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民:到基层了解真正的西藏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u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和民在西藏时,很瘦。那时的他,“瘦”是最突出的特点。现在他比过去胖多了。
  王和民现任中纪委驻商务部纪检组长。
  2006年,是王和民离开西藏多年后第一次前往西藏,西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后去的援藏干部来说,工作和生活条件好多了。他期望,能再有机会去,因为西藏的每一个变化都让他欣喜。
  
  要了解真实的西藏,一定要到基层去
  
  1995年6月29日,王和民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第一批援藏干部前往西藏,担任西藏自治区纪委副书记。在这支由80多个人组成的队伍中,他的年龄不算最大,但级别是最高的,正局级。
  在飞往拉萨的时候,他在想,这个援藏机会得来不易,是自己争取的。就在5月的一天,王和民从河南出差回京,正是参加援藏报名的最后一天,王和民报了名,成为中纪委第一个援藏干部。
  都说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既是生命的禁区,也是生命的疆场。作为援藏干部,他们来到西藏的主要任务是要发展西藏,同时把反分裂的斗争放在第一位。要帶着神圣使命在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上工作生活1000多个日日夜夜,对援藏干部来说,是在预支自己的生命。
  来西藏前,王和民就知道,在西藏要克服缺氧的第一道关。来前他就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有缺氧反应,可他实在比其他人幸运,一点都没感到头重脚轻,只是夜间睡眠不是太好。他迫切地希望了解真实的西藏。
  要了解西藏,不能只是呆在拉萨,要到下面去。所谓的“下面”,主要是指离开拉萨和雅鲁藏布江沿线的县和牧民散居区域。西藏面积很大,人口很少,大一点的县五六万人,小县也就几千人。藏族牧民喜游居生活,哪里有草和水,就赶着牛羊到哪里,所以走在高原上,几十公里见不到一个人是很正常的。
  那时的西藏常常停电。王和民刚去西藏时,自治区分了一套三居室给他住,他想自己是一个人用不了那么大的房间,就把这套房让给了一个进藏几十年住房条件不好的同志。他则住在一间小屋子里,用公共厕所。拉萨经常停电,晚上冻得根本就无法入睡,想想北京家中的暖气,感慨在西藏工作几十年的援藏干部是多么的不易。拉萨是这样,下面的情况则更是不容乐观了,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电。王和民去过措勤县的一个半定居点,进到一户人家,这家主人买了一辆东风卡车跑运输,挣了一些钱,家里摆满了家电,可是都用不了,因为没有电。
  王和民说,拉萨缺电的情况在羊湖电站建成后,已有了很大改善。
  王和民曾来到一户老百姓家里,这家人领养了一个孩子,女主人躺在墙角处,是患了肝腹水,肚子鼓得很高,没钱医治,而且那地方很偏远,没有路,平时根本就没人能走到那里。同行的人把身上带的所有的药都拿了出来给这家人。
  他还去看了藏区的学校,学生们吃的住的都是那么艰苦,在内地城市人的眼中,那根本一分钟也呆不住。
  王和民还感到西藏老百姓需要增加商品意识。比如,藏民们因为信教的缘故,他们即便养很多的牛羊都不会卖。政府在这方面一直在给老百姓做工作,希望牧民们不仅自己吃,也可卖,以改善生活。2006年,当王和民再次去西藏时,此时的西藏早已成为世界各地的旅游热点,藏民们有了较强的商品意识。
  王和民说,藏族的老百姓淳朴厚道,只要见到陌生人去他家,即便家境很穷,也会把家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你吃。
  在不长的时间里,王和民就走遍了西藏的7个地区40多个县。援藏工作结束后,他给中央汇报时这样写道:西藏的稳定,首先要解决农牧民的生活问题。
  
