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与孩子单独相处吧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更重要的不是陪伴的方式,而是感情的交流。
  媒体常有类似的话题,主角是男女。放在亲子关系上——大约是因为天然的血缘关系,有些人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需要经营。有不少将孩子交给别人养的父母这样安慰自己:“小时候谁带没有关系,孩子还是跟爹娘亲”。
  这不是真的。
  一位朋友,她和她妹妹只相差一岁,父母无力照看,又因为种种原因,祖父母不便同住,她自小是和祖父母一起长大。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成年,独住。周末的时候回祖父母家叫做“回家”,回父母家叫做“去我爸妈那儿”。
  某日她说起:看到妹妹拉着妈妈的手,很羡慕,但自己无论如何对父母做不出这样的小到拉手的动作。
  父母也不是不爱她,她买房子,替她出了首付。她不肯要,母亲眼泪汪汪地说这么多年委屈了她,觉得歉疚,希望可以为她做些事。她很无奈地接受了,但与父母之间始终无法亲密,相敬如宾。
  与孩子建立感情链接的机会,错过了,便是错过了。所以,如果不是别无选择,在孩子小的时候,请把他留在身边、带在身边。
  但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也未必同父母亲近。
  有的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淡漠,有的却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溺爱孩子实际上是父母懒惰不肯用心的结果,表面上似乎有爱的形式,实际上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父母和子女情感上的交流,最初是由肌肤接触建立的。传统育儿似乎不主张抱孩子,我觉得这和之前孩子多、生活压力重有关系。仔细考虑那些说法,会发现所主张的无非是要减轻父母的麻烦,并不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
  而孩子的需要发诸于内心,他们尚没有学会伪装,矫情。所以,能抱孩子的时候,尽量抱吧。
  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也是看得见的。现在全职妈妈越来越多,给在职妈妈带来了压力。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老师就曾经对我说:在职妈妈能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当然比不上全职妈妈。
  这是废话。还好,时间仅仅是一个尺度,更重要的尺度是陪伴的质量。
  不能常常在孩子身边,就拿出规律性的时间,让孩子形成观念,“某某时间段妈妈会和我在一起,某某事情要和妈妈一起做”。 这就是安全感。
  还要摒弃某些育儿概念,并不是只有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才算陪伴。重要的不是陪伴的方式,而是感情的交流。时常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微笑。刷牙洗脸拉粑粑,穿衣吃饭等等,生活中的一系列琐事,能在他身边的尽量在他身边,用温暖的眼神注视。
  请拿出笔,画一下重点吧:所谓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指陪伴的方式,而是指感情的交流。
  让孩子了解你所做的事情,让他陪你做一些他可以做的事情,让他去融入你的生活,而不是给他画个大饼、给他个理想国。
  尽可能与孩子单独相处。没有什么比单独相处更能培养感情的了,尤其是对于平日不得不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者祖父母的妈妈,在能够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与他单独相处。
  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一定在他身边。平时不能陪睡的妈妈,在孩子生病的时候陪睡;去医院的时候,抱着孩子,让他知道,你在乎他——将主角换成成年男女,爱情小说里有无数这样“动人”的桥段,俘获了无数颗冰冷的心。
  告诉孩子你爱他,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你爱他。谎言重复千遍都是真理,何况母爱通常不会是谎言,只是很多母亲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已。
  有一本绘本书叫做《永远永远爱你》,讲的是慈母龙妈妈和霸王龙宝宝的故事。故事的倒数第二句话是:我永远爱你,无论你在哪里,我永远永远爱你。有次读到这句话,我看到儿子眼中泪光闪烁。而后,他拉过我的手,放在他的脸颊边,问我:“妈妈,你也会永远爱我,对吗?”
