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山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中心,环抱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全县总面积1856平方公里,人口120万人,辖20个镇、1个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06年以来,铜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苏北率先、江北领先、全省争先”目标,突出工业经济、新城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呈现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实现GDP 167亿元,同比增长16.6%;财政总收入15.6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8亿元,分别增长34.6%和37.6%。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苏北各县(市)之首,增幅超过全省县级平均水平,在江苏52个县(市)中名列20位,一年提升了2位。列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93位,比上年进了16位。今年1-9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20.1亿元,增长9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60.3%,在苏北率先突破20亿元和8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87亿元,增长42%;利税30亿元,增长48%。工业用电量13.37亿千瓦时,增长35.75%。
一、以率先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去年以来,我们全面审视铜山在区域竞争和发展中的方位,认真分析铜山的发展基础,对如何加快铜山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面谋划,先后对工业投入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不快、园区建设不优、企业改制滞后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的突出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新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铜山必须坚持“人民为先、事业为大、发展为重”的原则,高举“三创”旗帜,高目标定位,快节奏推进,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总的目标定位是:苏北率先、江北领先、全省争先,勇当率先发展排头兵,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徐州南部综合性新城区、苏北新农村建设先导区,2010年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苏北率先,就是全面加快发展步伐,真正做到苏北第一。江北领先,就是要与苏中各县(市、区)比拼,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领先。全省争先,就是要在全省范围内,主要指标、各项工作的位次不断前移,在区域竞争的大格局中赢得主动。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超序时进度”,狠抓工业经济、新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三件大事,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好中求快,优中求进。
二、全力推进,全面提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把加大工业有效投入、促进产业升级作为跨越发展的主战略,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按照集聚、集约、集群的理念,分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主导产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筑牢率先发展的强大支撑。
一是加快构筑五大主导产业。坚持乘势而上做强食品产业,因势利导做优钢铁产业,借势发力做大机械产业,顺势而为发展车辆制造业,造势集聚培育电子电器产业。全力推进维维产业园建设,加快天浩圆、联农等企业裂变扩张,力争今年食品产业产值达150亿元。钢铁产业去年新增投入12亿元,新上5个450、550立方米高炉,产值近50亿元,今年围绕产业升级进行改造,发展铸造业,投入15亿元重点实施技改和铸造等8个亿元以上项目,年内可望成为铜山第二个百亿产业。机械产业围绕延长产业链实现规模扩张,形成工程机械及配套件、矿山设备制造和研发、锻压设备制造三大系列,培育徐锻产业园、铸造产业园。车辆制造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加快轻卡自卸车、徐工特种汽车等龙头项目建设。加快电子电器产业集聚发展。争取3到5年形成五大百亿产业。
二是全力推进招大引强和项目建设。紧紧依靠工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去年作为“工业投入推进年”,今年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活动,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着力发展龙头型、环保型、科技型的大项目,力争工业投入超百亿。围绕产业招商,加强招商力量,组建专职招商队伍,公开择优选拔28名有招商专长的人才,分地域设立六个招商分局,同时,鼓励干部离岗招商,着力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实行四套班子领导包挂责任制,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等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快引进、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去年新上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个,比上年增加6个,工业投入达到75亿元,净增20亿元,新上项目约70%集中在五大主导产业上。
三是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集中优质资源和要素,推进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扶持维维食品、中天棉业、环球锻压、美驰车桥、东南钢铁等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加快发展。
(二)把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做强园区经济作为跨越发展的主动力,着力打造徐州南部综合性新城区。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突出特色、集约发展、重点扶持”的原则,加快以开发区为龙头、工业集聚区为龙身的“一区九园”建设,构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荣、双向互动、开放集约的发展新平台。
一是科学规划,拉开框架,拓展集约发展的空间。去年,开发区按照“二次创业、快速扩张、提档升级、融入市区”的总要求,实施“东进、西连、南扩、北融”战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开发区进行了规划修编。《铜山城区城市总体规划》超前谋划299平方公里城乡协调发展区,科学界定180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区域和88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突出了发展的超前性、工业的主导性、城区的特色性、资源的集约性和与上位规划的协调性,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市政府审批。
二是完善功能,丰富内涵,建设徐州南部综合性新城区。围绕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产业城市、以山水园林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和以舒适、宜居为特色的人本城市的总目标,去年实施12项城区建设重点工程,如建设规划展示馆、开发大厦、人防大厦和北京路改造等,部分工程已经完工,有的正在加快建设。把今年作为“新城区建设突破年”,加快道路通畅、文化景区和商贸建设等7大类26项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环境最优、功能齐全、活力最强的徐州南部综合性新城区,成为徐州市区最具活力的第三大战略组团。大力提升经济支撑功能,强化工业区功能规划,开工建设了20平方公里工业新区,推进产业集聚、新型工业企业集群,新上项目70%集中在开发区内,建设现代工业区。大力提升商务支持功能,加快建设以北京路为主轴的各类功能商圈,打造中心商务区,建设繁华商贸区。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大学与名牌中小学校一体化的一流教育基地,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优势高地,建设科教聚集区。大力提升人居功能,加快建设汉府雅园等一批标志性示范小区,改造搬迁区中村,建设高尚住宅区。大力提升形象功能,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开发区文明程度,构建新型党群关系、政企关系、劳资关系,推进安全社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示范区。
