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会有效“倾听”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对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但欣赏音乐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慢慢对孩子们浸润、感染、培养并采取有效的方法。
  1、让孩子学会在欣赏中“倾听”
  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孩子的音乐耳朵的形成是在听力训练中获得,而不是天赋式固有的。小学的孩子对于听音乐还处于一种无绪状态,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教给一定的方法,在科学的方法中逐渐养成孩子们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1)闭眼用心聆听
  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一般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发挥想象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们闭上眼睛,充分调动听觉器官来用心聆听。音乐所传达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深层的“动”——内心深处的感动,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2)有目的地听
  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要对学生切实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听有目标、听有兴趣、听有思考。引导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如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第一遍粗听时我问学生“这首曲子的情绪是什么?你的心情怎样?”;第二遍复听,让他们带着“请你画一画这首曲子的旋律走向线,有什么特点?”的问题去仔细聆听,学生从而明白了下行旋律的作用;第三遍再听时,我让学生轻轻跟着旋律哼一哼,来进一步体验下行旋律和悲凉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白音乐要素间是有相互关联的。长此以往,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就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3)辨别比较地听
  教师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的听辩,将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反过来学生就会更专注地聆听音乐,达成一种良性循环。如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音乐情绪活泼欢快和抒情优美时,我选用了《小宝宝睡着了》和《星光恰恰恰》两首曲子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听辩,先让他们说说对这两首曲子的不同感受(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高兴的、活泼的和舒服的、优美的),并用律动把这两种情绪表达出来。这里我运用了对比地听,更刺激孩子们的听觉,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2、让孩子学会在表演中“倾听”
  新课程强调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所以音乐表演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他们的最爱。在教学中,运用表演不仅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但这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不能在热闹的表演中而忘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忽略了“倾听”这一根本要素,音乐学习就会变得虚无缥缈,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会在表演中倾听。如我让孩子们表演《拉勾勾》时,我先播放音乐,他们必须随着乐曲柔和的情绪,用柔美的体态动作走到朋友面前一起表演,而不能用蹦跳动作走过去,与音乐相违背。同样,如果活泼跳跃的曲子就必须跟着音乐的节奏蹦跳过去。
  3、让孩子学会在演唱中“倾听”
  欣赏与演唱相比,孩子们当然更偏爱于后者了。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如在教唱歌曲《摇啊摇》时,前后两句“摇到外婆桥”旋律不同,孩子们唱第二句时易受第一句的影响而将第二句唱走音。老师在示范之后,便指名A学生演唱以检查是否掌握,此时仍有多名孩子举手“我来!我来!”另有个别孩子插嘴跟着唱,或是几个人在下面“交流切磋”,很少有孩子去倾听别人的演唱,因而出现了众“唱”纷纭的现象,而再请B同学演唱时,又重犯了别人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会大力赞扬唱对的孩子,让他们品尝到认真倾听的甜头。但教师在鼓励学生踊跃表现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们认真倾听的习惯。
  4、让孩子学会在演奏中“倾听”
  在演奏学习中,不仅要听老师介绍乐器、听老师范奏、听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听讲授器乐演奏方法,还要注意演奏中倾听自己演奏出来的音乐的音高、情绪、速度等,随时调整自己的演奏技能,只有这样,演奏训练才会有一定的效果。在合奏和伴奏时,更应该倾听自己声部什么时候进出、与其他乐器配合的效果以及各声部间的和谐等等。
  可见,只要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发展孩子们“倾听”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就能够不断提高,从而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中职幼师舞蹈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让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二是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创编技法,训练学生幼儿舞蹈的教学组织能力,为今后在幼儿园工作打下基础。然而,幼师舞蹈课时少,学生基础差,仅凭课堂教学来实现舞蹈教学的双重目标,效率是相当低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课堂服务,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课前准备是提高课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有些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效果。同样,构思巧妙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课虽然结束了但想学的兴趣还意犹未存的境界。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略谈点体会。  一、 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尾声,在结课结束时,应该以优美、精炼的语言,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情感体验、
【摘要】作为美育学科的音乐,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创造美,真正的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感悟音乐;引进流行音乐元素来吸引学生们的欲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模式;运用各种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音乐。  【关键词】初中音乐辅助教学  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
一、深厚的文化渊源  佤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她就像是我国花园中的一朵小花,有着自己独特的颜色和香味,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历史沉淀深厚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和诸种社会功能佤族人民常用它来记忆祖先的历史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传授生产生活知识进行娱乐健身活动及其商业文化演出。虽然这种歌舞已经逐步引起重视,但它未被更深入的挖掘和开发,传承与弘扬。因此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不仅仅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IL-1β诱导人角膜上皮细胞产生IL-6和IL-8的分子机制  IL-1β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它在调控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
【摘要】上活小学音乐欣赏课,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的表现,自由的发挥,让童心飞起来!  【关键词】陶冶情境相融激发共鸣  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何为终身体育意识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终身体育,二是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是指人在出生至死亡之间的有生之年,应不间断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内外环境的能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以更好的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本文探索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新方法和策略,讲究教学艺术,提出实施美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艺术研究  初中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美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为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