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启示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新课程对学生和教师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性”不但是教育教学的本质,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研究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教学方法及受到的启示。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索;思考
  


  课堂既是学生智慧形成和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情感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改进历史教法,全身心地融入其中,进行研究和探索,选择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一、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摸索,不断实践―反思―再探索的循环过程。新课程倡导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下面作者主要从教学实践中的两种方式来谈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动起来,乐学、善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导致了教育教学观念、教与学方法的变化,就连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版必修教材理论性很强,但缺乏感染力;教材按专题结构编写,时间和空间跨度大,学生难以适应;教材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开展,还有一些已经开展却由于要赶教学进度而草草收场,显然不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材的变化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挑战,它“逼”着教师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逼”着教师想方设法去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组织活动,对部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喜欢历史的学生,希望他们尽可能地拓展知识,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拉近了讲者与听者的距离,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活动中来,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过程”中去实现。它让学生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收集历史信息的渠道与方法,提高了展示、交流、表达的基本能力和团队协作、信息共享的意识,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的有益尝试,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快乐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生命成长的互动
  教育研究表明:“阅读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80%。”体验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已有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调动感官、情感等对认知对象进行直观的感受、理解、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验证、再创造的过程。它是提升学习者的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历史教学,特别是历史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可能准确预设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生活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生命化、个体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体的“营养”。这时,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教育在学生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方面的作用。而自主探究式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了一次自我生命成长的互动。
  二、在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索中受到的启示
  1.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教师常常在备课、教学设计等方面捉襟见肘;在教学实践上往往是新瓶装老酒,要重新获得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显得困难重重。教师从只需专注于某一学科的知识演变成要作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启发者、鼓励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因而教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交流和探讨更多的教学案例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只有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2.要做好初高中衔接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面临很多的挑战,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态度各有不同,教师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另外,由于客观的原因,初、高中历史教学明显脱节,高中教材繁多复杂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突出的矛盾。而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这就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必须了解初中的教材,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手把手地指导、拟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更顺利。
  3.力争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从经济学理论来讲,对效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投入产出比。自主探究式的体验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学生的学识水平参差不齐,探究或研究的方法欠缺,他们提出的问题、观点,找到的素材及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免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无论是探究问题的提出,还是探究成果交流的质量问题都需要教师扮演好“主导”的角色,确保探究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争取探究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大胆发挥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创新及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形势喜人,又逼人,普及计算机知识势在必行。为此,根据教育部要求,各中学已经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且高中已将其列入会考要求。所以做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非常必要。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课已经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课了。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堂的质量,提高课堂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课堂的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一个高质量的课程应该能将学生融入进来,让他们以积极地态度参与到课堂中来。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能够把自己日常工作中得到的经验总结起来,从而得出行之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的方法。笔者就如何对这种课堂效果的提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趣味性;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更
期刊
摘要: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独到的作用。嵌名联更是语言精练,感情充沛,表意明确,包含赠联人对所赠对象的深厚情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激励的作用。  关键词:嵌名联;德育    对联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从2005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将对联艺术引入春节联欢晚会,收
期刊
摘要:农村中小学课件应用存在误区,部分老师要么像“棒棒”样照搬课件,要么是拿课件当教案,要么把课件弄成杂烩。这需要从意识上正确认识课件辅助教学的本质,遵循“精简”原则;从操作上走“拿——改——用”的路:即为我所需的拿,为教学所用的改,恰到好处的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误区;对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已越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快乐。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最让人伤脑筋的是活动主题的选择。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领域,它讲究自主、综合、活动,但自主性太大、综合得太多、活动得太乱,反而使学生无所适从,找不着方向。因而,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应多加斟酌。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农村;主题;创新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是高中政治新课改诸多先进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以最少的时间、精力投入换得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果。本文将对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政治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笔者在与课改结伴而行的日子里不懈地实践、反思,总结出了一些构建高中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整个数学乃至理科学习的基础,学好小学数学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非常必要,这能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充分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
期刊
摘要:21世纪的中国国内大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正规的英语学习教育。学习了12年以上的英语,对于这样一门亲切普遍,有时显得比母语还重要的语言,大多数人还是没能将它熟练掌握,甚至无法自信地开口说出。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令人们惭愧的现象。本文就如何提升当代中学生、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重点突出创新思维能力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程度和积极影响。  关键词:创新;思维;理念;尝试;丰富   
期刊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对教学活动进行补充与拓展。本文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源及开发利用学生实际生活源。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三环节;加与减;出与入;远与近    小学中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每课内容的选材不像语文课那样具体翔实,语言描述生动形象;也不像数学课那样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那么,如何才能把《品德与
期刊
中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造成了后进生“吃不好”,尖子生“吃不饱”的现状,各类学生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