  我看着他的眼睛,肯定地说:“对,妈妈永远永远爱你,”——除此之外,我将永远永远记得他的小脸在我手中摩挲的感觉。
  所谓相亲,不过如此。
  编辑≡张文静
其他文献
一位妈妈参加杨明磊“家庭重塑”工作坊,杨老师问她:你要解决和谁的问题?她思量再三,决定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儿子的消极抵抗。  那是一个对母亲任何言行都“刀枪不入”的孩子,已经让她感到无奈。学员们期待老师找出妈妈的症结所在:是不是太多指责?是不是太理性不懂得体会儿子的感受?是不是没有让丈夫参与教子?在学员的窃窃私语中,杨老师却惊人地从母亲的原生家庭入手开始演示这个家庭的沟通模式:姥爷是知识分子,姥姥是
期刊
要耐得住孩子的沉默,别催他说。  问:咱们国家的孩子几岁开始学英语比较好?  答:如果单说语言学习能力,孩子一出生就有,到成年,到老年,也能学习新的语言。所以,没有绝对年龄要求。  但是,孩子学习新语言的效果跟学习环境有关,特别是交流的环境。  比如处于一个完全的双语环境,父母一方说英语,另一方说汉语,而其他同伴也说这两种语言,那么,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可以同时学。但是,在咱们国家,大家说的都是汉语,
期刊
1.出门之前  三岁以下的宝宝基本不具备独立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带孩子出门之前,父母应该督促孩子提前在家上好厕所。并提醒孩子要有表达如厕欲望的意识,不要事到临头才说。  一个办法是掌握孩子的如厕规律,比如平时孩子大概每两个小时上一次厕所,出门之后每隔一个半小时父母就应主动询问并引导。  2.找洗手间  带孩子出门在外,父母应有提前留意洗手间位置的习惯。公共场所的洗手间实际很方便寻找:商场、饭店、咖啡
期刊
思考也有“安全感”,太早学英格力士,可能会让宝贝找不到北。  每个孩子都是语言学习的天才,至今我们对学习语言这件事在孩子大脑里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依然知之甚少。人们知道的只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语言敏感期,在此期间,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常常令父母大吃一惊。  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父母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这些儿童开始说话的时间可能会有点儿晚,但是一旦开始后,他们就会两种语言的词语交换着使用。更
期刊
有比学外语更重要的事呢!比如,玩玩闹闹、跑跑跳跳。  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现在又在大学教英语。我爸一直在国外工作,年前还鼓动我移民,我没答应,觉得在国内生活挺好的。按说我们家的情况教孩子从小学英语不是问题,不过我曾经看过相关的书籍介绍,双语成长的孩子相比普通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要相对慢一些,所以我打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儿子从小学双语。  而且像我们家里都是中国人,就在国内生活,根本就没有双语环境。双
期刊
跟追女友差不多,心要在一起,才能玩出花来!  最近流行《爸爸去哪儿》,满大街都在强调爸爸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我一哥们儿当爹有段日子了,最近忽然虚心向我请教:你和孩子在一起都玩什么呢?我和闺女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该干嘛!  听了哥们的话,我想起闺密圈经常听到的抱怨:“男人回家就上网,宁肯玩游戏也不陪孩子玩!”哎呀妈呀,也许爸爸们不陪孩子玩是因为不知道玩啥啊!  不过我闺女还小,我陪闺女玩的游戏没
期刊
我们希望您能在《最家长》杂志上秀出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照片,在家,在公园,在高原,在路上……只要你们在一起。  我们想做的是,让关心孩子的您告诉更多的老爸,回家来。  赶紧发图联系我吧,304332187@qq.com,别忘留下您的手机号。  来自山东淄博博山的李朋泽小朋友,爸爸是名初中老师,每天下班回家不是催促她写作业,而是跟她玩游戏。爸爸会玩各种棋,五子棋、斗兽棋、象棋……父女俩的话题很多时候就
期刊
孩子的注意力需要家长给“加油”哦,瞧瞧下面这些“倒油”行为,你有没有做?  我的小祖宗,你在干嘛  2岁的淘淘好淘气哦!可不,他正撕开装有花生米的包装袋,把里面的花生米倒了一地,又一粒粒捡到自己的小鞋子里,又把鞋子往卫生间有水的脸盆里放……妈妈进来了,大呼:“哇啦啦,我的小祖宗,你在干嘛?”淘淘头也不抬,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我的‘小船’,这是花生米‘小朋友’,看,在‘大海’里开起来喽!”妈妈没好气
期刊
爱孩子真的不是嘴巴上的功夫,每天,从厨房的爱心早饭开始吧。  今早,摊上大事了。我坐的那辆双层巴士开着开着,司机突然要把我们全撵下车,她说她闻见一股很浓的臭煤气味,怀疑车上有什么爆炸物。  爆炸?还能比迟到罚款严重?大家不甘心被撵,全车人像警犬一样左嗅嗅右闻闻寻找气味的来源。我再也忍不住了,跳起来揭发邻座:啥煤气啊?他在吃榴莲!  吃点啥不好?地沟油肉饼,我忍了!韭菜包子,我也忍了!臭豆腐,也行,
期刊
因为自己缺席、失职,对孩子教育无能,就抱怨老人。  有天逛商场,在扶梯上听到身后一男一女在争吵,女的说:你什么时候管过孩子?现在孩子出问题了你想起来抱怨了。男的说:我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天天管孩子?孩子都是你和妈照顾的,孩子出问题不找你们找谁?女的说:我们管孩子还错了?你不管的还有理啦?男的说:孩子那些臭毛病都是你和妈惯出来的……  两个人喋喋不休,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看他们:两口子满身名牌,手里大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