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环节及其考核标准构建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le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环节考核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是考核目的狭窄,内容片面,方法单一,指标不科学、不全面,缺乏可操作性,考核主体单向、单一 ,考核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毕业环节考核应遵循导向性、多元化、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公平、公正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规范性、专业特色性等原则。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环节考核标准;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06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环节考核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建的地方高校和近年来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高校,都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其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环节也称毕业实践环节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三个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大学本科教育过程中的最为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敬业精神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毕业环节考核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毕业环节考核是反馈、检查、评价、监督、激励和导向教育的一种手段。考核评定将引导学生明了毕业实践环节的重点,使学生掌握识别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提高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全面、正确、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可以调动学生在毕业实践环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考核的过程及结果是学生获得学分、取得学士学位,准予本科毕业的重要依据;毕业考核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一次综合知识技能的测评,可以检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考核评定贯穿毕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步骤,也是对高校毕业实践环节质量全面控制的一个过程,可以提高毕业实践环节的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环节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目的狭窄
  由于对毕业环节及考核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重结果轻过程,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考核办法缺乏创新、可行性差,实践教学资源欠缺,过程指导和管理不到位,毕业实践环节安排时间不充分、与就业考研时间冲突等问题,毕业环节被简化、流于形式、弱化或处于无序状态,考核评定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考核仅仅作为评定学生的手段,作为学生获取学分、评优和毕业学位、文聘的手段;考核评定成绩随意、不真实、不公正;不仅达不到毕业环节考核应有的目的、走过场、弄虚作假,影响教师指导和学生毕业实践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自身的评估和判断能力,对学校及教师产生怀疑,滋长一些不良的风气。
  (二)考核内容片面
  从考核指标所体现的内容来看,考核内容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情感、价值观。毕业论文形式质量是对论文的语言文字、结构层次以及规范性、标准性、可读性方面的要求。毕业论文的内在质量“主要涉及选题和成果价值”。论文的成果价值“主要体现出作者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论点的创新性等方面”。笔者通过收集的72所本科高校毕业论文考核标准的内容分析发现,考核主要反映的是毕业论文(设计)“形式质量、内在质量和成果价值”内容,涉及态度、情感、价值观内容极少。
  (三)考核方法单一
  从毕业实践环节考核的具体方法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学生的毕业实习没有一个规范的考核大纲和考核标准,教师评定学生成绩主观性强,考核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文稿”式的方法,教师只是根据学生最后递交的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手册和实习鉴定表等纸质资料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也只限于学生所递交的文献综述、任务书、开题报告及毕业论文(设计)。
  以上不管是定量还是定性方法,都是对学生纸质“文稿”的鉴定和评价,“考核还是处于学生学习结束后的一种事后评价方式,考核结果仅对考核前的学习效果有评价功效,对后续的学习生活没有起到激励作用。”这种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主观性强,方法单一;忽视个性化评价、忽视评价的情景性;重结果轻过程;成绩不真实、不公正。这样会挫伤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不重视实习,不重视毕业论文研究,应付差事,论文抄袭,造成极坏的影响。
  (四)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全面,缺乏可操作性
  1.考核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毕业环节中学生所要达到的素质要求,考核指标缺乏系统性。指导教师一般根据学生递交的质性材料给学生打出毕业实习成绩,且递交的都是一些“文稿”式的实习材料,缺乏其他形式的材料;毕业实习考核缺乏量化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反应的主要是知识技能的内容,缺乏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考核指标内容;大部分高校设计了结果性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缺乏阶段性、过程性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未见企业、单位和学生作为考核主体的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体系表现为不全面、不系统。
  2.考核指标不明确、不具體、缺乏操作性。各高校一般都设计了毕业论文(设计)量化考核标准,但考核标准缺乏具体、明确的指标,根据指标要求打出分数,既没有层次程度的要求也没有权重的区分,评定时不好把握分数或等级,不明确、不具体,难免打出的分数带有主观性;有些高校设计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等级标准,每一个等级都罗列不同的5—7条考核指标,根据这些考核指标最后给学生打出分数定出等级,这些指标在程度上有些差别,虽然设计的指标具有程度的区分,但每条指标缺乏权重的划分,难免打出的分数或等级带有主观性。   3.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据了解,许多高校确定的考核指标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过程,大多是参考别的院校考核指标再根据本校情况进行修订,或者由教务主管部门和各院系负责人制定,既不讨论也不实验,考核标准一旦制定,就长期使用。考核指标缺乏科学严谨的制定过程。
  (五)考核主体单向、单一
