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中学生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其思品学科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外阅读;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72-02
有人认为思品学科只要把课内的知识会背、理解与掌握就可以了,至于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科的事了。其实不然,要真正学会学通思品学科,需要博阅群书,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为了写巨著《资本论》,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读书时双脚竟把图书馆的地板磨了深深的沟痕,从这充分说明思品课外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的思品学科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才能形成的。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则更为迅猛,所以许多教育家认为“今后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没有学会学习阅读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中学生思品学科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興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的需求,成为中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学生思品学科课外阅读教学
学习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①。中学生的思品学科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中学生思品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思品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思品学科素养的提高。
(一)思品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的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为此,在中学生思品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关注中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成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
第二,要关注中学生思品学科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如此反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构建中学生思品学科的课外阅读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形成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氛围,构建积极的思品课外阅读场,对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其课外阅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品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思品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思品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品课外阅读观,教师首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老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会让学生读有所得。根据阅读材料的文体及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法,如阅读新闻报道、小说、故事等材料一般指导学生采用略谈法,这类文章只要看一看框题,大小标题及粗黑体字即可,了解个文章内容的大体情况就可。在阅读一些理论性的论著或比较优美精彩的文章时,一般采用精读法,要对材料进行边读边想,反复推敲,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实质内容。
第二,要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推荐或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逐步成熟,且有了一定知识的储备和生活经历的体验,对世界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思考自身的发展及对世界事物的根本看法,并且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构思与谋划,确立自己未来职业追求的信念。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多读些社会评论文章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文章或人物传记并有意识让学生阅读部分经典的传统著作。使学生逐步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为人处事应具备的道德要求,提升各种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品行的养成。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品课外阅读观,教师还需要注重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思品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及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第三、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要结合起来。通过课外阅读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内化观念,形成能力与智能,是为学习好课内知识,加深巩固、理解运用课内知识服务的。因此,两者要有机的统一起来,实现知识之间的融合贯通,做到学以致用。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各保持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习惯
在中学生思品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中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思品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第二、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中学生思品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品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有效的锤炼与提升,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作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要有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其实质是我们课堂教育教学的必然延伸、拓展与要求。
【注释】
①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载《学科教育》1998年3—6期。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教学》,2004年第1——6期;
[2]《教育艺术》2004年第1—9期,2005年第1—5期;
[3]《读者文摘》2004年第1—6期 ;
[4]《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5]《读者》2004年第1—12期,2005年1—10期。
【作者简介】山林杰,双流县正兴初级中学教师。四川 成都610000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外阅读;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72-02
有人认为思品学科只要把课内的知识会背、理解与掌握就可以了,至于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科的事了。其实不然,要真正学会学通思品学科,需要博阅群书,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为了写巨著《资本论》,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读书时双脚竟把图书馆的地板磨了深深的沟痕,从这充分说明思品课外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的思品学科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才能形成的。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则更为迅猛,所以许多教育家认为“今后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没有学会学习阅读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中学生思品学科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興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的需求,成为中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学生思品学科课外阅读教学
学习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①。中学生的思品学科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中学生思品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思品课外阅读效益,促进学生思品学科素养的提高。
(一)思品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关注学生的内部动力的生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自主建构”的观点,在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为此,在中学生思品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关注中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如果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成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
第二,要关注中学生思品学科课外阅读成就感的生成。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如此反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构建中学生思品学科的课外阅读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形成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氛围,构建积极的思品课外阅读场,对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其课外阅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品课外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思品课外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思品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品课外阅读观,教师首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老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会让学生读有所得。根据阅读材料的文体及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法,如阅读新闻报道、小说、故事等材料一般指导学生采用略谈法,这类文章只要看一看框题,大小标题及粗黑体字即可,了解个文章内容的大体情况就可。在阅读一些理论性的论著或比较优美精彩的文章时,一般采用精读法,要对材料进行边读边想,反复推敲,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实质内容。
第二,要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学生推荐或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逐步成熟,且有了一定知识的储备和生活经历的体验,对世界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思考自身的发展及对世界事物的根本看法,并且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构思与谋划,确立自己未来职业追求的信念。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多读些社会评论文章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文章或人物传记并有意识让学生阅读部分经典的传统著作。使学生逐步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为人处事应具备的道德要求,提升各种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品行的养成。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品课外阅读观,教师还需要注重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外主体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在思品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及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第三、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要结合起来。通过课外阅读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内化观念,形成能力与智能,是为学习好课内知识,加深巩固、理解运用课内知识服务的。因此,两者要有机的统一起来,实现知识之间的融合贯通,做到学以致用。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各保持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习惯
在中学生思品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中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思品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第二、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中学生思品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思品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品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有效的锤炼与提升,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作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要有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其实质是我们课堂教育教学的必然延伸、拓展与要求。
【注释】
①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载《学科教育》1998年3—6期。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教学》,2004年第1——6期;
[2]《教育艺术》2004年第1—9期,2005年第1—5期;
[3]《读者文摘》2004年第1—6期 ;
[4]《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5]《读者》2004年第1—12期,2005年1—10期。
【作者简介】山林杰,双流县正兴初级中学教师。四川 成都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