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对南北方少数民族的不同政策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力量相对比较软弱的王朝,但是较于前代,北宋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面对北方少数民族辽、金的进攻,北宋采取的是以求和为主的防御政策;然而对南方的四川、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宋朝沿袭前代,以羁縻政策为主,因俗而治,一直没有放松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关键词: 北宋 南北方少数民族 政策
  
  一、引言
  后周末年,年仅七岁的恭帝柴宗训即位,军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手里。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率领精锐禁军以抵御契丹入侵为借口,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定都开封,建国号“宋”,史称北宋。北宋历九帝,共一百六十八年,初期国力最为鼎盛,此后逐渐走向衰弱,于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
  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在统治期间,不断强化皇权,力求削弱宰相等大臣的权力,并增设行政机构,压制武官,造成政治上外强中干的局面,同时也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此种体制一直沿袭下去,使得国力不断衰弱,导致北宋面对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时无力反抗,只能采取岁币政策求和。然而,北宋时期的经济极大发展,在农业、手工业方面不仅超过了唐代,而且远远领先周边民族和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地区构成中,广西等南方地区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由此可见北宋王朝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和管理。
  北宋王朝对南北方少数民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北方,以防御为主,伴以岁币纳贡;对南方,则是积极的治理、羁縻制和土官制相结合,恩威并施。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的施行取决于国力的强弱,以及朝廷的考量。总的来说,北宋王朝以岁币获取和平,维持国家安定的对北防御政策与加强发展南方经济,补充国库的策略是符合当时的发展形势的,既维护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又避免北宋王朝因岁币进贡而国库空虚。本文论述了北宋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如辽、金等,以及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如广西等采取的不同政策。
  二、北宋时期周边民族分布态势
  (一)东北和西北各族
  1.契丹。契丹是自北魏至五代、北宋活动在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最早见于《魏书》。史载:“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登国中,国军大破之,遂逃进,与库莫奚分背。经数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龙之北数百里,多为寇盗。”[2]此外,《辽史》也记载:“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一演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3]据考,“松漠之间”是指“演河之西,土河之北”的两河流域一带。[4]演河即今西拉木伦河,土河即今老哈河。此两河流域,实际上指的就是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南北一带。在其后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契丹族不断发展壮大,至北宋时,具有大漠南北、今东北大部、河北和山西北部地区。
  2.女真。原来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其先世称为靺鞨。《旧唐书》载:“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东至于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五代时,契丹人称其为女真。公元926年,辽灭渤海,部分女真人随渤海人南迁,编入辽籍,称为“熟女真”;留居原地的女真人称为“生女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居住在今的阿什河一带,逐渐强大起来,并形成氏族部落组织——猛安谋克”。
  3.党项。又称党项羌,是我国古代西北羌族的一支。南北朝末期,党项羌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唐末时,党项活动地域又有了发展,其区域在“东至松州(今四川松潘),西接叶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杂春桑、迷桑等羌(今青海南部一带),北连吐谷浑(今青海西北部和甘肃南部)”。多数人逐水草畜牧,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公元1039年,元昊仿汉制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4.蒙古。原是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上游的一个部落,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统一了蒙古各部之后建立了蒙古汗国,尊号成吉思汗。
  5.回鹘。公元840年,回鹘政权被黠戛斯灭后,分三支西迁:一支迁到葱岭以西,称“葱岭西回鹘”,建立了强大的哈剌汗王朝,定都巴拉沙衮和喀什噶尔,与北宋王朝一直朝贡,往来不绝;一支迁到吐鲁番,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建立了高昌王国,与北宋往来频繁,北宋亡后属辽;一支迁到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亦称“甘州回鹘”(中心地在今甘肃张掖),与北宋关系密切,南宋时则与西夏往来较多。
  (二)西南和中南各族
  1.吐蕃。吐蕃王朝的后人于公元1015年在青唐(今青海西宁市)建立政权,北宋朝廷封之为保顺军节度使,厚予赏赐,以牵制西夏。公元1103年,宋夺走其地,其部分迁至宋境,多数仍在原地。
  2.白蛮。主要居住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大理首府地区(今云南大理州),其他分布在善阐府(今云南昆明市)等,公元937年建立大理政权,都羊萁咩城(今大理市城西)。
  3.僮。主要居住在广南西路西部(今广西西部)地区,后因地方管理的掠夺榨取起而反抗建立了“大历国”,公元1050年改名“南天国”,后被南宋镇压。
  4.瑶。主要分布在两湖、两广的山区。公元983年请为编户。
  5.苗。分布在湘西和黔东北一带。
  6.黎。居住在海南岛。
  7.畲。居住在今闽、粤、赣交界地区。
  三、北宋时期的民族政策
  (一)北宋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政策
