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职人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匠人精神或职人精神的维持,不是只靠精神,光靠精神委实不能持久,而是从民间到政府,诸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总而言之,总归对日本传统的高度重视与由衷的尊重,才有延续不断的日本匠人传统。
  日本从传统工艺品到现代制造业的各种生活家电、汽车、建筑等等,其制作精美,功夫细腻,巨细靡遗,故障率极低,可以说是举世有目共睹,为人欣羨,日本自己亦颇为自豪。
  日本工匠赢得世人尊敬的成就,很多人包括日本人自己,都将其归因于日本工匠精神或职人伦理(现在日文多用“职人气质”一词),认为日本工匠做事全副精神投入,认真仔细,无论大事小事,一丝不苟,遇到难题,契而不舍,精益求精,这才是日本工艺品制造业傲视全球的精神基础。

工艺技术发韧于江户时期


  来过日本,就算只是走马看花,大概也能立即观察到日本人做事谨慎认真,即使在服务业也很有“职人气质”。我自己在日本2012年买了一间快有四十年楼龄的老房子,需要全部翻新,找来两位木工(日本称之“大工”),从拆内部装潢到重新装订地板、隔间、天花板、厨具等等,不但速度不慢,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大功告成,做工细腻,还能按照我交代的设计逐一完成,而且,时常与我讨论如何能做得更好。还有,他们工作时几乎都不看手表,通常做到他们自己订立的进度以后,才下班回家。因此,我算是对日本匠人有过非常近距离的观察,同时与他们还有若干互动。
  不过要了解日本的工匠精神与工艺品,必须要回到历史中进行理解,而不是泛泛地高谈精神至上。今天日本的传统工艺品与现代制造业,并不是自古以来便是如此高明精细,在东亚诸国里,毋宁是有些落后。
  
  以工艺技术来说,在16世纪末,丰臣秀吉发兵侵略朝鲜以前,日本并没有瓷器制造的技术,亦即是没有日本本土的瓷器生产,而是绑架了许多朝鲜瓷器工匠到日本以后,本土的瓷器业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江户时期到今日,著名的“伊万里烧”“有田烧”瓷器,就是朝鲜工匠李参平开创而出的传统,李参平因此还有“陶祖”的美誉,今天在九州佐贺县有田这地方,每年5月4日还有“陶祖祭”纪念李参平,并没有因为李参平是朝鲜人而数典忘祖。
  朝鲜工匠对日本传统工艺产业的贡献,不仅仅在瓷器一项,连陶器亦有不少影响,过去长州藩(今山口县荻)的荻烧与旧萨摩藩(今鹿儿岛县鹿儿岛市)的萨摩烧等,都是始于被绑架到日本的朝鲜工匠手里。
  日本江户印刷技术突飞猛进,亦发祥于16世纪末。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从朝鲜掠夺很多书籍,印刷器具、印刷活字术全部带回日本,之后,陆续翻印朝鲜朱子学书籍以及中国史书,开启偃武扬文的时代,才有后来江户时期,学术文化大盛,学者文人辈出,因此,对书籍有大量的需求,转而引导出为数众多精美大气的印刷。
  其实,只要到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走马看花,可以不难察觉中国传统工艺,不但不逊色于日本,事实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与日本江户时期以前的工艺品相较,日本工艺品多数其实不足观也,远远比不上中国的工艺品。除了少数几个领域里,比如刀、漆器、佛像、扇子、界画等,日本确实有其擅长,北宋欧阳修还因此写过《日本刀歌》,如此赞颂日本刀: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工艺水平直追宋后中国


  尽管如此,从17世纪伊始的江户时期起,日本工艺品的水准,在各方面便急起直追中国,甚至超越中国,刚刚上面提到的瓷器业与印刷业,到了18世纪末,日本的发展在不少方面已经推陈出新,比中国更为出色。
19世纪日本浮世绘。

