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经出现在各个角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科目的基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这门基础课是必要的。
关键字:高速发展;基础学科;教学方法;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24-02
21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它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使计算机的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和表格制作等已成为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而这种操作技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是人们生存、求知、做事、沟通所必备的。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现在,很多职业技术院校里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每个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
从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状况和效果看,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现在教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在一些中等大城市的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的内容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类似,同时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而与这些学生相比较,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上相差悬殊。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到上课的内容太浅,没有新意,而入学前水平较低的学生又感觉到听不懂,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这样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过于系统化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因此,他们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使用的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过于完整和系统化,基本上是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整个内容,面面俱到,无所不有,这样的理论内容非常庞大复杂,重难点难以突出。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而是这些概念术语,会使学生从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枯燥无味,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单一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的教学手段都是板书+多媒体教学演示+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是可以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这样教学关系还是“你教我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知识只限于课堂,受教学时数和环境限制,教师无法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无法学会所有的知识。这样,学生会缺乏如何学会学习,如何通知多种渠道来获取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因此,我们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我觉得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提高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上,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我们应该使用分层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由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环境的不同,计算机水平各有不同,针对这点,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来讲。对于计算机水平不高的学生,对他们主要从简单的知识入手,加强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训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能尽快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掌握计算机知识。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自主完成一些计算机水平操作,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补充相关的其它技能,让他们扩充视野,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基础课感兴趣。同时要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互帮互学,相互促进,这样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这样在短时间内,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其次,要让学生认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知都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已经会上网聊天,打字这些,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他们有些自以为是,对于学习,他们不积极也不认真,这样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成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拦路虎,也打击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当出现这样的学生时,作为教师就要有耐心,让学生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是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入门,是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是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的学习态度。要想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都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
再次,我们作为教师,也在要在教这门课程上下功夫。我们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做课前的精心备课,不仅要备内容,还要把学生备进去。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特点,设计相关的课件,在讲新课前用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迫切需要。可以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探索的方法来学习。例如:在学习学习word的时候,可以把教材的内容当成操作的内容题,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学习如何编排教材内容,设置页眉页码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解决如何设置奇偶页不同的内容;讲到文字和图形排版,可以向学生讲解如何用word来制作一张漂亮美观的图画,并同时加上文字说明;在讲到文字格式设置,可以教学生如何将输入数学的公式和符号等等。当我们把文字处理软件word讲授完毕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制作一幅A4纸张大小的自己认为满意的“自我介绍”,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把一些日常出现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连接起来学习,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及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和重视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门,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才能确实提高我们计算机教学质量,并达到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要求。第二,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个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第四,注重考核评价的过程性。第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教学的联系。这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密切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加强课程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兴趣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
所以说,我们作为教师,计算机教学是个特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都是愉快的,积极的。并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树立科学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乐趣及必要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自己能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子,我们的教学就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泳.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J].老师论坛,2003,(12).
[2]杨翠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10).
[3]罗岩、陈紫天、林冬海编著.教育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徐桂芬,罗兴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式下教师角色定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80-83.
[5]刘志宏、张丽华、胡金生.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6]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关键字:高速发展;基础学科;教学方法;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24-02
21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它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使计算机的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和表格制作等已成为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而这种操作技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是人们生存、求知、做事、沟通所必备的。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现在,很多职业技术院校里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每个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
从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状况和效果看,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现在教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在一些中等大城市的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的内容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类似,同时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而与这些学生相比较,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上相差悬殊。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到上课的内容太浅,没有新意,而入学前水平较低的学生又感觉到听不懂,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这样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内容过于系统化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因此,他们要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使用的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过于完整和系统化,基本上是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整个内容,面面俱到,无所不有,这样的理论内容非常庞大复杂,重难点难以突出。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而是这些概念术语,会使学生从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情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枯燥无味,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单一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的教学手段都是板书+多媒体教学演示+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是可以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这样教学关系还是“你教我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知识只限于课堂,受教学时数和环境限制,教师无法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无法学会所有的知识。这样,学生会缺乏如何学会学习,如何通知多种渠道来获取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因此,我们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我觉得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提高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上,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我们应该使用分层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由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环境的不同,计算机水平各有不同,针对这点,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来讲。对于计算机水平不高的学生,对他们主要从简单的知识入手,加强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训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能尽快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掌握计算机知识。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自主完成一些计算机水平操作,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补充相关的其它技能,让他们扩充视野,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基础课感兴趣。同时要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互帮互学,相互促进,这样既调动学习基础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这样在短时间内,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其次,要让学生认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知都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已经会上网聊天,打字这些,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他们有些自以为是,对于学习,他们不积极也不认真,这样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成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拦路虎,也打击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当出现这样的学生时,作为教师就要有耐心,让学生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是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入门,是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是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的学习态度。要想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都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
再次,我们作为教师,也在要在教这门课程上下功夫。我们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做课前的精心备课,不仅要备内容,还要把学生备进去。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特点,设计相关的课件,在讲新课前用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迫切需要。可以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探索的方法来学习。例如:在学习学习word的时候,可以把教材的内容当成操作的内容题,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学习如何编排教材内容,设置页眉页码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解决如何设置奇偶页不同的内容;讲到文字和图形排版,可以向学生讲解如何用word来制作一张漂亮美观的图画,并同时加上文字说明;在讲到文字格式设置,可以教学生如何将输入数学的公式和符号等等。当我们把文字处理软件word讲授完毕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制作一幅A4纸张大小的自己认为满意的“自我介绍”,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把一些日常出现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连接起来学习,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及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和重视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门,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才能确实提高我们计算机教学质量,并达到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要求。第二,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个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第四,注重考核评价的过程性。第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教学的联系。这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密切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加强课程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兴趣教学,问题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
所以说,我们作为教师,计算机教学是个特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都是愉快的,积极的。并通过该门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树立科学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乐趣及必要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自己能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子,我们的教学就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泳.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J].老师论坛,2003,(12).
[2]杨翠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10).
[3]罗岩、陈紫天、林冬海编著.教育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徐桂芬,罗兴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式下教师角色定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80-83.
[5]刘志宏、张丽华、胡金生.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6]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