  1.军事上遭受战败后改为“守内虚外”,以防御为主。北宋初,宋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曾发起两次对辽战争,但均以失败告终。宋仁宗时期,曾讨伐西夏元昊,但屡遭挫折。尽管宋王朝发动过数次对外战争,但都未取得成功。在此之后,宋转而采取以守为主的防御态度,当然这是受北宋王朝相对薄弱的军事力量所决定,但这并没有阻止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公元1002年,西夏夺取北宋战略要地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公元1004年,辽倾全国兵马,由圣宗及萧太后亲自率领,大举南下,连攻德清军、通利军等,直抵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公元1042年,元昊率大军进攻镇戎军。公元1126年,金攻克宋都汴京。虽然在宋神宗即位后重用王韶,以武力开拓河湟,对西夏采取强硬态度,但那也是因为西夏此时国力衰弱,且北有蒙古威胁,难以与北宋抗衡。
  2.政治上修睦结盟,联夷制夷。公元962年,李彝殷向宋廷进贡良马三百匹,以示归附。公元967年,李彝殷死,宋廷追封其为夏王,其子李光睿继位。公元1004年,宋军击败辽军的南侵,杀伤辽军几万人,但当辽军进至澶州、接近东京的时候,真宗却打算迁都金陵。是年,宋与辽在澶州议和,史称“澶渊之盟”。北宋最初为了联合金共同抗辽,于公元1118年,派遣马政等自山东登州渡海至金,与金太祖策划联合攻辽。公元1120年,宋、金约定:金攻辽中京,宋攻辽燕京,灭辽后,宋将输辽“岁币”转输于金。
  经济上以“岁币进贡”为手段,辅以互市贸易策略。公元1004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协定:宋以萧太后为叔母,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公元1044年,银、绢又各增加十万,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善关系。公元1044年,宋夏协议,每年给予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等,宋夏置榷场于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及镇戎军高平寨(今宁夏固原市)。公元1123年,宋每年向金缴纳四十万“岁币”和一百万贯“燕京代税钱”。
  (二)北宋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
  1.设置羁縻州县,管理严密。北宋在南方边疆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峒,选择当地民族酋长“通蛮情、习险阨、勇智可任者”,授予其官职或爵位,并采取官爵世袭制,由其嫡子、庶子,或弟、侄,或亲党、族人等承袭官职爵位。授予官職爵位的民族首领实际上就是朝廷统治该民族地区的代理人,称为土官。土官拥有生杀予夺大权,须定期定数向朝廷进贡以示归顺,土官还拥有自己的军队——土兵,必要时甚至可以支援朝廷。
  2.征收赋税。荒服地区不征收赋税(朝廷势力不能达到的边远地区或者荒凉贫瘠、比较落后的山区等,改为3—5年进贡一次即可);羁縻地区所征收赋税,用于当地驻军,只征收“丁口之赋”,所占比例微不足道;发展快的羁縻地区被改为正州、县,称为编户齐民,租赋与汉民无异,因此可见南方是北宋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因俗而治,法制“从俗”。边疆少数民族在一般犯法和其他法制上,朝廷允许按“俗”法即各民族的习惯法处理,还对擅杀蛮人的汉官加以惩处;“和断”纠纷:对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仇杀纷争,朝廷大都派遣官吏前往劝谕、调解,务期纠纷“和断”,以平息事端,安定边境;招抚“叛乱”,少数民族发生叛乱后,朝廷多以招抚为主,或有镇压,以达到边疆稳定的目的。
  四、结语
  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防止武力夺权事件重演,也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北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收回了过去分给节度使的兵权、财权、司法权,并重用文官,架空武将。地方上分权削权,力求减少对皇权的威胁。分散宰相的权力,设置更戊法,使兵、将分离,大大减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此外,北宋还扩大了科举制度的选拔,造成官僚机构空前庞大,严重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尽管在中央集权方面,北宋达到了效果,但过度的专政不仅造成了政治上的黑暗,而且使得国力衰弱,与此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迅速发展并不断强大,最终成为北宋的心腹大患。当强敌攻来时,北宋无力反抗,军事力量上的落后让北宋处于被动和挨打的局面,只能以求和、岁币等政策换取国家安定。
  南方是北宋财政的重要来源,其稳定直接关系北宋的统治,同时也影响着北宋连年因岁币支出庞大的国库收入。因此,北宋一直没有放松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管理,设置羁縻州、县,并派遣官员辅助土官共同治理。在管理方式上,恩威并施,对于起兵反叛者坚决镇压,同时又照顾当地民族风俗习惯,这些都有利于维护北宋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参考文献:
  [1]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于林宝.契丹古代史论稿[M].合肥:黄山书社,1998.
  [5]刘晌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作者系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09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任务型教学(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对
萧瑟秋风,延绵阴雨,增添了心中的哀伤。10月22日,我陪同北京、重庆的友人从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旅游采风归来,翻开前几日的报纸:“著名作家王蔚桦因病辞世”的醒目标题跃入眼眶。对
目的:探讨阴道镜定点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200例,分别给予TCT与阴道镜定点活检,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T与阴道镜
“家是幸幅的港湾。”每个人都会说这句话,我的家本应该是这样的,但偏偏不是。对于“家”这个字我不知道该怎样理解。
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受网络文化影响最大的是青年大学生。如何认识网络文化,并用网络文化来引导、教育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leason评分进行
摘 要: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它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危害,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寻求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心理状态    一、前言  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小镇里的孩子大都是被父母放养的小马驹,整日不知疲倦似地在田野、山坡、街道上嬉闹追逐。唯独杰,他像是被锁链套住的小马儿,隔了厚厚的玻璃窗看着我们。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根据PSI评分高低将其分为重症组27例和非重症组63例,另选9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
金融业的高效和稳健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及时有效解决各类金融纠纷,化解各种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机构抗御风险的能力,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实践中亟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