  日本人的书籍彩色印刷,精美细致,已经稀松平常,字体排版多样化,装订纸质皆属上乘,直追中国宋版,远远将明版清版抛在后头。而且,版权意识逐渐加强,有些书籍已经明确标示有“不许翻刻,千里必究”的字样,更有一些书商开始要求幕府介入版权纠纷。到了1842年,幕府已经有专人取缔盗版问题。难怪,一到明治初年,现代版权制度立即确立普及,很多书籍都有“版权免许(牌照)”四个字了!
  另外,浮世绘印刷色彩鲜艳大胆,描绘细腻,题材丰富,从山水风景、市井街景、町人游女,到举世闻名的《富岳三十六景·第二十一景神奈川冲浪里》,此图对海浪的具体绘制,充满张力,极具恐怖感之余,人显得渺小脆弱,同时突出富士山的永恒之意,实为世界艺术史上的杰作。更何况,浮世绘非常普及,价格大众化,不是只有少数人才买得起,而是江户日本广大庶民日常的艺术娱乐。
  当然,浮世绘的地位是全世界公认的,对19世纪的印象主义画派,特别是大画家克洛德·莫内有显著的影响。浮世绘大师葛飾北斎在江户时期的日本社会,除了是一名画家,更是被看成一位伟大的职人。
  日本的“伊万里烧”在17世纪开始出口到欧洲,到了18世纪,在欧洲非常受到欢迎,完全不在瓷器大本家——中国之下,在技术上亦不输清代斗彩瓷,在画风上比斗彩高尚有格调,较为近似中国宋代院体画画风,又有日本桃山时期黄金华丽之气,别出心裁,令人刮目相看。到了今天,中国的瓷器与日本已经不是在同一个等级,日本依然是世界一流,中国的瓷器就是二三流而已。

职人精神,日本特色


  因此,要了解今日日本传统工艺与制造业的成就,便要回到日本江户时期(1603-1867)。在江户时期,如同今日日本,匠人一般被称为“职人”,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所谓职人,包含的职业范围远远大于中文的工匠,在江户时期,几乎可以说,在服务业与手工制造业中,任何略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是职人。尽管在今天日本,职人的范围比较狭窄限定,但依旧比中文语境中的工匠宽广,服务业中的传统技能,如寿司师傅与料理师傅或酿酒师,亦可以称“职人”,他们往往亦以职人自许自律。   当然,在日文里,如果限定在工匠,通常就是以“匠”( 匠的发音与巧妙的发音相同,因此“匠”就是“巧”),但是较为罕见。最平常的称呼还是职人。总之,工匠固然是职人,很多服务业里有技能或专门知识的人,亦是职人。这是日本匠人传统最有意思的地方。所谓匠人传统,在欧洲的德国叫Meister,在意大利叫Maestro,在英国则是Craftsmanship的说法,但都是相对限定在手工业的范围内。总之,工匠传统与工匠精神,很多地方很多文化里都有,但却没有日本江户时期“职人”这种能涵括工匠与服务业有技能之人的概念。
  因此,在日本所谓匠人精神,其实理解为“职人精神”更加合适周延贴切。日本的职人精神或职人伦理,也不完全等同于其他地方其他文化的匠人精神,因为,一般所谓的匠人精神总是与基尔特/公会(Guild)的会员精神与伦理有关,即使在没有基尔特组织的地方,也是在一个相对封闭、有自己行规的环境里,发展出一套行为准则。而在江户日本,匠人精神就是职人精神,职人精神是日本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的专业精神,其实就是非常现代的专业职业伦理。
  按日本的职人概念,只要有一技之长,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职人,所以,今天日本各行各业,都敬业乐群,连扫厕所都有高度专业的“职人”精神,更不用说平时一般服务业服务的体贴细腻。
  这样的日本社会,同时亦是一个人尽其才、尊重多样化、重视技能技术、真正行行出状元的社会。