  老一代援藏干部每人都是一本书
  
  从1950年18军进军西藏开始,近半个世纪以来,从中央机关到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以各种方式,送去了一批又一批援藏者。如今高原上有许多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进藏干部,有的是夫妻长年分居两地,有的是藏汉通婚留在西藏。他们默默无闻地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王和民接触了好多这样的援藏干部。老一批的援藏干部每人都是一本感人的书。过去的援藏干部和王和民他们不一样,王和民他们是三年一轮换,而过去很多援藏干部的后代也在西藏,是献了青春献子孙。老的援藏干部们都有着需要解决的困难,比如孩子到肉地上学问题,年老退休之后想再回到内地,住房如何解决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有一些在西藏工作10多年,回到内地工作后,身体不适当调整,这个人说没就没了。总之,西藏每一步的发展都凝聚着无数个援藏干部的鲜血和汗水。
  王和民谈起了自治区监察厅的一位副厅长。当时,王和民刚到西藏时,就是把三居室的房子让给他住的。这位副厅长也刚从日喀则地区调上来,他上世纪60年代从四川去了西藏,家人在四川,后来孩子也去西藏了。几十年来,他一个人在西藏,每隔两三年才回一次四川和亲人团聚。王和民能想像得到,这位副厅长在偏远地区工作的那个时期,生活和生存条件异常艰难,加之长年夫妻分居两地,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西藏。
  有一位在西藏工作10年的援藏干部在日记中记述自己的心情,不禁让人动容——
  “当我躺在床上蜷缩着身子又一次体验高原反应的时候,我的心飞回家呈——我多想妻子能给我拿一片药,我多想儿子能给我递一杯水;我多想牵一下妻子的手,我多想去抚摸一下儿子的头,哪怕只对他们说几句话。然而,这一切太奢侈了,这一切都是妄想。”
  西藏的蔬菜等食物很匮乏。有一次,王和民出差到县里,食堂里有几根发黄的黄瓜,就是他们几天的蔬菜。在县里工作的援藏干部和单身的干部们几个人一起搭伙吃饭,很多县长县委书记下班之后就去街上买牛粪,回宿舍烧火做饭。
  在王和民他们这批援藏干部之前,曾派过援藏八年的干部,那些干部们一到八年也开始想办法往回调。王和民在自治区纪委工作,有好些援藏干部请求协调调回内地,王和民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调走了两对夫妻回内地。事实上,至今仍留在西藏的庞大的援藏干部队伍,真正能调回内地的是少数,有的在原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有的已经适应了西藏的生活。
  西藏山高路难行,很多时候,危险就会悄悄降临。这也是援藏干部们所要面临的。和王和民一同进藏的一位干部就因为车祸而瘫痪。而王和民,也经历了一次危险。
  那是一次从拉萨去阿里的路上,一路上,遇山翻山,遇河过河,在穿过一条湍急的河流时,王和民的这辆车突然熄火,眼见车窗外黄水已过车顶,王和民还未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只是焦急地看着司机在不停地点火,终于车着了,越上了河岸。上岸后,他坐在河边抽烟时,才想起刚才一幕有些后怕,万一点不着车,大家从车里都出不来了。
  王和民说,西藏现在的变化还包括修了机场和柏油路。原来从西藏到林芝是土路,要走一天的时间,现在已是柏 油路。林芝建了机场,阿里也正在建。
  