三是高效运行,做优环境,建设徐州的经济“特区”。调整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专门建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集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新组建县行政服务中心,研究出台放权减负、集中审批、封闭运行、扎口收费等8条扶持政策。建立“零距离接触、零投诉服务、零障碍发展”的“三零”服务标准,创造优良的投资服务体系。去年,开发区荣获全省投资最佳开发区称号。
在加快开发区建设的同时,打破各镇行政区域界限,充分发挥工业集聚区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完善进驻园区项目投资额和财税分成办法,重点推进维维产业园、物流产业园、胜阳林纸产业园等9个重点工业集聚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园区吸引项目、以项目拓展园区,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承载力强的区域增长极。
(三)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民富、村美、风正”的新农村作为跨越发展的助推器,着力打造苏北新农村建设先导区。围绕“培育新农民、打造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制定新农村建设五年实施规划及相关配套文件,以“十有”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创业杯、小康杯、新风杯、家园杯、和谐杯”等“五杯”竞赛活动,组织实施“百千万帮建工程”(百个机关包村、千名干部扶户、万名党员带动)以及“四在乡村”党员带动工程(富在乡村、学在乡村、美在乡村、和在乡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去年选择21个村重点扶持,今年扩大到101个村,形成了“产业支撑富民、环境提升文明、管理促进和谐、城乡一体推进”的铜山特色。去年11月,中央党校举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铜山实践”高层论坛,对铜山新农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到2010年年底,全县将有170个村基本达到县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目标,初步建成“民富、村美、风正”的新农村。
一是围绕打造新产业,突出生产发展,以产业支撑富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特色化经营的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奶牛奶业、设施蔬菜、食用菌、优质林果和休闲观光等五大高效农业发展规划,设施菜、奶牛奶业、食用菌等列入全省高效农业百项工程。目前,奶牛存栏量4.1万头,设施菜面积32万亩,果树面积20万亩。强化龙头带动,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家,维维集团、中天集团、胜阳集团成为徐州市仅有的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目前,全县共有食用菌、林木园艺和鸡鸭饲养等专业村100多个。同时,坚持生产性、工资性、经营性和务工性收入“四轮驱动”,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庄,突出环境建设,以环境提升文明。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重点做好299平方公里的城乡统筹协调区的村庄规划,明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出台了推进村庄整合意见,按照整村搬迁、村庄合并、旧村改建、村庄整治和保护提升五种类型,分类制定推进办法,吸引农民在集中居住点建房,实现建设有章、推进有序。加快新型民居建设,聘请专家编绘《铜山县新型民居设计图集》,无偿发给全县镇村推广使用。近年来,全县共建新型民居8000余栋,其中,一些示范村已有90%以上的群众住上了新型民居。按照“政府统筹、打包使用、定向投放、各记其功”原则,整合各项建设资金,集中人财物重点扶持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滚动发展。深入开展“三清三创”等活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涌现出三堡镇潘楼村、马坡镇姜站村等一批园林式农民居住区,15个村被评为市级以上生态示范村。创建国家级文明镇1个、省级文明镇3个、省级文明村5个、市级文明镇7个、市级文明村7个。
三是围绕培育新农民,突出制度建设,以管理促进和谐。紧紧围绕造就新型农民,突出“三个抓好”,即突出抓好“农民培训工程”,切实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法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既懂经营又会管理、既讲文明又讲科学的新型农民;突出抓好文明村镇创建和争创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争当致富能手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讲文明、讲礼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突出抓好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民主管理为手段,着力建设民主和谐新农村。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大力开展“支部加协会”等工作,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大力推进村民自治,真正做到“村官”村民选、村事村民办。探索深化村务公开新途径,实施“阳光村务”,建立“村务超市”,实行村干部勤廉双述等,党群干群关系融洽。
(四)把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跨越发展的立足点,着力打造苏北和谐社会示范区。坚持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兼顾各方利益,统筹各项事业。去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604元,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90元、增长11.7%,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参保人数达1.8万人,为民兴办的12件实事全面完成,妥善解决了国有场圃职工、县属企业改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被评为省科普示范县、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市唯一的省计生工作先进县,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殊荣。法治铜山、平安铜山建设深入推进,保持省村民自治模范县荣誉,获得省社会治安安全县称号。
三、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烈氛围
加快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目标思路,更要有推动发展的实招。一是建立责任倒逼机制。通过任务逐级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进一步明确每个干部的责任。各项工作都像抓项目建设一样,目标到人、任务到人、时限到人。把一项项工作细化为一件件实事,切实落到实处。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定期通报,通过有效的督察,促进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建立争先创优机制。先后在全县开展了以“两比两争”(纵向比鼓干劲、横向比找差距,争苏北第一、争全省一流)和 “双学双比”(学先进、学科技,比效能、比进位)为主要内容的“加快发展、实现跨越”主题教育活动,去年,全县获市级以上表彰67项,其中省级以上12项。三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考核奖惩是责任落实的关键。着力营造公平竞争、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在考核指标体系上、分类划分上和动态考核办法上创新完善,将条件相当的镇放到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让各镇都有压力的同时,又都有动力,有发展的积极性,有争第一、当先进的机会。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分档排序,动态计分,按季考核,年终总评。通过建立竞争规则,做到增温加压,重奖重罚,真正让能人有地位、庸人无市场的良性机制在铜山充分发育成长。四是强化激励机制。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以贡献定奖惩,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