  通过对72所大学毕业环节考核文件的研究,只有2所大学有学生对指导论文质量反馈的评价量表,一所大学有学生自评量表。评价主体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评价,表现为教务主管部门(考核)→各院系(考核)→教师(考核)→ 学生这样单向的模式,学生没有参与评价。主要是学校内部教师、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参与的考核,未见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评价。
  考核主体的单向度、单一化,忽视自我评价,不能有效发挥考核的反馈、激励、导向、预测、诊断等功能,不能充分调动考核主客体的积极性,由于行业、企业缺乏联系、缺乏参与考核,造成毕业环节选题不切实际、理论和实际脱节,设计成果无实用价值等。
  (六)考核过程——重结果轻过程
  经调查,一般毕业环节考核的过程是,由学校或教务主管部门、学院先制定毕业环节实施方案,各院系依据实施方案实施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于指导教师少,实习学生人数多,加上实习地点分散等问题,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很少对每一阶段和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毕业论文(设计)虽然安排了具体的指导教师,由于缺乏阶段性考核标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等,仍然缺少对过程和阶段的考核监督。直到毕业环节完成后,才最后依据考核指标为学生打出成绩,评定等级或做出鉴定。指导教师不了解学生平时的表现,只能依据最后上交的资料或主观印象为学生评定成绩。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考核,带来了诸多问题: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和横向比较,忽略个体的进步情况;成绩和鉴定不真实、不公正,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重视毕业环节,不认真实习,应付差事。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环节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考核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为了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元化原则
  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
  (三)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原则
  没有有效的过程管理和过程考核,毕业实践就会失控,考核监督應贯穿于毕业实践的全过程,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通过过程促结果,结果促过程。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方法适合于过程性的、个性化的评价,能反映评价对象的质的特点。定量方法适合于阶段性、终结性的评价,其优点是客观准确,避免主观性。二者各有优势利弊,两者结合有利于优势互补,全面客观准确的进行评价。
  (五)公平、公正性原则
  学生所做的水平与最后评定的成绩水平基本一致, 每个学生的成绩评定不含有任何歧视性成分,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恰当、真实的评价。
  (六)科学性原则
  制定的毕业环节考核标准、考核流程和操作方法、考核指标等都有科学依据,经得住推敲和论证。
  (七)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的毕业环节考核标准具有实用性,确实对考核具有指导作用。考核流程和操作方法可以在当前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真正得以实施。考核指标针对性强,考核方法实用,便于操作。
  (八)规范性原则
  考核减少主观性,考核过程严格规范,有标准、有指标,有章可循,有依据,有计划、有流程。
  (九)专业特色性原则
  考核指标要因专业而有所差异。文科类、理工类、艺术类等有所差异,体现专业特色。避免所有专业的毕业环节设定相同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沿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忽视专业特点和专业差异。
其他文献
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相对普遍的一种手术,产妇在手术后6~8个星期可以恢复。一般来说,进行剖宫产的母亲比顺产的母亲需要在医院多护理几天才能回家。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早日康复和降低术后并发症,运用现代的护理理念护理术后患者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情观察   护士接患者回病房后立即让患者平卧,冬天注意保暖,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后,接好留置导尿管观察是否通畅并放在病床适当处,按摩子宫底部观察阴
目的:了解CD44v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期望CD44v5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新靶点。方法:采用li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CD44v5的表达。
<正> 同情心是一种社会性情感,是指个体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并体验对方情感和感受的能力。它常常表现为体谅、共鸣、关怀、亲切等心理过程。同情心与其它的心理品质形成过程
<正> 1988—1991年我们对同等治疗条件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作了“心理状态与疗效关系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於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79例,女41例,年龄48—89岁,其中
断层的存在影响着地下流场的运移和分布。该文建立了一个理想地区的地下含水系统模型,应用Modflow软件,考虑断层倾向、走向、渗透系数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并探讨
在前人研究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时间非平稳性认识的基础上,将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活动状态划分为三类,分别为少发时段(平静期)、增多时段、丛发时段(活跃期),将这三类时段简称为:Ⅰ类时段、Ⅱ类时段和Ⅲ类时段。并利用显著性检验对相应划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中国大陆可能以Ⅱ类时段为其基本状态,Ⅲ类时段和Ⅰ类时段均是在Ⅱ类时段状态上的上下偏离;中国大陆自1901年以来的前后50余年的强震活动基本状态并没有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在地震应急救援、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遥感震害定量研究,使得遥感的实用性常常受到质疑。文中叙述了遥感震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影像、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对40例出血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的7.1%,其病因脑栓塞占65%,大面积动脉硬化性
自亚健康概念提出至今,亚健康已俨然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亚健康的相关研究已经列入国家支撑计划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把其定义
两次特大地震前在不同时段、不同范围出现了多项相似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它们对预测特大地震具有一定意义:①两次大震前10余年,青藏块体同期出现了两个规模巨大的中强以上地震增强区,两次大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空区里;②两次巨大地震前数年,形成规模巨大的中强地震活动带,地震发生在两个条带间的平静区里;同期形成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环,其内部的地震频度、加卸载响应比及非均匀度等参数甚高,且随时间而变化,这可作为孕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