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高通量检测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

来源 :分析测试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GC-QTOF MS)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样品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后,直接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谱库匹配、保留指数及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确认.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了独活挥发油中207种化学成分,其中正向、反向匹配因子大于800的化合物占90%以上,分子离子峰的精确质量偏差均小于3 ppm,且80%以上物质的保留指数偏差在20以内.同时,通过半定量分析发现酯类、醇类、酚类、碳氢化合物是独活挥发油中最丰富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对于挖掘独活挥发油的物质基础和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不同产地茯苓块快速无损鉴别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8个不同产地茯苓块的光谱信息;通过单一及组合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多种干扰;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软独立模式分类法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不同产地茯苓块的鉴别模型.结果 表明:光谱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背景以及噪声干扰;仅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光谱预处理的方法无法实现不同产地茯苓块的准确鉴别分析,鉴别率仅为14.1%;采用软独立模式分类法可显著提高不同产地茯苓块的鉴别率,采用原始光谱或去趋势预处理可获得最佳鉴别结果,鉴别率
随着绿色分析化学概念的提出,新型绿色溶剂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将绿色溶剂替代传统有机溶剂用于样品前处理过程,可以减少对实验人员及环境的危害.超分子溶剂由于两亲物质含量高,萃取分离条件温和,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萃取富集宽极性范围内的目标分析物,兼具萃取和净化的效果.该文介绍了超分子溶剂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性质,综述了超分子溶剂应用于萃取分离过程的优势,对超分子溶剂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梳理,包括基于超分子溶剂的样品前处理及超分子溶剂萃取与其他前处理方式的联用,并对超分子溶剂萃取与多种检测技术的联
质谱分析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通量高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步用于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原位监测和机理探究.通过开发新型电离源以及构建电化学池-质谱偶联装置,研究者们相继发展了一系列电化学质谱(EC-MS)分析方法,并在电化学过程产物实时监测、同位素标记分析、短寿命中间体捕获鉴定等方面展现出了特有的技术优势.该综述从气相及挥发性产物分析、液相产物分析和短寿命中间体捕获三方面介绍了EC-MS近五年来在方法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回顾了这期间EC-MS在电催化过程产物监测和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病毒依赖宿主细胞完成生命周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开发检测病毒的工具对防治病毒感染和预防病毒导致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病毒基因组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病毒检测提供了有效靶点.G-四链体(G4)是由富含鸟嘌呤的核酸折叠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核酸二级结构,其参与多种生物功能的调节,在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G4特异性探针的迅速发展为生物传感新方法的构建以及G4结构的检测和细胞成像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关键元件.目前,G4/探针复合物
近年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发展,金属同位素分析逐渐成为研究金属元素循环,深入了解其迁移转化及开展污染溯源与示踪的有效工具,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线同位素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处理流程,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同位素信息,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另一方面,不同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各种不同的化学形态存在于环境中,开发新型的元素及其形态同位素在线分析方法,准确获取形态同位素的组成信息可为深入研究元素循环、了解各种化学和生物反应过程等方面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文回顾了
为了降低植入式神经电极引起的炎性组织反应,通过层叠法构建可电刺激释放抗炎药物地塞米松的碳纳米管与聚吡咯双层导电生物膜(MWCNTs/Dex@PPy/Dex).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分光光度法(UV)、循环伏安扫描(CV)和交流阻抗(EIS)对生物膜表面形貌、成分组成、药物释放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FESEM结果显示,MWCNTs/Dex@PPy/Dex生物膜呈现纤维状纳米结构,FT-IR光谱中含有与地塞米松类似的特征吸收峰.经过循环伏安电刺激释放地塞
基于氟试剂显色法和优化条件实验,将氟化物显色反应体系5种原料混配为氟检测剂A和B,设计采用多通道进样、矢量色度测量、操作参数程序控制等检测路线,研究了天然水体痕量氟化物的自动快速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0.1和0.2 mg/L F-标准溶液检测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和4.4%,F-检出限(LOD)为0.01 mg/L.实际水样检测结果表明,淡水水体氟化物浓度在0.2~0.6 mg/L,加标回收率88.0%~118.7%,且与离子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方法 可以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以亚碲酸钠(Na2TeO3)为Te源,CdCl2为Cd源,水合肼(SHJ)为还原剂,3-巯基丙酸(3-MPA)为稳定剂,制得λEX=380 nm和λEM=608 nm的CdTe量子点(CdTe QDs),该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合成前Na2TeO3浓度呈线性关系.在n(Cd)/n(SHJ)=1∶0.04,n(Cd)/n(3-MPA)=1∶2.7,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20m in,溶液pH 10.5的最佳条件下,可制备荧光量子产率为65%的CdTe QDs,该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含碲物质的浓度符合较宽的线
表面活性剂碱度的检测主要依照国标GB/T 7378-1996中的方法,使用手动滴定、依据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本文基于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对国标方法进行了改进和验证,建立了表面活性剂碱度测定的光度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并对两种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改进后的方法分别根据光度电极和电位电极的突跃点来判断滴定终点,判断更准确,与国标方法的结果相一致,重复性RSD≤3.0%.在国标方法基础上改进的光度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滴定体积控制精确、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好,可作为国标方法的改进方法用于实际检测.
克仑特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哮喘,但由于其同时又具有蛋白同化作用,因此也被非法滥用于畜牧业和体育领域.畜牧业中的滥用现象会导致该药物在动物肌肉或其他可食性组织中残留,误食此类肉食品会引发运动员兴奋剂尿检阳性事件.2014年以来,克仑特罗每年的阳性检出例数一直位居当年所有阳性物质之首,其中绝大多数阳性均与误食克仑特罗污染的肉食品有关.如何区分兴奋剂检测领域食源性和药源性克仑特罗已成为一项国际性难题.克仑特罗也因此再次成为体育领域的关注热点.该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了克仑特罗的检测方法和在体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