  藏民心中的亲人解放军
  
  由于消息闭塞,地处偏远的西藏老百姓家中还挂着毛主席的像,他们对毛主席和解放军有着深厚的感情。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他们不知道,只知道遭遇天灾后,那些穿着绿军装的人会来帮他们。
  王和民讲了一件事。1 998年藏历新年,王和民带着司机从西藏去青海的格尔木,行程1000多公里。1 997年9月之后,藏北地区一直下雪,造成幾十年不遇的雪灾。救灾的解放军官兵很快赶到那里。沿途看到在冰天雪地里冻死的牛羊,路面是发亮坚硬的冰块。夜里,王和民他们到达唐古拉山下面的安多县,这里海拔4700米。他们准备到县招待所住宿,但救灾部队已住满了。不远处,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干部们在商议救灾事宜。王和民在另一个招待所终于找到一间可以住的房间。有一个营长模样的军人来到他们房间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可以告诉他们。军人的脸因紫外线和寒冷而变得黑而紫,嘴唇干裂。招待所给了他们半纸箱牛粪,刚好够烧一壶水,但点了半天,牛粪因为受潮,点不着,他们把报纸和笔记本都给撕了一起烧都点不着,最后在车上弄了一点汽油才点着。那天的温度是零下20多度,很冷很冷,再一看,房顶是破的,都能见到天,冰拄子还悬挂在那里。王和民和司机穿着军大衣又盖着棉被还是缩成一团睡不着。王和民心里就想,这样艰苦的环境,那些解放军在这里救灾那么长时间,需要坚强的毅力才能坚持。第二天一看见那些战士,个个脸上都是干裂发紫。战士们晚上住在冰窟里,白天则是开着车拉着粮食和饲料,在空旷荒芜的高原上到处寻找受灾的牧民,往往一走就是好几天甚至是一周才能回来。
  那个冰冷的夜晚,让王和民一生难忘。
  而那一路翻越昆仑山,在大雪中艰难行进的感受,让王和民感到,之后青藏铁路的建成对于西藏的发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援藏工作经历对人生的影响
  
  1998年6月,王和民完成了援藏任务回到中纪委担任案件审理室主任,2006年担任中纪委驻商务部纪检组长。
  西藏三年对王和民的影响很大。首先是对人生的影响,那样艰苦的环境都工作过了,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其次是对工作的影响。到西藏工作后,他学会了换位思考,即处理事情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王和民在中纪委的同事说,他回来后,就率先进行改革,如,改变审理案件的观念不能死扣条文,推动副处级干部的竞争上岗等等。
  他们这批援藏干部每年都会聚一两次,每次谈的也都是西藏的话题,对西藏的感情已割舍不开。王和民说,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两天,他还看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答记者问,说要解决藏区老百姓的安居工程,再过两三年,就能解决。王和民说,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就太好了,他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他说,现在的西藏发展变化很大。不过,如果要真正去了解西藏,不要总去拉萨,日喀则等城市。而是要去更偏远的地方。
  王和民说,中央关于西藏的政策要贯穿到基层还是要靠人,所以要用好人,用好资金。只有这样,才能让西藏200多万人真正体会到生活水平提高,西藏就会更加稳定更加发展。
其他文献
介绍了二硅化钼发热体(硅钼棒,或称二硅化钼发热元件)的特性,综述了硅化钼发热体在热处理、锻造等制造行业,玻璃窑炉进料道前炉、熔炉、气泡管等玻璃行业,单晶硅、多晶硅等电子
会议
近年来,企业轻资产运营模式观念被广泛接纳,本文以我国2011年至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实证研究轻资产运营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资金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探讨对不同股权性
反应硼化烧结的Mo2FeB2基金属陶瓷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制备成本相对较低,作为工模具材料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烧结机制、组织与性能及合金化等方面对Mo2FeB2基
当代刀具材料除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以外,还有正在兴起的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超硬刀具材料. 本文简述新兴超硬刀具材料在当代先进加工技术蓬勃发展,难加工材料不断涌现、
会议
凝胶注模成形工艺具有适用于多种粉末的复杂形状成形、成形坯体组分均匀、密度均匀、缺陷少、强度高,不需专门的脱脂工序,模具成本低廉等独特优势,开发了适合于金属粉末的新
会议
铁基粉末冶金结构零件以其独特的优点和极大的竞争力已在汽车等行业获得广泛的应用,材料疲劳的研究目前仍然是应用研究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铁
会议
高职院校的美术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建构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达到教学方面的相互配合,教学互动水平,这样才能让当前的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获得落实.
简要介绍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大陆粉末冶金结构零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了中国粉末冶金行业产品结构变化情况,分析了中国粉末冶金产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制订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
近年来,高温结构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及动力能源工业的应用倍受瞩目,但材料高温下易氧化失效的缺陷,限制了其服役于更加严苛的高温环境。为充分发挥高温结构材料的优势性
会议
1956年,我国第一次制订12年科学规划。会上,一位姓钱的科学家从忧患角度提出了一套远景规划:中国一定要立即搞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许多学者不同意,纷纷强调各自专业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