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海省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着两枚直径为2.5厘米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1956年,这两枚银币出土于西宁城中区隍庙街。作为古代的国际性货币,波斯银币和拜占庭金币一样,在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陕西以及汀苏南京等地都曾出土,而这种国际性货币被大量发现的地点,往往位于丝绸之路沿线的交通节点和商贸重镇。
魏晋以来,河西地区战争纷起,巾张骞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时常阻塞不通,东西方文明改由丝绸之路南道相交互。而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
2020年伊始,同务院同意设立西宁综合保税区。结束了青海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历史,成为推动青海省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动力。
打造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
学术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世界向东,中国向西”,意思是未来几十年,中国两部将渐渐走向南亚、中亚、东南亚的前沿地,成为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主战场,成为高新技术的聚集地。这句话的底气就来自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将位于中国中西部的西宁市变为开放新前沿。西宁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它地处东亚大陆和中国地理中心,是中国西部连接中亚、南亚、西亚等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汀经济带的枢纽城市。随着既有通道交通功能强化,新通道的逐渐贯通,西宁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枢纽地位正在大幅提升,成为整合东中西部地区共同通向太平洋的核心枢纽。
在中国中长期铁路规划中,西宁已经愈加成为中国东部铁路网向西汇集的重要铁路枢纽:
向东,依托陇海等铁路通达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和长三角地区,对接天津、上海、连云港、青岛等港口;
向南,依托即将建设的西成和成渝、川黔、黔桂、南防铁路通达防城港口岸,可通往东南半岛。特别是西成铁路的建设,打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便捷通道;
向西,依托兰新高铁到达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通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洲;依托西宁一格尔木一库尔勒一喀什铁路,可以直达红其拉甫口岸,连接中巴经济走廊及瓜达尔港;
向西南,依托青藏、拉萨一日喀则一亚东铁路连接,可通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国家重点公路规划中,首都放射线、东西横向、南北纵向,有多道同道、高速公路在西宁交汇,使西宁成为中国西北重要的公路枢纽中心。西宁全力促进设施联通,不断完善铁路交通网络,打通青海向西向南两个方向铁路网,格敦、格库铁路建成投运,开工建设西宁至成都铁路,等等。
加快推动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以西宁机场为中心,在省内形成一组八辅机场和支线航空网络。国际航线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先后开通了西宁至曼谷、首尔、东京、吉隆坡、麦地那、暹粒、芽庄以及香港、台北等9条国际(地区)航线。如今,西宁已成为中国西北重要国际港航空口岸,未来将形成通向南亚、西亚、中亚的国际航空大通道,开展国际航空货运业务。
由此可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西宁正从经济建设的大后方变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构建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网络通道。
以特色产业做大“朋友圈”
在西宁市城东区夏都大街新干国际步行街附近,有一家名为波斯风情·伊朗生活馆的店铺,来往的行人不时的进店转转。“这些是伊朗当地的小吃,有开心果、蜜枣之类,柜台上展示的是具有西域风情的精品抽纸盒、牙签罐,还有一些首饰盒……”店里的导购向询问的顧客一一介绍。
公司负责人韩国鑫说,伊朗生活馆属于青海伊丝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旗下,2016年11月开业以来,销售的产品非常受顾客好评,尤其是波斯地毯、挂毯等物件儿。
近年来,西宁借助与西亚、中亚等国家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加快了民族服饰制作、清真食品加工、藏毯、藏药生产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哈萨克斯坦一中国商品展览会”“‘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一西班牙专场推介会”“南非、埃及经贸交流”“南非、肯尼亚、阿联酋经贸交流”等活动的举办,增加了西宁市特色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特别是自2004年至今成功举办了16届的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早已经成为各国地毯品牌展示,地毯业界交流,民族文化融汇的重要舞台。
2019年8月7日至11日,国内外122家地产企业和41个国家的政商界人士汇聚2019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暨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其中大多数参展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厅内,来自不同国家和企业的地毯展品琳琅满目。伊朗波斯地毯、印度噶背地毯光彩绚丽,中国本土藏毯、和田毯简约大方,“清明上河图”“八仙过海”等充满中国元素的地毯引入注目。
“为打开中国市场,我们特地设计了具有中国风的山水画地毯。”伊朗尼夏泊瑞公司中国分公司总经理邵华说,波斯地毯色彩艳丽,中式图案讲究对称典雅。随着经贸往来的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毯商品和艺术品很多将是各国文化交融的产物。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传统手工藏毯,由于制作流程繁杂,劳动力成本高,发展一度遭遇瓶颈。”青海伊丝缘旗舰店销售经理马青德说,2018年他们借鉴外国编织工艺,推出一批机织地毯,成本低、工期短、质量高,市场反应很好。
