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农村学生;作文教学;困境;指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91—01
一、农村学生作文中遇到的困境
自古以来,写作都是人们倾吐情感、表达思想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还是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论,都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件因心有所触便有感而发的事,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农村学生会在写作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
1. 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局限。写作最初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而农村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典型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摄入,农村学生形成写作思维和书面语表达意识的时间就更为缓慢,在尚未形成写作习惯的时候,如果为完成作业而去写作,必然导致学生怕作文,怕了便会躲,而家长对学生学情的认识不足又给学生带来了最好的避难所——作文书。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农村学生的语文课外书中,作文书所占比率超过50%,因为大多数家长认为小说是“闲书”,而收录各种类型作文的书籍才是对学习有用的读物,当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习作作业时,便毫不犹豫求助于这类书籍,长此以往,产生依赖心理,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就难上加难了。
2. 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轨。初中作文考察题型以材料型作文为主,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对材料的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农村学生生活圈子狭窄,信息也相对闭塞,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少有体验,节假日在家的学生大多会承担家务和农活,少有机会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力,这样,在素材不足的情况下,自然无法写出血肉丰满的作文。
3. 作文教学对兴趣引导的缺失。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写作并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缺乏以上提到的写作习惯、写作思维和写作素材,在写作文时,学生往往先入为主产生抵触心理,没有写作的动力,交上来的作文往往敷衍了事,而阅读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就很难以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恶性循环之下,学生的写作兴趣步步退减,最后消失殆尽。
二、农村学生作文的指导对策
针对农村学生的写作困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突出重围呢?
1. 写真实的生活,实现真实的写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和亲身所感的内容,放宽作文的命题,让作文范围紧紧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例如军训归来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就军训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人作文,出乎意料,平常抓耳挠腮的学生一个个下笔如有神,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精彩的习作,有写同学趣事的,也有写思念父母的,还有学生逆向写讨厌军训,言辞之犀利不失为一篇好的议论文,将这些佳作在班内交流,听众和受表扬者都很开心,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产生的成功的喜悦感,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写作。另外可以组织如说话课,辩论会,演讲,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遣词造句和综合概括能力,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输入一些优美的诗文,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通过真实的说话训练和亲身经历解决无话可说的弊端。
2. 多读书读好书,实现充实的写作。阅读量的提高是写好作文的保障,通过对课本中基础字词、好句好段、名人轶事的摘抄和记忆,为学生的写作进行铺垫。此外,日记也是加强学生写作练习的有效途径,,教师会通过日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而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之后,教师建议阅读的作品才会被学生接受并热爱,这样的阅读是有意义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过程才会让学生的写作素材不断被充实。
3. 倾注智慧的评语,实现积极的写作。批作文的确是许多同行口中的“苦差”,但作文的批语的确对学生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总体来说,对待优等生,要以“批”为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技法和措辞上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而对中差生,则以“改”为主,针灸推拿,望闻问切,旨在纠正学生错误的表述习惯和语病现象,以准确的书面语表达为学生形成一个用词遣句的标准,从而达到便于学生学习模仿的目的。在学生的写作学习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以后,由教师批改向学生批改过渡,在对批语的期待中,学生自然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91—01
一、农村学生作文中遇到的困境
自古以来,写作都是人们倾吐情感、表达思想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还是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论,都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件因心有所触便有感而发的事,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农村学生会在写作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
1. 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局限。写作最初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而农村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典型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摄入,农村学生形成写作思维和书面语表达意识的时间就更为缓慢,在尚未形成写作习惯的时候,如果为完成作业而去写作,必然导致学生怕作文,怕了便会躲,而家长对学生学情的认识不足又给学生带来了最好的避难所——作文书。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农村学生的语文课外书中,作文书所占比率超过50%,因为大多数家长认为小说是“闲书”,而收录各种类型作文的书籍才是对学习有用的读物,当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习作作业时,便毫不犹豫求助于这类书籍,长此以往,产生依赖心理,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就难上加难了。
2. 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轨。初中作文考察题型以材料型作文为主,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对材料的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农村学生生活圈子狭窄,信息也相对闭塞,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少有体验,节假日在家的学生大多会承担家务和农活,少有机会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力,这样,在素材不足的情况下,自然无法写出血肉丰满的作文。
3. 作文教学对兴趣引导的缺失。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写作并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为缺乏以上提到的写作习惯、写作思维和写作素材,在写作文时,学生往往先入为主产生抵触心理,没有写作的动力,交上来的作文往往敷衍了事,而阅读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就很难以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恶性循环之下,学生的写作兴趣步步退减,最后消失殆尽。
二、农村学生作文的指导对策
针对农村学生的写作困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突出重围呢?
1. 写真实的生活,实现真实的写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和亲身所感的内容,放宽作文的命题,让作文范围紧紧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例如军训归来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就军训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人作文,出乎意料,平常抓耳挠腮的学生一个个下笔如有神,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精彩的习作,有写同学趣事的,也有写思念父母的,还有学生逆向写讨厌军训,言辞之犀利不失为一篇好的议论文,将这些佳作在班内交流,听众和受表扬者都很开心,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产生的成功的喜悦感,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写作。另外可以组织如说话课,辩论会,演讲,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遣词造句和综合概括能力,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输入一些优美的诗文,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通过真实的说话训练和亲身经历解决无话可说的弊端。
2. 多读书读好书,实现充实的写作。阅读量的提高是写好作文的保障,通过对课本中基础字词、好句好段、名人轶事的摘抄和记忆,为学生的写作进行铺垫。此外,日记也是加强学生写作练习的有效途径,,教师会通过日记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而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之后,教师建议阅读的作品才会被学生接受并热爱,这样的阅读是有意义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过程才会让学生的写作素材不断被充实。
3. 倾注智慧的评语,实现积极的写作。批作文的确是许多同行口中的“苦差”,但作文的批语的确对学生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总体来说,对待优等生,要以“批”为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技法和措辞上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而对中差生,则以“改”为主,针灸推拿,望闻问切,旨在纠正学生错误的表述习惯和语病现象,以准确的书面语表达为学生形成一个用词遣句的标准,从而达到便于学生学习模仿的目的。在学生的写作学习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以后,由教师批改向学生批改过渡,在对批语的期待中,学生自然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