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肉用仔鸡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好鸡舍、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各项关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鸡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用仔鸡;饲养;管理;措施
由于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短的饲养周期,同时饲料报酬较高,对此,如果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会对肉鸡的生产工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1 温度和湿度
1.1温度
在雏鸡进入鸡舍前,应提前做好预温工作,使鸡舍保持适宜的温度。在初期的培养阶段,鸡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35 ℃左右,经过一星期后,每星期可逐渐将鸡舍内的温度降低2 ℃~3 ℃之间,期间应合理控制降温过程,当降温速度过慢时,会对鸡只的羽毛生长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而降温过快会使鸡只难以适应,进而导致生长速度减慢,增加死亡机率。当鸡只进入5周龄后,应将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1 ℃~23 ℃之间,可有效促进鸡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1.2湿度
在雏鸡刚刚进入到鸡舍的3 d内,应将鸡舍内的湿度控制在较高水平,使雏鸡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可将相对湿度控制在约70 %。当鸡舍内的湿度较低时,鸡只有可能出现脱水现象,对其生产性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在鸡只最初进入鸡舍的1星期内,应合理控制鸡舍内的湿度。当雏鸡进入10日龄时,随着其体重的上升,其呼吸量与排粪量也会有所提高,因此易导致鸡舍内的湿度过高,所以,应严格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同时勤换垫料,将鸡舍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5 %~60 %之间。
2 通气
做好通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的将鸡舍内的一些有害气体与空气中的灰尘以及病原微生物排出,换入新鲜空气,还可以起到调节鸡舍温度及湿度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肉用仔鸡的饲养密度较高,对此,应严格做好通风工作,以防鸡舍内的二氧化碳与氨气浓度过高,进而对鸡只的生长速度以及饲料的转化率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氨气对鸡只的影响较大,因此,当鸡舍内氨气的浓度过高时,会使鸡只产生某些呼吸道疾病。对于开放式的鸡舍而言,应在确保鸡舍内的温度在21 ℃~25 ℃之间的条件下进行通风工作,通风标准以人进入鸡舍内不感觉闷气、不刺激鼻眼为宜。
3 开食和饮水
3.1开食
开食是指第一次为雏鸡提供饲料,合理的开食时间应控制在鸡只出壳后的12~24 h之间。在开食过程中应采用方形料盘,并在4~5 d后减少料盘,经过1星期后可采用圆形料桶或长形料槽。期间可使鸡只自由进行采食,为有效刺激鸡只的食欲、提高采食量,可在每日进行6~8次的加料工作,并注意在每次的加料过程中饲料量应低于料槽深度的1/3,以免造成浪费现象。另外,开食所采用的饲料应为全价配合饲料,以完全发挥出鸡只得生长潜力,增加鸡只的成活率。同时准备足够的饲槽,确保饲槽分布均匀,并严格记录每日的实际喂料量,当鸡只得采食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2饮水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为鸡只提供充足新鲜且清洁的饮水,这对鸡只的健康正常而言是十分关键的,期间应注意的是,当环境温度越高时,鸡只的饮水量也会有所提高。在初次开食的过程中,也要确保鸡只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与开食同时进行也可。如果鸡只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运输过程,则应在饮水后2 h再进行开食,在鸡只进入鸡舍的4 h前应在鸡舍内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饮水。在开食过程中所提供的饮水应采用温开水,在鸡只进入10日龄前,应在其饮水中添加白糖3~5 g/kg、蔗糖酸钙或葡萄糖酸钙3~15 g/kg以及磷酸氢钙0.1~0.5 g/kg,可有效保证鸡只健康生长,增加成活率。期间应准备充足的饮水器,做到均匀分布,同时科学调整饮水器的高度,避免出现饮水外溢的情况,保持垫料干燥,饮水器应按时进行清洗,更换新鲜、清洁的饮水。
4 光照
合理控制光照可有效延长鸡只的采食时间,加快生长速度,进而起到快速增重的效果。在最初的2 d内应确保光照时间在48 h,后期可下降到23 h,其中1 h的黑暗时间应保持在一定的区间内,不可随意变动,以免鸡只受惊,出现受伤、死亡的情况。在最初的2星期内,可按照鸡舍的实际面积,每20 m?安装一只40 W的灯泡,后期可将灯泡换为15 W,以使鸡只能够看到食槽与水槽。
5 垫料
5.1厚垫料法
这种方法是在开始进雏前提前在地面铺一定厚度的垫料,并在后期将其中被严重污染以及过分潮湿的垫料全部清除,将新的垫料覆盖在被污染以及潮湿处,当鸡只出栏或转群后将废垫料全部清除。
5.2换垫料法
这种方法是在开始进雏前铺一层垫料,并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将污染严重及潮湿的垫料及时清除,换上新垫料。当垫料过脏时,将垫料全部清除,必要时可对地面进行消毒处理,接着铺上新的垫料。
6 密度
具体的饲养密度应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当鸡只处于幼龄阶段、季节处于冬季、采食方式为自由采食以及通风情况较好时,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反之,当鸡只已进入2周龄时、季节处于夏季、采食方式为分次喂料、通风情况较差时,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7 做好鸡群卫生防疫工作
应按时对鸡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工作,并对肉用仔鸡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处理,同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随着鸡病的种类日益增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给疾病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此,应采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原则。
8 采用“全进全出”制