如今,具有东方元素的藏毯在国外市场屡见不鲜。国内企业也充分学习国外先进工艺和设计理念,藏毯国际展览会也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毯业界开展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把各国藏毯从业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加强了相互的联系交流,也提供了拿到更多订单的机会。
借助展会平台,西宁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西宁市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当地特色产品在世界各地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宽。 近几年,西宁持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做好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打造“青绣”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教育交流合作,走出去拓展新的交流合作渠道;推动体育赛事品牌提档升级,主动将青海国际体育品牌赛事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继续办好中国生态环保大会等生态交流合作论坛,适时举办国家公园国际论坛,推动青海省以国家公国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引导各方力量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共谋绿色发展新机遇
青海,因“三汀之源”“中华水塔”的美誉而被认同、被赞美,更因为“东亚气候格局稳定器”“全球气候变化反映敏感区”的新理念、新评价而进一步为世界所认识。特殊的生态功能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让青海肩负使命。
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幸福西宁成长坐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打造西部高原花园城市。
绿色产业是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青海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西宁聚焦锂电、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产业向绿色化、信息化方向加速迈进。
实施工业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启动建设光热产业园,开工国电投N型电池全国首个光伏智能工厂亚洲硅业等5家企业获批全国“绿色工厂”。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中心已具雏形,光伏电站建设与制造垂直一体化发展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被列为同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成功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同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此外,西宁牢牢把握“省内大众游,省外高端游”方向,着力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西宁市以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为抓手,统筹实施产品开发、精准扶贫等七大行动,开展发展全域全季全时旅游。
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西宁把“大生态”“火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积极探索高海拔半干旱缺水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新路子,构建“外围环境+城市单元”系统化治理模式,曰前已全面完成21.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
西宁主动承担“大西宁”建设重任,全面推进多巴新城建设,努力形成副中心建设大格局。南川、北川、鲁沙尔片区、南川片区以市民中心、时代大道等标志性工程为牵引加快建设,鲁沙尔片区全面启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同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宁紧紧抓住绿色发展新机遇,稳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中欧班列推动产业与城市转型升级
2016年9月8日,青海省首趟中欧班列从西宁市开往比利时安特卫普,列车上搭载着藏毯、枸杞等特色产品。2019年12月13日,历时15天,装载着60个集装箱白松、樟子松等木材的中欧班列历经5700多公里的运行,顺利抵达西宁市多巴双寨国际物流城车站,这是青海省首次开行整列进口班列。
中欧班列的开通,搭起了西宁特色产品与欧洲消费市场的桥梁,使西宁特色产品运输到欧洲消费市场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集中统一的对外贸易运输方式,有利于集合西宁特色优势产品,形成对外贸易整体优势,为西宁市乃至青海省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按照“立足周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联系世界各地”的基本思路,西宁广泛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等地区国家城市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尤其是随着青海省境外投资或承包工程的实施,走出去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商务合作遍及俄羅斯、日本、蒙古、沙特、阿联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地质勘探、农业种植、渔业加工、印刷制本、设备安装、纺织等工作。
不仅如此,西宁不断创新产业模式和业态,西宁市企业已经在中亚、东南亚、中东欧等地设立了尼泊尔加德满都市西宁特色商品营销中心、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青海商品营销中心等15个本地特色产品国际营销中心和海外仓,建成了品华青海西宁高端消费品体验商城、黄金口岸同际保税购物中心等13个综合性进口商品展销中心。还推行“报税存储+报税展销”模式,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企业群,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带动货物贸易发展。
