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观念之一,他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新课标也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提高音乐修养。因此,“引生活于音乐,融音乐于生活”能更好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以至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本人结合《巧巧手》一课的教学,拟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让孩子轻松自然地与音乐“手拉手”,谈几点浅见。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其内容博大无比,它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才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终身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认识活动也总是和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为此,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这一点,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上。
现如今,许多孩子都是家里大人们的“心肝宝贝”,他们在大人的溺爱下很少能享受到劳动的乐趣,当然更不懂得用自己的手去为他人带去方便和幸福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孩子们经常忽视手的作用,忽视劳动的价值;而“手”又恰恰是每个孩子天天都离不开的,人音版新教材第二册中的《巧巧手》一课,既融合了生活与音乐,又融合了音乐与德育,在这一课中,笔者紧紧围绕“生活”、“音乐”、“人本”、“合作”、“创新”去设计教学环节,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让“生活”成为激活孩子学习音乐的趣味园教学片段之——“猜本领”激发兴趣并引导孩子感受音乐节奏,随着音乐用手随着鼓点摸摸头发、脸、眉毛、鼻子、耳朵、脚等等。并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会写字、画画、吃饭、盖房子……让学生体会到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师:今天,刘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巧巧手去学一种新本领,大家愿意吗?请小朋友随着老师一起做做刘老师的动作,请你猜一猜老师做的是什么,仔细看喽。老师播放音乐,随着音乐表演各民族的舞蹈(傣族、蒙古族、藏族、汉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感受音乐,识别民族音乐,并做出相应的民族舞蹈。 反思: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鉴赏音乐的无穷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用“舞”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出本课教学的内容之一——歌曲《巧巧手》,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易于后面歌曲的学唱,调动孩子以往的生活积累,促使孩子们在表演的兴奋中感受歌曲,让音乐具体化、形象化。让生活成为孩子参与体验表现音乐的百宝箱 教学片段之——引导孩子表现歌曲。反思: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好动,尤其表现在音乐课上,他们感受到什么就自然地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当歌曲学会后,我们又开始做游戏,在投影机上做手影,孩子们以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做出小狗、狐狸、刺猬、兔子、狼等各种动物手影,并模仿出动物的叫声和有特点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善于模仿等特点。老师把他们总结起来一边讲故事,一边打手影。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地。这样孩子们才会很乐意的去学,学起来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 让生活成为打开孩子创造之门的金钥匙 教学片段之——引导孩子用小手的形状画画,锻炼学生运用线的能力。让学生把手放在纸上进行临摹,并能创造出手的变化多样的美丽图画。各个小组同学把自己最满意的美术作品、手工制作挑了出来,贴在前面的展示台上。同学间进行交流、观赏。反思:众所周知,在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所设计的三个循序渐进地的环节,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可教性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孩子的创新精神得到舒展、创造力得到锻炼,小组合作精神得到提高。更是让孩子得到动手锻炼享受创造欢乐创造美的幸福时刻。孩子们自由分小组,分别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巧巧手“变”出更多的欢乐、更多的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手能做很多事情,以上是我结合《巧巧手》一课,对“引生活于音乐,融音乐于生活”,将音乐与生活巧妙结合,追寻最适合孩子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教材的总结与提炼,更是如何让孩子轻松、自然地与音乐手拉手的初步探索。
总之,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孩子的生活经验,关注孩子的生命价值,这样的教学观念才是最人本的观念,这样的教学也才是最有活力的教学。对此的认识,我还将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真正做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其内容博大无比,它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才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终身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认识活动也总是和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为此,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这一点,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上。
现如今,许多孩子都是家里大人们的“心肝宝贝”,他们在大人的溺爱下很少能享受到劳动的乐趣,当然更不懂得用自己的手去为他人带去方便和幸福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孩子们经常忽视手的作用,忽视劳动的价值;而“手”又恰恰是每个孩子天天都离不开的,人音版新教材第二册中的《巧巧手》一课,既融合了生活与音乐,又融合了音乐与德育,在这一课中,笔者紧紧围绕“生活”、“音乐”、“人本”、“合作”、“创新”去设计教学环节,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让“生活”成为激活孩子学习音乐的趣味园教学片段之——“猜本领”激发兴趣并引导孩子感受音乐节奏,随着音乐用手随着鼓点摸摸头发、脸、眉毛、鼻子、耳朵、脚等等。并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会写字、画画、吃饭、盖房子……让学生体会到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师:今天,刘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巧巧手去学一种新本领,大家愿意吗?请小朋友随着老师一起做做刘老师的动作,请你猜一猜老师做的是什么,仔细看喽。老师播放音乐,随着音乐表演各民族的舞蹈(傣族、蒙古族、藏族、汉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感受音乐,识别民族音乐,并做出相应的民族舞蹈。 反思: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鉴赏音乐的无穷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用“舞”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出本课教学的内容之一——歌曲《巧巧手》,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易于后面歌曲的学唱,调动孩子以往的生活积累,促使孩子们在表演的兴奋中感受歌曲,让音乐具体化、形象化。让生活成为孩子参与体验表现音乐的百宝箱 教学片段之——引导孩子表现歌曲。反思: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好动,尤其表现在音乐课上,他们感受到什么就自然地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当歌曲学会后,我们又开始做游戏,在投影机上做手影,孩子们以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做出小狗、狐狸、刺猬、兔子、狼等各种动物手影,并模仿出动物的叫声和有特点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善于模仿等特点。老师把他们总结起来一边讲故事,一边打手影。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地。这样孩子们才会很乐意的去学,学起来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附诸于教学实践。 让生活成为打开孩子创造之门的金钥匙 教学片段之——引导孩子用小手的形状画画,锻炼学生运用线的能力。让学生把手放在纸上进行临摹,并能创造出手的变化多样的美丽图画。各个小组同学把自己最满意的美术作品、手工制作挑了出来,贴在前面的展示台上。同学间进行交流、观赏。反思:众所周知,在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所设计的三个循序渐进地的环节,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可教性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孩子的创新精神得到舒展、创造力得到锻炼,小组合作精神得到提高。更是让孩子得到动手锻炼享受创造欢乐创造美的幸福时刻。孩子们自由分小组,分别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巧巧手“变”出更多的欢乐、更多的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手能做很多事情,以上是我结合《巧巧手》一课,对“引生活于音乐,融音乐于生活”,将音乐与生活巧妙结合,追寻最适合孩子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以及教材以外的“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教材的总结与提炼,更是如何让孩子轻松、自然地与音乐手拉手的初步探索。
总之,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孩子的生活经验,关注孩子的生命价值,这样的教学观念才是最人本的观念,这样的教学也才是最有活力的教学。对此的认识,我还将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真正做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