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人问:“怎么才能学好高中数学?”也总听到有人说:“这个非常简单,把定理、公式都记住,多做几道题,不就行了。”作为一个以教数学为自己工作的老师来说,真的希望就像这么简单。我教数学已经有六、七年了,高中的很多学生害怕数学,怕上数学课,怕考数学。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摆在我们这些数学老师面前的难题。在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
(一)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提升自信心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鼓励为主,表扬学生在解题中的优点。例如:已知f(x2)=x2+1,求f(x)的解析式。我的一个学生的解答过程是这样的:令t= x2,所以f(t)= t+1,即:f(x)=x+1。我把她叫过来,并没有说她,而是和她一起回忆求这种类型解析式的做法,首先我先表扬她能够求出表达式的形式,然后提醒她令t=x2,令t就该注意什么?她忙上说到: “应该解析式后面加上。”我马上就表扬她反应很快么,之前她从来不问数学题,后来她就很喜欢过来问,数学成绩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鼓励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消除自卑心理,樹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他们在学习时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多数学生没有看书的习惯,他们认为概念、公式、定理等等我都掌握了,还看他有什么用,有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呢。“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原则之一,其实许多高考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即由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因此,考生必须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所以我带的班级要求学生必须养成回家看书的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复习整理知识的习惯。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
从上面可以看出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非常鲜明的学科。学习数学,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复习整理的好习惯。让学生每天将讲过的题目,自己做错的要从新做一遍,专门准备一个整理错题的习题集。每过一周后在进行复习,直到掌握为止。这样就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似地回忆一遍,不仅能加深记忆,防止遗忘、含混,而且在整理过程中,有部分错题学生发现又不会做了,可以及时解决掉,否则后面遇到类似的题目还会错。另外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并将各题注明属于章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不需要每个错题都记,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整理知识的习惯,把知识很有条理地存储起来,什么时候应用,如何用,慢慢学生就可以自己体会到了。
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无法替代的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设计与合作者,课堂上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上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每一次我和同事都一起深入研究,学习高考教学大纲、高考考试说明,确定围绕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基础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同时要认真集体备课,认真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老师一起探讨,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局限性太大。我在讲解上我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大家切不要误解,以为我是要学生瞎摸瞎闯,自以为是,一点也不向别人请教。不是的,独立思考完成留给他们的作业和练习。我班级里的几个同学平时做题很好,一到考试成绩平平,我后来才了解到他们一起做作业,到考试时没有了别人,总感觉少了什么。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学习的依赖性”。从此班级规定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实在解决不了的几个人再讨论。学习数学,特别强调思考,指的是靠自己的头脑思考,不开动脑筋是学不好数学的。因此学数学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我经常在解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题方法,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简捷。我经常和学生讲没有哪种方法就比另一种方法一定好,否则另一种方法就被淘汰了。我们平时多想几种方法是拓宽我们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时我们的视野开阔,真正考试的时候就多了一条“路”。
(三)教学中重视“双基”
什么是”双基”呢?“双基”就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双基教学”是指“在强调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我们在教学中很少考虑文科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方法往往没有及时调整,使本来难学的数学感到更加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差,计算能力弱,那么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教学的目标放低点,重视学生的双基教学。课堂活动组织得严谨、周密、有节奏。整堂课的进程,有计划性,什么时候该讲什么,什么时候改练什么,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另外要多写板书,解题思路和步骤要详尽一点,要强调学生做笔记,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将错误较多的题让学生在黑板上重做一遍。试卷评讲前要做好分析,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评讲具有针对性,要做到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每一分钟时间。对学生要多辅导,学生数学的成绩差,需要更多时间讲和练。因此需要利用课内和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也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从心理、习惯、知识、方法、技能等多方面对文科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相信,只要勤于思考,必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
(一)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提升自信心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鼓励为主,表扬学生在解题中的优点。例如:已知f(x2)=x2+1,求f(x)的解析式。我的一个学生的解答过程是这样的:令t= x2,所以f(t)= t+1,即:f(x)=x+1。我把她叫过来,并没有说她,而是和她一起回忆求这种类型解析式的做法,首先我先表扬她能够求出表达式的形式,然后提醒她令t=x2,令t就该注意什么?她忙上说到: “应该解析式后面加上。”我马上就表扬她反应很快么,之前她从来不问数学题,后来她就很喜欢过来问,数学成绩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鼓励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消除自卑心理,樹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他们在学习时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多数学生没有看书的习惯,他们认为概念、公式、定理等等我都掌握了,还看他有什么用,有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呢。“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原则之一,其实许多高考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即由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因此,考生必须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所以我带的班级要求学生必须养成回家看书的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复习整理知识的习惯。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
从上面可以看出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非常鲜明的学科。学习数学,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复习整理的好习惯。让学生每天将讲过的题目,自己做错的要从新做一遍,专门准备一个整理错题的习题集。每过一周后在进行复习,直到掌握为止。这样就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似地回忆一遍,不仅能加深记忆,防止遗忘、含混,而且在整理过程中,有部分错题学生发现又不会做了,可以及时解决掉,否则后面遇到类似的题目还会错。另外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分清错误的原因,并将各题注明属于章节,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不需要每个错题都记,整理时同一类型问题可只记录典型的问题。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整理知识的习惯,把知识很有条理地存储起来,什么时候应用,如何用,慢慢学生就可以自己体会到了。
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无法替代的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设计与合作者,课堂上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上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每一次我和同事都一起深入研究,学习高考教学大纲、高考考试说明,确定围绕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基础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同时要认真集体备课,认真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老师一起探讨,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局限性太大。我在讲解上我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大家切不要误解,以为我是要学生瞎摸瞎闯,自以为是,一点也不向别人请教。不是的,独立思考完成留给他们的作业和练习。我班级里的几个同学平时做题很好,一到考试成绩平平,我后来才了解到他们一起做作业,到考试时没有了别人,总感觉少了什么。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学习的依赖性”。从此班级规定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实在解决不了的几个人再讨论。学习数学,特别强调思考,指的是靠自己的头脑思考,不开动脑筋是学不好数学的。因此学数学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我经常在解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题方法,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简捷。我经常和学生讲没有哪种方法就比另一种方法一定好,否则另一种方法就被淘汰了。我们平时多想几种方法是拓宽我们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时我们的视野开阔,真正考试的时候就多了一条“路”。
(三)教学中重视“双基”
什么是”双基”呢?“双基”就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双基教学”是指“在强调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我们在教学中很少考虑文科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方法往往没有及时调整,使本来难学的数学感到更加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差,计算能力弱,那么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教学的目标放低点,重视学生的双基教学。课堂活动组织得严谨、周密、有节奏。整堂课的进程,有计划性,什么时候该讲什么,什么时候改练什么,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另外要多写板书,解题思路和步骤要详尽一点,要强调学生做笔记,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将错误较多的题让学生在黑板上重做一遍。试卷评讲前要做好分析,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评讲具有针对性,要做到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每一分钟时间。对学生要多辅导,学生数学的成绩差,需要更多时间讲和练。因此需要利用课内和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也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从心理、习惯、知识、方法、技能等多方面对文科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相信,只要勤于思考,必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