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开发模式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775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开发过程中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精力与经费不足,科研开发两头难以兼顾;产权制度缺陷可能导致农业科研院所背上沉重的包袱;缺乏与企业合作,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比较普遍。提出了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开发模式的建议:优先考虑技术成果直接转让模式,其次推崇合作开发—技术入股模式,最后要慎用创办企业—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 科研开发模式;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让;技术入股;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328-03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本级)资助项目“科研无形资产核算及使用管理”(1630012014005)。
  作者简介蒲树和(1979-),男,湖南新晃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合同法、农业科技政策研究。*通讯作者,高级会计师,从事资产管理研究。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开发模式是指,把单纯的科学研究模式转变为集农业科研、生产、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技术研究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开发和产业经营一体化,形成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机制,实现农业科技资源的最佳配置,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壮大和发展[1]。当前,很多农业科研院所把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努力建立科研、开发、生产齐头并进的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实现科研、开发两条腿走路的目标[2]。应该说,科研是基础,基础打牢固了,才可能为开发提供动力与支撑,才能解决农业科研后劲不足的问题。但是,许多农业科研单位都忙于直接开发和转化科研成果,把大量的人、财、物都投到了兴办企业而非科研方面——有限的科研经费没花在刀刃上,严重脱离了科研单位的本质。
  1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开发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科研院所属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具体属于承担基础性科研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因此,研究科研院所科研开发的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平衡科研与开发的关系。目前,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项目研发缺乏资金保障的问题,尤其是对基础研究投入过少。由于农业部和科研院所立项决定了科研经费的多少,一些课题组申请不到课题,经费不足问题就日益凸显。经费的不足直接影响到科研设施、科研仪器以及科研手段更新换代,影响到对科学研究的支撑,阻碍科研成果的突破,也阻碍了农业科研开发的推进[3]。
  为了筹集更多的经费,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一些科研院所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开发上,提出科研和开发“双轮驱动”,甚至给每个科研人员都下达创收指标,严重阻碍了科研的深入推进。如何处理好科研与开发的关系成了农业科研院所不可回避的“痛”。农业科研院所创办的企业并非风光无限,由于院所企业实质上负盈不负亏,没有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对大多数院所科研型企业来说,经过几年发展,成功的不多,破产的不少[4]。当然,在科研院所,旅游型开发、高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是不错的,而生产、加工型企业却举步维艰。由于资金上造血功能的不足和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缺乏,经营状况非常不理想,一旦破产就成为院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是科研院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如何把握好科研与开发的关系对于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精力与经费不足,科研、开发两头难以兼顾有的科研院所提出科研、开发两条腿走路设想。但科研、开发兼顾,往往分散了科研精力,而且开发占用了大量的科研设备、人力物力资源,无形中削弱了科研的突破;也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有的科研单位成了开发企业,自己小打小闹,而不向社会转让技术,严重阻碍了社会科技进步进程。在美国,大学和研究院所自己并不创办企业,而是将技术发明转移给企业去实施商业化。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大学和研究院所通过专利保护和许可方式,把科研成果转移给企业,科研成果商业化推广由企业完成,这一模式的实施,使学校(院所)、发明者、企业、国家各方面都得到了好处,达到了“多赢”效果[5]。众所周知,农业科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既搞科研又搞开发创办企业实体,精力不足又涉及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风险是很大的。由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与选择不够到位、科研院所借助外部资源提升生产运作和市场开拓能力研究不够完善等,导致科研成果产业化不是特别理想,产业化常常以巨额亏损而告终[6]。而且,若科研经费过度分流,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产业化上,舍弃科学研究的根本,在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学研究上没做好,将导致自己优势的丧失,也就丢失了生存的根基。
