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方法:①时间:1963年作了第一次实验,1979年又重复作了第二次实验.②菌种:门诊病员皮损中培养出的红色毛癣菌(简称红毛)及石膏样毛癣菌(简称石毛)两种(皖北地区最常见).③药物:以我院中药房供应的80种常用中药为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方法:①时间:1963年作了第一次实验,1979年又重复作了第二次实验.②菌种:门诊病员皮损中培养出的红色毛癣菌(简称红毛)及石膏样毛癣菌(简称石毛)两种(皖北地区最常见).③药物:以我院中药房供应的80种常用中药为主.
其他文献
患者,女,43岁,于1968年10月左乳房有结节在日坛医院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乳腺纤维腺瘤”.
陪拉格又名赘草酸缺乏病或糙皮病.我们遇到一例长期饮酒所致,现报告如下.
肥大细胞增多病(Mastocytosis)是一组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笔者多年随诊观察伴有肥大细胞综合征报道于下.
药物反应除某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外,亦可由药物的变态反应引起①.近年来我们见到b例痢特灵过敏所引起的心脏损害,现报告如下,并略加讨论.
良性粘膜类天疱疮系一种慢性少见病,临床上常被误诊,延误治疗.我们1973年曾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铍及其化合物,除可引起肺部的急、慢性疾病外,常可发生皮肤病变,国外曾有不少报道,1946年VanOrdstrand观察了170例急性铍中毒病人中42例有皮肤损害①,1953年Dencardi②等分析了美国三不披工厂中铍中毒情况:1940-1951年,在3027个工人中,发生了各类型的披中毒468例,其中急性皮肤及眼部病变有209例.
患者女,29岁,本厂工人.19阳年2月因患白瘫风,服用白疲风汤(中药配方,含大量白溪黎和少量冤丝子两种),几小时后自觉面部及四肢搔痒,继而波及全身,停药后,经用朴尔敏等抗过敏药物治疗后痊愈.当时未引起重视,亦不能鉴别那一种中药过敏.
作者等对80例不同类型的银屑病病人做了血清免疫学测定,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显示,E-玫瑰花试验降低,IgG, IgM增高,IgA、总补体活性无明显改变,补体C3值较正常对照组低.此80例病人应用厌氧棒状杆菌菌苗治疗.有效率达到85多.但其副作用较明显.
本文报告1例结核性树胶肿,患儿女性,3岁.因皮下肿块样波动3个月,于19TT年3月9日来诊.开始在左脚跟先发生核桃大小结节样肿物,局部微红、肿胀及触痛,发疹开始伴有发烧,约10余天后,先后相继在右手大鱼际及全部手指、左手虎口处及无名指均有皮损发生.
我院先后发现二例注射复方威灵仙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