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薯蓣前途光明

来源 :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薯蓣,亦称山药,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其根茎含薯蓣皂素百分之四,是生产可的松,强的松等药品和化纤溶剂的原料,
其他文献
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品种,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种子播前进行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也可
<正> 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今天学习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重温这句话,仍感到此话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今年,是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一年,改革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然而,一个突出的矛盾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即教育是否也要走向市场化?对此,大家各执一说。理论尚未形成定论,现实已越走越远。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最为剧烈
<正> 最近,齐齐哈尔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就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社会治安中的参与意识、公安部门工作的满意程度对市区16个企事业单位的450名被调查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男性231人,女性21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人,大中专学历的199人,高中学历的195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55人。被调查者中,企事业、机关干部258人,各行业工人83人,个体人员5人,中学生104人,从调查结果,市民们对治安形势很关注,并充满期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随着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相互交融与作用,文化已经成为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历史文化资源的功能,是通过潜移默化,把具
摘要:为提高杂交鳢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杂交鳢养殖塘中混养了规格50g的鲫鱼6000尾/hm2和规格70g的鳙鱼600尾/hm2,水面种植少量水葫芦,经过8个多月的养殖,4口鱼塘杂交鳢成活率均在76%以上,平均单产61140kg/hm2最高64695kg/hm2。结果表明,杂交鳢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可以获得理想的产量。关键词:杂交鳢;池塘;生态;混养  杂交鳢,也称杂交生鱼,是乌鳢(Channa ar-
鳡鱼俗称横鱼、水老虎,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是以捕食小型鱼虾为食的凶猛性野生鱼类。由于其生长快、病害少,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欢。随着鳡鱼养殖热潮的升温,鳡鱼的亲鱼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都有待突破。湖北省丹江口市水产局把《鳡鱼的人工驯养繁育技术》作为地方科技攻关项目,从2008年开始,笔者一直参与该项目的实施。下面主要谈谈笔者这几年对鳡鱼亲鱼驯养及繁育技术
【正】角膜异物:角膜在眼球前面正中间的位置,表面突出而且透明。角膜异物最常见的是铁屑或谷壳等飞落到角膜上。
今年1月拉萨和普洱地区先后发生两次大地震,震级均为6.3级。2月1日楚雄又发生5.3级地震。3月20日西藏拉孜也发生了6.6级地震,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震情已呈增强趋势?
<正> 叶公好龙的故事,妇孺皆知,传为笑谈。如今却有“叶公好龙而非龙”之事,并能使堪称万物精灵的龙为之感动,并虔诚地来到人间,空受一场戏耍。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妨把叶公好龙称为叶公“戏”龙。 叶公“好龙而非龙”,乃别有所求。或者说,“好龙而非龙”,乃至戏龙,正是其潜心钻研、猎取虚名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学问”。遗憾的是,龙却不辨真伪,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轻信而导致盲动,盲动而招致失落。这实在是一种教训。 请看: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精于叶公之道,惯用叶公之术,其“好龙”的表演往往引起人们的喝彩,其“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占医疗费用比重最高的药物之一。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