  2.2产权制度缺陷可能导致农业科研院所背上沉重的包袱现在的农业科研院所主要经费渠道是课题经费和国家事业拨款,经费分散,加之以课题为独立核算单位,各科研单位所办企业不可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再加上缺乏懂经营管理、懂市场开发的复合型企业人才,风险防御能力很差。但最大的风险是产权制度上的难以厘清,使得很多院所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由于科研型企业仍然是沿用政府建制,既是事业机构,又有行政级别,唯独不是经济机构,“用自己的人、建自己公司、开发自有成果”,其实质上是国有企业,出资方代表人是院长(或书记)、所长兼任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即使实行股份制,科研院所肯定占大股甚至绝对控股,研究院所和企业间的利益平衡、人事平衡都存在行政干预,只要没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产权分离,企业出现的问题就势必成为科研院所的问题[7]。科研院所自己创办企业,常常因为经营管理不善和体制的缺陷,破产案件频发,背负了巨额债务,严重影响到科研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院办企业破产了,拖垮的不仅仅是企业,还可能拖垮整个院所。现行体制下无法真正把派驻到企业的科研人员以及工人辞退出单位,大量的企业员工安置也是科研院所的沉重包袱。   2.3科研开发缺乏与企业合作,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比较普遍各个研究所、各个课题组只满足于自己的一小块领域,仅满足于争取课题经费等领域内“小打小闹”,从而造成“各自为战”,同一个项目全院有很多所在研究,甚至同一研究所内部有几个课题组在经营同一项目,低水平分散开发[8],使得科技成果质量、数量不足,缺乏开发后劲。导致这一现象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科研人员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其科研成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价值”都是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数量、参与人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来确定。这种评价体系仅体现了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忽略了“技术与市场价值”,结果导致科研不是面向市场需要,仅是单纯追求学术价值和地位而进行与市场实际脱节的研究[9]。正是因为与企业的合作不足,使得研究成果很难具备较强的前沿性,形成不了浓厚的技术转移文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率就比较低下。因此,科研院所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而把创办企业、实施产业化交给社会,但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避免科研与市场脱节。
  3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开发模式的建议
  3.1优先考虑技术成果直接转让模式科研成果产业化包括三种形式,技术直接转让模式、技术入股模式和自己兴办企业实体。技术成果直接转让模式是指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通过技术使用许可、专利出售等方式直接转让给企业。该模式的优点是:首先在于它有利于科研院所在短期内收回研发成本;其次它可以充分实现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互补,院所集中精力从事技术研发,企业专注于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开发[10]。对于应用科学来说,科研成果若无法转让,那相当于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也就是废纸一堆。科研院所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创造条件把科研成果推销出去,提升其转让价值。可以通过采取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测试、培训与咨询服务等形式,“连人才带成果一起嫁,‘扶上马,送一程’,扶持企业走完最后一公里”[11],才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价格,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因此,科研单位应争取“生产”出有前景的适用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科研成果),直接转让技术而不是自己生产有形产品,这才是科研单位的立身之本,才是风险最小的开发方式。
  3.2推崇合作开发—技术入股模式技术入股,已成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科研院所,应加强与企业尤其是地方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共建,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企业提供一定的研究开发经费,科研机构取得成果后直接流向企业,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技术入股企业,若经营得当,股权收益必将远远高于一次性直接转让所获得的收益,而且科技研发与产业直接联系起来,既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科研单位的科研发展。因此,科研机构应当鼓励以股份制形式转化科研成果。当前国家还是鼓励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持股的。2014年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沈阳铁西区远大科技创业园考察时指出,“企业发展关键靠人,知识不仅要装在头脑里,还要为社会做贡献,我不干涉你们的分配方式,但建议给科技人员股权”[12]。
  3.3慎用创办企业—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模式自己创办企业虽然有可能获得远远超过其单纯转让成果所获得的收益,但涉足了非自己擅长的领域,承担了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一旦经营管理不善或遇到市场突变,导致企业破产,则会成为农业科研院所发展极其不稳定的因素[13]。因此,选择创办企业的模式,应当慎之又慎。为规避创办企业的风险,科研院所应当明确“可以自己产业化”和“不能自己产业化”的产品范围。
  “可以自己产业化”的产品包括:绝对可以长期垄断的技术和产品以及产业链非常短的技术和产品。处于垄断地位,就不会担心市场风险的冲击;产业链短,风险自然小,如就地销售没有中间商的产品、在自己研究所销售的科技旅游产品等。对于“可以自己产业化”的产品,应首推“科研+开发+旅游”的企业模式,加强旅游产品开发,让社会大众走近科研院所,科研院所可以选择在自己创办的农产品展示中心将科技产品推向大众,科研人员参与销售推荐,介绍产品的研发过程及特点、优势等,激发大众支持农业科研的热情。其次,对于适合自己产业化的产品,院所创办企业时也应推崇“研究所出资+科技人员入股+社会资本”模式,并聘请专业经理人经营。有科技人员的入股,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解决技术难题;有社会资本的加入,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解决资金难题;聘请专业经理人,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
  “不能自己产业化”的产品主要是指,生产环节多、销售环节非常长的产品。这类产品绝对不适合于科研单位自己产业化——创办企业,需要严格控制。因为生产管理、市场销售风险太大,农业科研单位无法掌控,同时也缺乏管理与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庆煌,欧阳欢,龙宇宙.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改革模式的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0(1):1-6.
