扫描电镜和固体核磁碳谱分析,确定酯化反应的有效进行及改性前后淀粉结构变化。对高支澳毛单纱进行上浆,对浆纱前后纱线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得出较低取代度的氨基甲酸酯淀粉对于高支毛纱上浆是可行的。
为探讨活性染料CN-3B对菠萝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活性红CN-3B对菠萝纤维进行染色,以上染百分率为考察指标,分别分析氯化钠质量浓度、碳酸钠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料用量及浴比对菠萝纤维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氯化钠质量浓度40 g/L,碳酸钠质量浓度1 g/L,染色温度50℃,染料用量1%(owf),浴比为1∶50,最优工艺条件下菠萝纤维的上染百分率为96.05%,断裂强力下降率为12.1%。
针对消费者的贴身内衣穿着舒适性等问题,将功能性面料进行结合应用设计,根据市场调研分析,选择合适的棉/相变材料混纺比例为1∶1的调温面料和具有相同参数与组织结构的纯棉面料制作款式相同的内衣产品,并在温度15℃、相对湿度50%的人工环境仓内,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6位女性受试者静止、跑步10、20和30 min时其服装表面的图像,利用软件进行温度提取,并将数据导入Origin分析内衣的调温效果。在此基础上将调温面料与纯棉面料进行拼接,以控制成本、丰富设计,对再设计的内衣进行调温效果检验。实验结果显示,调温效果在1
为进一步提高废弃新疆梓树果实的社会经济价值,分别采用预氧处理和预酶处理对梓树果实进行预处理,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梓树果实脱胶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以脱胶率为指标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预氧处理的最优工艺为:浴比1∶20,碳酸钠质量浓度4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15 g/L,双氧水质量浓度15 g/L,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1.5 h,该工艺下脱胶率可达49.75%;预酶处理的最优工艺为:浴比1∶20,pH值9,处理温度60℃,果胶酶用量6%(omf),处理时间8 h,该工艺下脱胶率可达35.45%
为了研发更具专业性的室内攀岩运动服装,同时为室内攀岩爱好者选购运动服提供科学指导,通过研究室内攀岩运动中人体尺寸变化对服装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以研究室内攀岩技术动作图为基础,通过测量人体在模拟室内攀岩技术动作时的体表尺寸,研究人体体表尺寸变化对服装结构的影响。采用软件识别和主观评价的研究方法确定技术动作图,利用体表画线法从整体分析到局部精细化剖析,确定在室内攀岩运动中人体尺寸变化较大的部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攀岩中人体的主要变形部位在小肩宽、腋窝、背宽、背长、前裆、大腿外侧以及前膝长,横向尺寸变化小于纵
为探讨废弃物来源的天然染料在纺织品上的染色性能,从废弃物板栗刺壳中提取天然染料原液,将该提取液应用于柞蚕丝/锦纶复合丝的染色,研究染色温度、染色时间、pH值及媒染剂对染色织物色度值的影响,确定最佳染色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板栗刺壳提取液对柞蚕丝/锦纶复合丝染色的适宜条件为:温度98℃,时间80 min,pH值4.0,浴比1∶50。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媒染均可以提高染色试样的K/S值,2种媒染剂对试样色度值和色调的影响相近,3种媒染方法中,后媒染试样的K/S值最高。染色试样具有较好的染色牢度及紫外线防护性能。
在超临界CO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清洗剂的方法,对羊绒纤维进行清洗工艺研究。探讨了系统的清洗压力、温度以及时间参数对羊绒纤维脱脂率、白度等洗绒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2流体中采用微乳液携带洗绒剂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原绒纤维上的油脂、色素及其他相关杂质。推荐洗绒工艺条件为:洗绒压力20 MPa,流体温度60℃,清洗时间60 min。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该清洗技术对羊绒纤维表面的黏附杂质去除效果明显,清洗效率高,对纤维鳞片损伤较小。拉伸性能
研究碳纳米管纱线在承受复杂的加载过程中,纱线黏弹性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探索了碳纳米管纱线在定伸长循环拉伸、4种应变下的应力松弛和4种应变率对循环拉伸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纱线在同样的条件下定伸长循环拉伸,第300次比第150次的塑性变形仅增加了0.05%,塑性变形的增速逐渐变慢;随着应力松弛次数的增加,塑性变形占总应变的比例从第1次的31.3%逐渐减小到第4次的19.9%;4种应变率下循环拉伸过程中,拉伸应力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依赖性,而且碳纳米管纱线的模量随着拉伸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认为:碳纳米管纱线
探讨溶液喷射纺纤维纱线的制备方法及其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以新型溶液喷射纺丝装置获得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为基底,通过原位聚合将吡咯接枝到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中,得到聚吡咯/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纱线状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对纱线电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取向度和均匀度良好,聚吡咯纳米颗粒均匀致密地包覆在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表面,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异,超级电容器(凝胶电解质为聚乙烯醇、磷酸、氯化锂)循环10000次时,电容保持率为84.3%。认为:基于溶液喷射纺装
为顺应新时代对舞台服装与服饰设计发展的要求,解决蒙古族元素舞台服饰设计创作构思系统性不足及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发展的问题,通过文献梳理、案例观察分析、设计实践研究等方法,梳理归纳主题、角色、环境因素对舞台服饰设计构思的影响,提出舞台服饰设计三要素。在蒙古族元素舞台服饰设计创作实践中,尝试以传说及民俗故事角色为主题提取并开展设计创作,验证了舞台服饰设计影响因素与设计三要素对服饰设计构思与创作的可行性,为蒙古族元素舞台服装服饰创新设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