这种制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进入同一日龄的雏鸡,待其养成后同时进行出售,并在接下来的1~2星期内做好对鸡舍及其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重新接入下一批,以便割断传染病循环,而且易于饲养管理,还可取得较好的防疫效果。
关键词:肉用仔鸡;饲养;管理;措施
由于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短的饲养周期,同时饲料报酬较高,对此,如果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会对肉鸡的生产工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1 温度和湿度
1.1温度
在雏鸡进入鸡舍前,应提前做好预温工作,使鸡舍保持适宜的温度。在初期的培养阶段,鸡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35 ℃左右,经过一星期后,每星期可逐渐将鸡舍内的温度降低2 ℃~3 ℃之间,期间应合理控制降温过程,当降温速度过慢时,会对鸡只的羽毛生长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而降温过快会使鸡只难以适应,进而导致生长速度减慢,增加死亡机率。当鸡只进入5周龄后,应将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1 ℃~23 ℃之间,可有效促进鸡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1.2湿度
在雏鸡刚刚进入到鸡舍的3 d内,应将鸡舍内的湿度控制在较高水平,使雏鸡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可将相对湿度控制在约70 %。当鸡舍内的湿度较低时,鸡只有可能出现脱水现象,对其生产性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在鸡只最初进入鸡舍的1星期内,应合理控制鸡舍内的湿度。当雏鸡进入10日龄时,随着其体重的上升,其呼吸量与排粪量也会有所提高,因此易导致鸡舍内的湿度过高,所以,应严格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同时勤换垫料,将鸡舍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5 %~60 %之间。
2 通气
做好通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的将鸡舍内的一些有害气体与空气中的灰尘以及病原微生物排出,换入新鲜空气,还可以起到调节鸡舍温度及湿度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肉用仔鸡的饲养密度较高,对此,应严格做好通风工作,以防鸡舍内的二氧化碳与氨气浓度过高,进而对鸡只的生长速度以及饲料的转化率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氨气对鸡只的影响较大,因此,当鸡舍内氨气的浓度过高时,会使鸡只产生某些呼吸道疾病。对于开放式的鸡舍而言,应在确保鸡舍内的温度在21 ℃~25 ℃之间的条件下进行通风工作,通风标准以人进入鸡舍内不感觉闷气、不刺激鼻眼为宜。
3 开食和饮水
3.1开食
开食是指第一次为雏鸡提供饲料,合理的开食时间应控制在鸡只出壳后的12~24 h之间。在开食过程中应采用方形料盘,并在4~5 d后减少料盘,经过1星期后可采用圆形料桶或长形料槽。期间可使鸡只自由进行采食,为有效刺激鸡只的食欲、提高采食量,可在每日进行6~8次的加料工作,并注意在每次的加料过程中饲料量应低于料槽深度的1/3,以免造成浪费现象。另外,开食所采用的饲料应为全价配合饲料,以完全发挥出鸡只得生长潜力,增加鸡只的成活率。同时准备足够的饲槽,确保饲槽分布均匀,并严格记录每日的实际喂料量,当鸡只得采食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2饮水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为鸡只提供充足新鲜且清洁的饮水,这对鸡只的健康正常而言是十分关键的,期间应注意的是,当环境温度越高时,鸡只的饮水量也会有所提高。在初次开食的过程中,也要确保鸡只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与开食同时进行也可。如果鸡只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运输过程,则应在饮水后2 h再进行开食,在鸡只进入鸡舍的4 h前应在鸡舍内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饮水。在开食过程中所提供的饮水应采用温开水,在鸡只进入10日龄前,应在其饮水中添加白糖3~5 g/kg、蔗糖酸钙或葡萄糖酸钙3~15 g/kg以及磷酸氢钙0.1~0.5 g/kg,可有效保证鸡只健康生长,增加成活率。期间应准备充足的饮水器,做到均匀分布,同时科学调整饮水器的高度,避免出现饮水外溢的情况,保持垫料干燥,饮水器应按时进行清洗,更换新鲜、清洁的饮水。
4 光照
合理控制光照可有效延长鸡只的采食时间,加快生长速度,进而起到快速增重的效果。在最初的2 d内应确保光照时间在48 h,后期可下降到23 h,其中1 h的黑暗时间应保持在一定的区间内,不可随意变动,以免鸡只受惊,出现受伤、死亡的情况。在最初的2星期内,可按照鸡舍的实际面积,每20 m?安装一只40 W的灯泡,后期可将灯泡换为15 W,以使鸡只能够看到食槽与水槽。
5 垫料
5.1厚垫料法
这种方法是在开始进雏前提前在地面铺一定厚度的垫料,并在后期将其中被严重污染以及过分潮湿的垫料全部清除,将新的垫料覆盖在被污染以及潮湿处,当鸡只出栏或转群后将废垫料全部清除。
5.2换垫料法
这种方法是在开始进雏前铺一层垫料,并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将污染严重及潮湿的垫料及时清除,换上新垫料。当垫料过脏时,将垫料全部清除,必要时可对地面进行消毒处理,接着铺上新的垫料。
6 密度
具体的饲养密度应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当鸡只处于幼龄阶段、季节处于冬季、采食方式为自由采食以及通风情况较好时,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反之,当鸡只已进入2周龄时、季节处于夏季、采食方式为分次喂料、通风情况较差时,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7 做好鸡群卫生防疫工作
应按时对鸡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工作,并对肉用仔鸡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处理,同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随着鸡病的种类日益增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给疾病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此,应采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原则。
8 采用“全进全出”制
这种制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进入同一日龄的雏鸡,待其养成后同时进行出售,并在接下来的1~2星期内做好对鸡舍及其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重新接入下一批,以便割断传染病循环,而且易于饲养管理,还可取得较好的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