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举行“近代中国文学会议”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悉,今年六月十三日至二十日,美国的“当代中国文学及表演艺术研究室”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举行“近代中国文学会议”,会中宣读有关中国文学及表演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相声等)的论文共二十七篇,并放映了中国影片。
  第一天上午介绍当代中国文学及表演艺术的概况。宣读的论文有《文化大革命中的小说与戏剧》及《文艺现状和未来展望》。下午介绍源流,宣读论文《“扬弃”运动》、《上海话剧1937—45》、《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文学》。
  第二天上午介绍理论及批评,宣读论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实践》和《百花齐放的文学》。下午介绍小说和表演艺术的实验与改编,论文有《文化大革命中喜剧的命运》、《当代小说中的“古为今用”》、《妖魔与神灯:革命相声》。
  第三天上午放映电影。下午介绍电影的实验与改编,论文有《刘三姐:从恋爱故事到阶级斗争》、《<家>:典型改编的研究》、《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电影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主题》。
  中间休会两天。
  第六天上午介绍文学与社会,宣读论文《新旧英雄人物》、《从中国短篇小说研究现代中国社会》、《畅销书与作家的收入》。下午介绍通俗文化的发展,宣读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运用歌曲作为进行群众教育的政治工具》、《侯宝林和他的艺术风格》、《以样板戏为样板》。
  第七天上午介绍大陆及台湾省诗歌,论文有《当代台湾诗歌》、《寻求黄钟——1949年以来的诗歌》、《浩然小说中的艺术》、《论当代中国小说中的意识形态与表演方法》。
  第八天上午介绍大陆与台湾省的文学情况,论文为《台湾的乡土文学》、《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异端倾向》。下午介绍新方向,论文有《徐迟的报告文学》、《七十年代后半期的中国电影》及《新方向?——漫谈中国文艺刊物中的若干当前倾向》。
  这次会议着重于讨论,每次宣读论文后,有指定的召集人及主要发言人主持讨论。会议是国际性的,参加的除美国各大学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外,还邀请了英、法、西德、瑞典、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的学者参加。论文中《百花齐放的文学》、《从中国短篇小说研究现代中国社会》及《侯宝林和他的艺术风格》分别为美籍华人聂华苓、沈爱立及加拿大籍华人崔淑英所撰外,其它均系各国学者提出的。
其他文献
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史上,新文艺书籍的封面设计采用新颖的图案作装饰,始于画家陶元庆(一八九二——一九二九年)。而陶元庆以新颖手法为新文艺书籍作装帧设计,是在鲁迅先生的热情鼓励支持下进行的。  在一九二四年,画家陶元庆经作家许钦文的介绍与鲁迅先生相识。热心提倡新美术的鲁迅先生,看到陶元庆在绘画艺术上很有才华,精于图案,便鼓励陶元庆为新文艺书籍作装帧设计。陶元庆首先为鲁迅先生当年翻译日本厨川白村著的文艺
期刊
十八世纪的英国政治哲学家和著名作家威廉·葛德文的政治哲学著作《政治正义论》(全名为《论政治正义及其对道德和幸福的影响》),对当时英国激进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对欧文派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德、法、美等国也有一定影响。在美国,葛德文在本书中提出的主张,一度成了杰弗逊派和联邦党人派争论的内容。所以在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中,这是一部重要著作。葛德文在西方思想界也就成了一个著名人物了。这部
期刊
历史前进的呐喊     近年来,思想解放运动的春风消融着“四人帮”摧残百花的寒霜,给祖国大地带来蓬勃的生气。人民高兴了,这是自然的。可有人却摇头叹气,啧有烦言,这也合乎常情。因为真理每前进一步,总是要克服谬误的纠缠的。  思想解放运动绝不是个别人任意造成的、可好可坏的东西,它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内在要求,是历史发展的产儿。  认识客观世界,是人类思维运动内在的本质的要求。这个要求,在每一历史时代能够实
期刊
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大概没有人再有什么异议了吧!但是,许多评论李大钊著作的文章,都要引用一段鲁迅的话:“他的理论,在现在看起来,当然是未必精当的”,以证明李大钊的理论是有瑕疵的。  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是把李大钊放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全面地、客观地进行评价。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对于五四运动、对于党的创立,对于我国当时的群众运动都起过重
期刊
迷信是对科学的反动。不管现代迷信还是封建迷信,都是一种精神枷锁,是当前我们端正思想路线的巨大障碍。在林彪、四人帮猖獗的年代里,现代迷信盛行,影响所及,灾难丛生,危害极大。它的流毒至今仍然是我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严重祸害。  现代迷信是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而制造的一大骗局。他们利用毛泽东同志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用极端夸张的方式神化领袖,摘取片言只语当教义,制造了一套穿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期刊
政治读物很需要,但是不好写。通俗的政治读物尤其如此。  过去的政治读物,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往往是大道理讲了不少,但是读者实在看不下去,甚或干脆不想看。为什么?就因为这些读物不能触及人们头脑中的问号。  “四人帮”时期,流行的是梁效之流的一套。许多人是为了应付,需要的时候可以学舌一番,但日久了,也会习非以为是,至于头脑中的问题,则始终挂在那里。一部分人是沉默起来。另一些人稍有不
期刊
在法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资本主义关系迅速发展起来,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则拚命地保护着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思想家,便出来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温和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青年时代专攻法律,大学毕业后
期刊
小时候还不认字,我就爱乱翻大人看的书,找书里的插图。姐姐有一本《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书里有卓娅和舒拉的许多照片,还有舒拉少年时代的自画像,就成为我平时爱翻的书。后来我能读它了,这些插图中的形象,更加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尽管二十几年过去了,故事的细节已经记不大清楚,但那插图中的形象却还那么真切。说来也很可惜,那本书后来竟遗失了。  今天去书店,在一个角落里见到了这本老书。我头一个愿望就是要看看它多
期刊
一个文艺作品要修订重印,作家应当采取严肃态度,不要违心地对内容进行砍伐。如《青春之歌》是粉碎四人帮后重印的第一批小说之一,如果要修改,应当从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求提高,而不必去管什么“政治方面的问题”,可杨沫同志在《重印后记》中却说明,该书重印时修改了“明显的政治方面的问题”。原来在《青春之歌》的第一版中,林道静给王晓燕推荐的书目,有一本是瞿秋白的《中国往何处走》,但在重印本里却删掉了这个书名。
期刊
目前有关书法的刊物,有些的确内容不错,这是好事。只要是真正好的东西,人们从来都不嫌多。但问题是,打开这种杂志看,首先是中央各位领导同志的字,然后再是当代各方面名人的字,再然后是古人或今天一般作者的字。而对于各位领导同志和当代名人,也要按其地位、级别的高低或其权威性排列座次。据说有一种“名单学”,看这类杂志,也许很能从中得到这门学问的消息的。  倘若领导同志或所谓名人的字,写得的确卓越,够得上法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