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种间杂种F1的形态学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远缘杂交,结合杂种幼胚培养,获得了普通栽培燕麦(0001,Arena sativa,2n=42,AACCDD)与野生大燕麦(0034,A.magna,2n=28,AACC),东方燕麦(0025,A.orientalis,2n=42,AACCDD)与野生大燕麦(0027,A.magna,2n=28,AACC)的杂种F1,其杂交结实率分别为8.00%和8.11%。对杂种F1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0001×0034”杂种F1平均每PMC有10.95个单价体
其他文献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N、P、K肥运筹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黏滞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期后移,直链淀粉含量下降,最高黏度值在生长前期施用不同品种间变
对转硫氧还蛋白基因(trxs)的大麦种子进行了生化指标测定及发芽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大麦籽粒中硫氧还蛋白h的活性是非转基因种子的3.3倍;水溶蛋白和醇溶蛋白中巯基含量的比
水稻在温度低于10~12℃时就会表现出冷害症状,冷害可引起水稻代谢和生理过程的伤害,造成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合成受阻和叶绿体结构破坏。光呼吸在耗散过剩光能、保护光合机构和避免
本研究以3个籼稻花培恢复系TE358、TE363、TE367和2个不育系1132A、协青早A的杂交组合F1、F2群体、回交群体BC1F1为材料,在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
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在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日变化,以及荧光参数在不同
以杂交水稻汕优63和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旱种(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抽穗至成熟期旱种水稻标记^13C从茎中向籽粒的再分配、
利用北京昌平2年早稻田间试验结果,对ORYZA2000模型模拟旱稻生长发育的适应性做了初步研究。根据2003年旱稻田间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调试,获得了早稻的基本作物参数,包括早稻不同
利用雄性不育是实现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寻找与不育基因Ms^ch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本研究构建了Ms^ch不育,可育近等基因系(NILs),通
在土培池条件下,研究了2种土壤(砂土和黏土)和4种施氮水平下4个水稻品种(组合)施用氮利用效率、增产效应及吸氮特性。结果表明,(1)在砂土和黏土上施用氮肥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黏土
通过遮光、剪叶和疏花等措施,研究了高海拔地区水稻源库关系对籽粒灌浆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及灌浆物质和灌浆动态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遮光可提高整精米率,特别是对强势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