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侗族人群尿砷及相关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性探究

来源 :现代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贵州黔东南州侗族尿砷浓度及高血压相关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贵州省黔东南州30~79岁侗族居民4 580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集居民相关的健康状况资料,并收集尿样.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尿砷浓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黔东南州侗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1.5%,女性(OR=0.539,95%CI:0.445~0.653)、BMI<18.5kg/m2(OR=0.624,95%CI:0.438~0.890)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OR=2.670,95%CI:1.887~3.778;OR=5.506,95%CI:3.922~7.729;OR=9.347,95%CI:6.577~13.283;OR=14.397,95%CI:9.632~21.520),饮酒(OR=1.335,95%CI:1.070~1.666)、腹部肥胖(OR=1.700,95%CI:1.397~2.069)、超重(OR=1.626,95%CI:1.338~1.976)和肥胖(OR=2.888,95%CI:2.222~3.752)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尿砷高浓度组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OR=0.763,95%CI=0.625~0.930,全部调查对象及非高血压患者尿砷浓度与收缩压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β值和95%CI分别为:-1.967(-3.531~-0.427)、-0.036(-2.415~-0.137).结论 黔东南州侗族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饮酒、腹部肥胖、BMI较大;黔东南州侗族高血压患病率、收缩压都与尿砷浓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环状RNA circ-STK39在肾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调控通路。方法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1例肾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irc-STK39的表达差异;应用RNase R核酸外切酶处理、Sanger测序验证circ-STK39的环化结构及稳定性;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初步探讨circ-STK39作为肾癌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生物信息学分析circ-STK39的基因特征,并预测其可能的调控通路。结果qRT-PCR结果显示circ-STK39在肾癌中较癌旁组织的表达显著
目的探讨经皮肾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技术处理回肠输出道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处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6例膀胱根治性切除结合回肠输出道术后发生输尿管回肠吻合处狭窄梗阻的患者,采用经皮肾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输尿管硬镜的术式行腔内手术治疗。术后3 d复查腹部平片及泌尿系CT以检查输尿管支架管位置及肾积水情况,术后7 d复查血肌酐以检查肾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3个月后经回肠输出道造口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每3个月复查1次,随访12个月。结果共进行18侧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中影响患者治疗偏好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因肾结石需行手术治疗的120例中等大小(直径15~20 mm)结石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与RIRS和PCNL相关的4种治疗属性[总住院时间、术后残石率、有无手术创面、术后尿路感染(UTI)风险]的重要性,并采用联合分析法分析各属性的相对重要性。按年龄将患者分为<60岁组、≥60岁组,并比较两组间治疗偏好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在治疗中等大小结石时,采用RIRS
毛囊干细胞(HFSC)位于毛囊外根鞘的隆突部,易于体外扩增,获取方便,具有高度分化性,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成体细胞。临床上能够治疗损伤性疾病,成为再生医学研究的重要干细胞来源。本文从HFSC的基础特征及器官修复能力方面来阐述毛囊干细胞在膀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并展望其在临床膀胱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发掘与肾透明细胞癌(RCCC)预后和肿瘤微环境(TME)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605例RCCC患者,通过ESTIMATE算法计算出这些患者的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分析其与RCCC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基于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构建PPI网络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关键基因TNFSF13B。进一步分析TNFSF13B在RC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RCCC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最后,探讨TNFSF13B与RCCC肿瘤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气肿性肾盂肾炎的合理诊疗方案,以降低肾切除率和病死率。方法总结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25例糖尿病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9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例,天津市津南医院7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45~71)岁,平均(60.2±9.7)岁。入院后积极行病肾减压引流术,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降血糖、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肾坏死行肾切除术。结果25例糖尿病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治愈21例,死亡4例;其中肾坏死行肾切除6例。结论气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罕
目的了解幼儿尿不湿(DD)依赖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深圳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日间DD依赖(DDD)幼儿86例(2~5岁)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治疗效果随访分析。幼儿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采用以如厕(排尿、排便)训练(TT)为主的治疗措施;观察组继续使用DD观察自然转归,分别在治疗3、6个月时随访治疗效果。治愈标准为日间能完全自主控制大小便。结果DDD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观察组(50例)。幼儿中有小便不能控制的30例,大便不能控制
血管瘤属于血管先天性畸形,可见于身体各处,多见于体表皮肤与肝脏,位于尿道者罕见,首例尿道血管瘤于1895年由国外学者KLOTZ报道,而位于男性前尿道者更为罕见。尿道血管瘤的发病原因与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靠病史及尿道膀胱镜检,金标准为病理诊断,治疗方法众说纷纭。现结合文献,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男性前尿道海绵状血管瘤报告如下。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和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原位新膀胱患者因无腹壁造口,身体外形美观,成为一些医疗机构首选的尿流改道方式。输尿管狭窄是原位新膀胱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会造成患侧肾积水甚至进一步导致患侧肾功能损害。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后体内尿流改道(RARC-ICUD)与体外尿流改道术(RARC-ECUD)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并收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示,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0 d并发症、术后90 d总并发症及其主要并发症差异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