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江户以来的职人,特别重视匠人的技术传承。传承的办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带徒弟,徒弟实为低薪员工,长时间接受严格的训练,繁琐的打杂工作,但可以换取学习技艺的良机,等到习得技艺后,经职人师傅会准许,徒弟可以到外头开业,在日本叫“分暖帘”。这是至今日本很多传统行业里,仍相当普遍的做法。
  另一方面,在家里是“一子相传”,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儿子继承技术与家产,通常是长子,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儿子、女婿,如果没有儿子女婿,或者儿子不长进,收养徒弟为养子来继承,亦非罕见。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秦代以后基本上就不可能:一,中国在秦汉以后,没有大宗制(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子相传),只有诸子平分的小宗制;二,中国对血缘高度重视,不会认为家业的传承高于血缘的传承。朝鲜亦然,所以,韩国现在亦无十几代的匠人家庭。
  然而,在江户日本,“一子相传”在武士阶级与商人里虽是常态,在其他一般家庭并非如此,但在匠人家里却是主流。这样的继承方式非常有利资本累积与技术累积,这对社会的商业化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日本的传统技能行业,已经是传了十几代的家业,比如,“有田烧”的瓷器制造,已经从始祖李参平传到第14代金平省平了。
  朝鲜人到了日本,在日本的政治社会制度下,可以传承十几代,但在朝鲜半岛则不可,这岂不令人深思?此亦是另一种意味的“橘逾淮为枳”。另外一点,日本匠人传承至今最多为十几代,比如在京都南禅寺边上米其林三颗星的瓢亭,今天当家是第十四代高桥英一,亦是源于江户初期,这其实就间接透露今日日本匠人传统源于江户时期的铁证。
  日本匠人的一子相传制度,不但对日本现代经济发展贡献良多,同时亦是日本传统工艺技艺能延续至今的主因之一。
  日本的民间知识分子也很重视保存传统工艺。大正十五年(1926),由柳宗悦发起所谓的“民艺运动”,积极收藏保护艺术史上不见传闻民间的工艺品,如陶瓷器、漆器、家具、竹制品等。
  日本政府亦不落人后,在战后昭和二十五年(1950)通过文化财保护法,第71条第2项就有“人间国宝”,支援保护认定的匠人/职人与团体,每位“人间国宝”可以接收日本政府每年日币200万(约12万-13万人民币)的津贴,包含范围相当广泛,从传统音乐、舞蹈、歌舞伎、文乐、落语(日本相声)到陶艺、染织、漆艺、金工、木竹工、和纸,等等。
  日本匠人精神或职人精神的维持,不是只靠精神,光靠精神委实不能持久,而是从民间到政府,诸多方面努力的结果。总而言之,总归对日本传统的高度重视与由衷的尊重,才有延续不断的日本匠人传统。
  如果参观幕末明治初年的洋楼,很容易发现有很多日本传统元素,原因是当时没有纯粹学习西方建筑的职人,都是以传统建筑及其相关行业职人为主,模仿西式建筑,因此,不免有不少日本特色。
  日本的职人精神既传统又现代,乃是日本自发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维度与象征。我看日本匠人传统与匠人精神,故作如是想。(本文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全文略有删节)
  其实,只要到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走马看花,可以不难察觉中国传统工艺,不但不逊色于日本,事实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与日本江户时期以前的工艺品相较,日本工艺品多数其实不足观也,远远比不上中国的工艺品。

“新工匠”