  [2] 李红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2种开发模式的比较[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 (7):142-144.
  [3] 蒋和平,孟俊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5):61-65.
  [4] 谭新红,金龙新,邹小芹.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5(3):59-60.
  [5] 车克钧.美国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的考察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7,32(4):46-51.
  [6] 刘书庆,韩亚辉,苏秦.年转制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2):20-25.
  [7] 佟屏亚.农业科研院所办企业:是进还是退[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1):4-8.
  [8] 王勇,俞菊生.农业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模式、现状与对策(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为例) [J].上海农业学报,2001,17(4):6-9.
  [9] 程勉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失效与机制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130-133.
  [10] 吴述纲,吴静.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比较[J].高校科研,2004(24):10-11.
  [11] 一鸣.科研成果转让要“扶上马,送一程”[N].宁波日报,2014-02-28 (A07).
  [12] 郭金超.李克强考察沈阳,建议给科技人员股权[EB/OL].(2014-03-26)[2014-04-02].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4_03/26/35160187_0.shtml.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直接表现为文化力的竞争。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企业进入了市场,外部环境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
[目的]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gapdh基因,寻找与GAPDH互作的受体蛋白.[方法]扩增猪链球菌2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并构建表达质粒pET28a-gapdh.[
基层会计工作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层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展,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
今年以来我国电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上半年全国新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9930千米,变电容量5140万千伏安。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743亿元,同比增长20.3%。
2008年8月5日,正当人们欢天喜地等待奥运开幕式到来的时候,上午8时,第9号热带风暴“北冕”在南海北部生成,5日傍晚,“北冕”进入广西境内,受到台风的影响,狂风挟裹暴雨,铺天盖地地在
秋天,山寒水枯;秋风,卷走落叶。芦苇站立了暮春、盛夏、仲秋三个季节,顾盼流离,临风举舞,静静地等候着白露的来临。它们相互搀扶着、呼喊着、摇摆着、颤栗着,波浪一样涌向远方……
洪水是北京地区常见的、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本文试图从太阳黑子、年降水量、暴雨与洪水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对洪水成因给出一些量值指标,为减少洪水灾害及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
摘要 [目的]为了加快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的推广应用。 [方法]重点介绍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区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性状特点和栽培技术。[结果]盛湘油9号在国家中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具有高油、丰产特点。两年区试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2 347.8 和1 080.45 kg/hm2,平均比对照(中油杂2号)分别减产0.82%和增产8.25%。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02%、芥酸含量0.25%
摘要 以杉木化感忍耐型和化感敏感型无性系为材料,以杉木1代林、杉木连栽2代林、杉木连栽3代林以及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杉木不同化感型无性系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林分类型土壤同一测试时间条件下,杉木化感忍耐型无性系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化感敏感型无性系;就同一杉木化感型无性系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而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