在西宁,来来往往的客商与当地文化、环境相互融合,逐渐扎根,成为青海与“一带一路”国家友好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因。如今,西宁正以“一带一路”为媒,搭建起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
魏晋以来,河西地区战争纷起,巾张骞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时常阻塞不通,东西方文明改由丝绸之路南道相交互。而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
2020年伊始,同务院同意设立西宁综合保税区。结束了青海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历史,成为推动青海省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动力。
打造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
学术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世界向东,中国向西”,意思是未来几十年,中国两部将渐渐走向南亚、中亚、东南亚的前沿地,成为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主战场,成为高新技术的聚集地。这句话的底气就来自于“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将位于中国中西部的西宁市变为开放新前沿。西宁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它地处东亚大陆和中国地理中心,是中国西部连接中亚、南亚、西亚等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汀经济带的枢纽城市。随着既有通道交通功能强化,新通道的逐渐贯通,西宁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枢纽地位正在大幅提升,成为整合东中西部地区共同通向太平洋的核心枢纽。
在中国中长期铁路规划中,西宁已经愈加成为中国东部铁路网向西汇集的重要铁路枢纽:
向东,依托陇海等铁路通达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和长三角地区,对接天津、上海、连云港、青岛等港口;
向南,依托即将建设的西成和成渝、川黔、黔桂、南防铁路通达防城港口岸,可通往东南半岛。特别是西成铁路的建设,打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便捷通道;
向西,依托兰新高铁到达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通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欧洲;依托西宁一格尔木一库尔勒一喀什铁路,可以直达红其拉甫口岸,连接中巴经济走廊及瓜达尔港;
向西南,依托青藏、拉萨一日喀则一亚东铁路连接,可通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国家重点公路规划中,首都放射线、东西横向、南北纵向,有多道同道、高速公路在西宁交汇,使西宁成为中国西北重要的公路枢纽中心。西宁全力促进设施联通,不断完善铁路交通网络,打通青海向西向南两个方向铁路网,格敦、格库铁路建成投运,开工建设西宁至成都铁路,等等。
加快推动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以西宁机场为中心,在省内形成一组八辅机场和支线航空网络。国际航线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先后开通了西宁至曼谷、首尔、东京、吉隆坡、麦地那、暹粒、芽庄以及香港、台北等9条国际(地区)航线。如今,西宁已成为中国西北重要国际港航空口岸,未来将形成通向南亚、西亚、中亚的国际航空大通道,开展国际航空货运业务。
由此可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西宁正从经济建设的大后方变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构建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网络通道。
以特色产业做大“朋友圈”
在西宁市城东区夏都大街新干国际步行街附近,有一家名为波斯风情·伊朗生活馆的店铺,来往的行人不时的进店转转。“这些是伊朗当地的小吃,有开心果、蜜枣之类,柜台上展示的是具有西域风情的精品抽纸盒、牙签罐,还有一些首饰盒……”店里的导购向询问的顧客一一介绍。
公司负责人韩国鑫说,伊朗生活馆属于青海伊丝缘进出口贸易有限公旗下,2016年11月开业以来,销售的产品非常受顾客好评,尤其是波斯地毯、挂毯等物件儿。
近年来,西宁借助与西亚、中亚等国家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加快了民族服饰制作、清真食品加工、藏毯、藏药生产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哈萨克斯坦一中国商品展览会”“‘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一西班牙专场推介会”“南非、埃及经贸交流”“南非、肯尼亚、阿联酋经贸交流”等活动的举办,增加了西宁市特色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特别是自2004年至今成功举办了16届的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早已经成为各国地毯品牌展示,地毯业界交流,民族文化融汇的重要舞台。
2019年8月7日至11日,国内外122家地产企业和41个国家的政商界人士汇聚2019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暨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其中大多数参展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厅内,来自不同国家和企业的地毯展品琳琅满目。伊朗波斯地毯、印度噶背地毯光彩绚丽,中国本土藏毯、和田毯简约大方,“清明上河图”“八仙过海”等充满中国元素的地毯引入注目。
“为打开中国市场,我们特地设计了具有中国风的山水画地毯。”伊朗尼夏泊瑞公司中国分公司总经理邵华说,波斯地毯色彩艳丽,中式图案讲究对称典雅。随着经贸往来的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毯商品和艺术品很多将是各国文化交融的产物。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传统手工藏毯,由于制作流程繁杂,劳动力成本高,发展一度遭遇瓶颈。”青海伊丝缘旗舰店销售经理马青德说,2018年他们借鉴外国编织工艺,推出一批机织地毯,成本低、工期短、质量高,市场反应很好。
如今,具有东方元素的藏毯在国外市场屡见不鲜。国内企业也充分学习国外先进工艺和设计理念,藏毯国际展览会也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毯业界开展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把各国藏毯从业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加强了相互的联系交流,也提供了拿到更多订单的机会。