  新工匠是指继承、发扬老工匠的职业精神,并将工匠精神践行于传统手工业之外的领域的所有工作者,在自己专业范围内追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品质的你我他。从这个意义上说,专注、敬业的建筑工人、电影导演、特技人员、替身演员、酒店服务员、媒体工作者、企业家、菜农,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新工匠”。
其他文献
我们中国文化讲人情,讲关系。在酒桌上谈生意已成了一种习俗。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商代,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商代商业发达,姜太公吕尚辅佐周文公讨伐纣王之前是开餐馆的。《史记·殷本纪》有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现在出土的殷商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说这种习俗盛行于那个年代有一定的可信度。  酒桌上谈生意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比起在办公室或茶馆或星巴克或光吃不喝谈有
雅高酒店集团“只为寻找光明”慈善骑行活动近日圆满举行。为期三天半的骑行活动共筹得60万元人民币,所有款项将用于资助奥比斯和雅高合作的“光明童行”防盲救盲项目,项目将建立更为健全的眼科保健网络,为受视觉障碍困扰的孩子们提供可负担的优质眼科治疗。
近代上海著名的陈曲江医生就曾发生过半夜拒绝出诊,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情。后被《申报》痛斥为贪利之辈、蛇蝎之心。医生们也倍感委屈,苍天啊,大地啊,不治是我的错,治死了更是我的错。这上哪说理去?  “医闹”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事件。有人认为,背后的原因是医院与医生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丧失了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崇高信念。也有人认为,看病贵、就医难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
在国内文艺电影里面,有几个地标性的城市—贾樟柯故乡系列里的汾阳,几乎成了小镇青年的圣地;出过大牛纪录片《铁西区》的沈阳、拍过《钢的琴》的鞍山;在我们河南,则是拍过《孔雀》《安阳婴儿》的安阳,拍过《鸡犬不宁》的开封。  在文艺青年心目中,汾阳的地位十分显赫,但山西话硬邦邦一股醋味,不太好玩,朋友们在饭桌上神侃,还是河南话转引率最高。当高朋满座,在座的有河南人我,旁边就开始拽《孔雀》台词:“孔雀孔雀开
自从Google开始研究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以来,一直在尝试教它图像分类和识别的技能。比如说,给它一个特定主题如“叉子”,让它匹配出叉子的图像;又或是给它一张叉子的图片,让它识别并且归类。  这对人类来说是小儿科,但对人工智能系统来说,则意味着要看成千上万张类似的图片,才能掌握一个主题的共同点,提高识别精确度。  大概是想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分担这项费
占地有数百公顷的绑匪角农场,徒步和看塘鹅是随时可以进行的项目。  在开发户外活动这件事情上,位于郊野或乡村的酒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选择远离城市,投身这样区域的客人,也几乎都是冲着前者而来的。英语直译为“绑匪角农场”的The Farm at Cape Kidnappers 便是这样的一家酒店。哦,不对,只说它是“酒店”显然不全面,从名字看,贴切的直译是“农场”,可客房、SPA外加一个锦标赛级的1
说起猴戏,在人们的理解中,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指用驯化过的猴子表演的娱乐节目,属于马戏里的一支。这类猴戏,历史非常久远,据说在汉代的“百戏”中已有了猴戏,南北朝时猴戏更盛,当时有文人作《猿猴赋》:“戏猴而纵猿,何瑰畋之惊人,戴以赤帻,袜以朱巾……”  明清时期,猴戏是江湖艺人卖艺的常见节目。《燕京岁时记》载:“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
清晨六点,是个阴天,花园里有淡淡的雾气 。清晨的鲜花饱含水分,是一天之中最美味的时候。花园的主人尼尔爱种花,也爱吃花。他吃花有套仪式,清晨摘花,把花瓣们整齐地排列在白瓷盘里,逐一品尝后,再判断它们当天适合怎么吃。  西方人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以花入菜,而中国、中东和印度的食花史也很长。菊花、忘忧草、海棠、蒲公英……这些常见的花朵其实都能吃。苹果花、香蕉花和柑橘类的花朵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各种香草的花朵
《万物理论》是一部“好看”的电影:颜值极佳的男女主角,唯美清新的摄影,如画的英伦风景……导演詹姆斯·马什用过于不紧不慢的节奏和大量细节,裹挟着大光圈柔镜摄影美学,讲述了霍金与第一任妻子Jane之间的爱情和生活,从二人梦幻般地在剑桥相遇相识相爱说起,到霍金被检查出ALS,身体经历一次次手术、学术攀登座座高峰而“成为霍金”;情感,一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柔和剂,二人从少年时情意相投,到青年中年时生儿育女、
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片区俯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五年前的前海与现今的差别,你会选择哪个词语?陈坤耀说:沧海桑田。  这位70岁的香港学者仍精力充沛,一个星期要待在前海三天时间,因其现在的头衔为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五年前前海成立时我就过来,五年后过来,一切都大变样”。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于2010年8月26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总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职能定位为: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