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变性基础上的髓核疝出,其X线表现及CT表现有其基本特性。X线片以腰椎间隙不均匀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有其特征;CT表现更具有特征,以其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起,突出的CT值高于硬膜囊CT值和硬膜外脂肪移位为其特点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常见的在椎间盘变性基础上的髓核疝出,其X线表现及CT表现有其定性诊断意义。椎间盘突出在青壮年龄段是一种常见病,多为长期慢性劳损所致。病理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变性加重,水分减少而失去弹性,髓核干燥碎裂,纤维环断裂及向周围膨出,椎间盘高度变小。其突出方向分为后方、后外侧及侧方。除C1、2椎及骶椎外,其他相邻的椎体均有椎间盘,在有椎间盘突出的腰椎X线片上,经常见到相邻两椎体的弧形压迹,这就是Schmorls结节,是由于慢性损伤髓核突过软骨板突入椎体后造成的,这一征象在X线片诊断椎间盘突出价值较大。
临床资料:
58例患者,男47例,女11例,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26岁,平均约4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腿痛,较重为下肢麻木或跛行。体征多为腰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脊柱活动受限等。X线片诊断正常者占19例,椎间盘突出24例,其他15例。说明有一定误诊率。其中椎管造影表现正常者占5例,椎间盘突出占53例,但是,造影正常者经手术证实仍有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发生于L4~5椎间盘41例,占83%,少数见于L3~4椎间盘、L2以上椎间盘。分析:腰椎椎间盘突出有文献报道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中央型、侧旁型、孔外型和Schmorls结节型。主要包括为:无异常征象,椎间隙变窄,椎体不稳,腰椎侧弯及曲度变直,椎体上下缘的圆形或半圆形凹陷等。正位X线表现:可见椎间隙狭窄对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意义较大。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一侧变窄,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有关,患者为减轻疼痛而长期形成保护姿势导致腰椎向一侧弯曲,腰椎X线片特别是正位很少见到腰椎问盘突出的直接征象,但可以通过正位片侧弯和生理曲度等改变这些间接征象加以推测。
但是常规X线平片作为损伤的基本检查手段,其价廉、诊断较准确,使患者容易接受,可确定损伤的节段和压缩程度,损伤的实际范围有时难以确定,椎体损伤多能在X线平片上显示,但容易漏诊附件损伤,同椎管受累显示不清,此时需做CT检查进行确诊。CT能更全发现X线平片上不能发现的问题,可以判断脊髓受压与否,骨性椎管变形变窄的情况,能发现胸肋关节有无脱位。CT扫描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5岁~64岁,平均年龄42.4岁,病史2个月至数年不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神经痛,在用力及步行时加重,有时甚至出现因压迫脊膜囊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应用GE1600c型CT扫描机,扫描参数120 kv,400mAs,层厚5mm,层距3mm,扫描范围包括L3~4、L4~5、L5~S1椎间盘。结果发现90%腰椎问盘突出发生在L4~5、L5~S1,本组L3~4椎问盘突出占6.6%,L4~5、L5~S1占93.4%,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CT表现:椎管内出现的间盘块呈块影。本组56例,61个椎间盘突出CT明显有块影59个,占96.7%,它的CT值低于骨组织但高于硬膜囊;椎管和硬膜囊之间脂肪层面消失59个,占96.7%;髓核有时被挤压穿过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脱出到椎管内趸为游离体。它除了在一个层面移动之外,还可以向上或向下迁移,可以出现在椎间隙以上或以下的10mm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游离体,可能是椎间盘脱出的唯一征象,因而相应的椎间隙不显示局部膨出块或者只有普遍性向后膨出;硬膜囊受压57个占93.4%,椎问盘突出在多数情况下,硬膜囊受压呈偏侧性或刀削状变形。有时髓核向外侧哭出而进入侧隐窝和椎间孔,并挤压其内的脂肪移位,从而使神经根受压。髓核出现钙化18个占29.5%;神经根增粗11个、移位9个、湮没6个。神经根增粗多系水肿引起,神经根移位是因受突出髓核挤压所致,神经根湮没是由于旁侧型突出之髓核与神经根等密度,二者难以区别。伴随其他异常,CT表现有椎体骨质增生,上下小关节增生硬寺§够。化,骨性椎管狭窄、真空征,黄韧带肥厚钙化等。
CT检查有利于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对椎间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和手术所见的一致性是进行分型的基础和依据。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腰骶部椎间盘的横断剖面图像,可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因椎管内有较多脂肪,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和脊膜囊。CT对椎问盘突出的钙化、气化敏感性高于MRI,对显示小关节骨质增生与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狭窄有独到之处。腰骶部CT扫描的优点是非侵入性检查,无合并症及后遗症,确诊率高,可达92%~100%。但是CT扫描也有局限性,当严重脊椎畸形、椎管内脂肪少或手术后椎管内广泛纤维化时,CT诊断髓核脱出有一定困难;CT平扫受节段性限制,不能分清鞘内神经根及脑脊液,不能区别韧带下型或穿韧带型椎间盘突出。当出现此种情况时,应用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沈复兴,刘江南,尚志清,等.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1):24—27.