借助展会平台,西宁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西宁市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当地特色产品在世界各地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宽。 近几年,西宁持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做好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打造“青绣”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教育交流合作,走出去拓展新的交流合作渠道;推动体育赛事品牌提档升级,主动将青海国际体育品牌赛事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合作,继续办好中国生态环保大会等生态交流合作论坛,适时举办国家公园国际论坛,推动青海省以国家公国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引导各方力量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共谋绿色发展新机遇
青海,因“三汀之源”“中华水塔”的美誉而被认同、被赞美,更因为“东亚气候格局稳定器”“全球气候变化反映敏感区”的新理念、新评价而进一步为世界所认识。特殊的生态功能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让青海肩负使命。
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幸福西宁成长坐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打造西部高原花园城市。
绿色产业是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青海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西宁聚焦锂电、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产业向绿色化、信息化方向加速迈进。
实施工业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启动建设光热产业园,开工国电投N型电池全国首个光伏智能工厂亚洲硅业等5家企业获批全国“绿色工厂”。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中心已具雏形,光伏电站建设与制造垂直一体化发展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被列为同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成功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同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此外,西宁牢牢把握“省内大众游,省外高端游”方向,着力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西宁市以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为抓手,统筹实施产品开发、精准扶贫等七大行动,开展发展全域全季全时旅游。
作为全国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西宁把“大生态”“火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积极探索高海拔半干旱缺水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新路子,构建“外围环境+城市单元”系统化治理模式,曰前已全面完成21.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
西宁主动承担“大西宁”建设重任,全面推进多巴新城建设,努力形成副中心建设大格局。南川、北川、鲁沙尔片区、南川片区以市民中心、时代大道等标志性工程为牵引加快建设,鲁沙尔片区全面启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同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宁紧紧抓住绿色发展新机遇,稳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中欧班列推动产业与城市转型升级
2016年9月8日,青海省首趟中欧班列从西宁市开往比利时安特卫普,列车上搭载着藏毯、枸杞等特色产品。2019年12月13日,历时15天,装载着60个集装箱白松、樟子松等木材的中欧班列历经5700多公里的运行,顺利抵达西宁市多巴双寨国际物流城车站,这是青海省首次开行整列进口班列。
中欧班列的开通,搭起了西宁特色产品与欧洲消费市场的桥梁,使西宁特色产品运输到欧洲消费市场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集中统一的对外贸易运输方式,有利于集合西宁特色优势产品,形成对外贸易整体优势,为西宁市乃至青海省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按照“立足周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联系世界各地”的基本思路,西宁广泛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等地区国家城市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尤其是随着青海省境外投资或承包工程的实施,走出去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商务合作遍及俄羅斯、日本、蒙古、沙特、阿联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地质勘探、农业种植、渔业加工、印刷制本、设备安装、纺织等工作。
不仅如此,西宁不断创新产业模式和业态,西宁市企业已经在中亚、东南亚、中东欧等地设立了尼泊尔加德满都市西宁特色商品营销中心、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青海商品营销中心等15个本地特色产品国际营销中心和海外仓,建成了品华青海西宁高端消费品体验商城、黄金口岸同际保税购物中心等13个综合性进口商品展销中心。还推行“报税存储+报税展销”模式,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企业群,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带动货物贸易发展。
在西宁,来来往往的客商与当地文化、环境相互融合,逐渐扎根,成为青海与“一带一路”国家友好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因。如今,西宁正以“一带一路”为媒,搭建起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