[2]黄正林.腰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的CT分型[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7):419-420.
[3]曾行德,成官迅,张学林,等.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2):134-135.
[4]周鹏,许春林,高雪梅,等.腰椎骨折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1997,4(3):183-184.
临床资料:
58例患者,男47例,女11例,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26岁,平均约4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腿痛,较重为下肢麻木或跛行。体征多为腰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脊柱活动受限等。X线片诊断正常者占19例,椎间盘突出24例,其他15例。说明有一定误诊率。其中椎管造影表现正常者占5例,椎间盘突出占53例,但是,造影正常者经手术证实仍有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发生于L4~5椎间盘41例,占83%,少数见于L3~4椎间盘、L2以上椎间盘。分析:腰椎椎间盘突出有文献报道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中央型、侧旁型、孔外型和Schmorls结节型。主要包括为:无异常征象,椎间隙变窄,椎体不稳,腰椎侧弯及曲度变直,椎体上下缘的圆形或半圆形凹陷等。正位X线表现:可见椎间隙狭窄对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意义较大。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一侧变窄,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有关,患者为减轻疼痛而长期形成保护姿势导致腰椎向一侧弯曲,腰椎X线片特别是正位很少见到腰椎问盘突出的直接征象,但可以通过正位片侧弯和生理曲度等改变这些间接征象加以推测。
但是常规X线平片作为损伤的基本检查手段,其价廉、诊断较准确,使患者容易接受,可确定损伤的节段和压缩程度,损伤的实际范围有时难以确定,椎体损伤多能在X线平片上显示,但容易漏诊附件损伤,同椎管受累显示不清,此时需做CT检查进行确诊。CT能更全发现X线平片上不能发现的问题,可以判断脊髓受压与否,骨性椎管变形变窄的情况,能发现胸肋关节有无脱位。CT扫描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5岁~64岁,平均年龄42.4岁,病史2个月至数年不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神经痛,在用力及步行时加重,有时甚至出现因压迫脊膜囊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应用GE1600c型CT扫描机,扫描参数120 kv,400mAs,层厚5mm,层距3mm,扫描范围包括L3~4、L4~5、L5~S1椎间盘。结果发现90%腰椎问盘突出发生在L4~5、L5~S1,本组L3~4椎问盘突出占6.6%,L4~5、L5~S1占93.4%,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CT表现:椎管内出现的间盘块呈块影。本组56例,61个椎间盘突出CT明显有块影59个,占96.7%,它的CT值低于骨组织但高于硬膜囊;椎管和硬膜囊之间脂肪层面消失59个,占96.7%;髓核有时被挤压穿过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脱出到椎管内趸为游离体。它除了在一个层面移动之外,还可以向上或向下迁移,可以出现在椎间隙以上或以下的10mm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游离体,可能是椎间盘脱出的唯一征象,因而相应的椎间隙不显示局部膨出块或者只有普遍性向后膨出;硬膜囊受压57个占93.4%,椎问盘突出在多数情况下,硬膜囊受压呈偏侧性或刀削状变形。有时髓核向外侧哭出而进入侧隐窝和椎间孔,并挤压其内的脂肪移位,从而使神经根受压。髓核出现钙化18个占29.5%;神经根增粗11个、移位9个、湮没6个。神经根增粗多系水肿引起,神经根移位是因受突出髓核挤压所致,神经根湮没是由于旁侧型突出之髓核与神经根等密度,二者难以区别。伴随其他异常,CT表现有椎体骨质增生,上下小关节增生硬寺§够。化,骨性椎管狭窄、真空征,黄韧带肥厚钙化等。
CT检查有利于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对椎间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和手术所见的一致性是进行分型的基础和依据。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腰骶部椎间盘的横断剖面图像,可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因椎管内有较多脂肪,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和脊膜囊。CT对椎问盘突出的钙化、气化敏感性高于MRI,对显示小关节骨质增生与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狭窄有独到之处。腰骶部CT扫描的优点是非侵入性检查,无合并症及后遗症,确诊率高,可达92%~100%。但是CT扫描也有局限性,当严重脊椎畸形、椎管内脂肪少或手术后椎管内广泛纤维化时,CT诊断髓核脱出有一定困难;CT平扫受节段性限制,不能分清鞘内神经根及脑脊液,不能区别韧带下型或穿韧带型椎间盘突出。当出现此种情况时,应用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沈复兴,刘江南,尚志清,等.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1):24—27.
[2]黄正林.腰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的CT分型[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7):419-420.
[3]曾行德,成官迅,张学林,等.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2):134-135.
[4]周鹏,许春林,高雪梅,等.腰椎骨折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1997,4(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