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柳多情人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ll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阅卷反思,进一步分析“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引导学生抓住柳的形态,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又渗透古代文化常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典型意象的含义及在不同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并鼓励其自主创作诗歌来加深对柳这一意象的理解。
  关键词:柳;形态;情感;赏析;创作
  
  一、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柳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为李贺的《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主观题考查本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并简要分析。解答此题只要理解诗句中寒风和春柳的意象,“烟濛濛”是何种状态,再结合全诗分析情感,答案是很明显的。但笔者在参加广东省高考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的答案却很不理想,有一半的学生不知“烟濛濛”为何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分析情感时写成了思乡之情。改卷归来,笔者又仔细思考了本题及学生的问题所在,“烟濛濛”即我们古典诗歌中烟柳这一意象,韩愈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小学就学过,可在高考试卷中学生却答不出,也就是说虽然学生学过但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之所以答成思乡之情,也许是在讲课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说柳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表现了离别思乡之情,结果学生就理解成柳就是表达思乡之情。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以柳这一典型意象设计一节专题课,让学生对这一意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千姿百态的柳
  在古典诗词中柳这一意象有很多不同的形态,比如:“柳色”“柳枝”“柳条”“柳丝”“烟柳”“柳荫”“柳絮”“柳绵”“柳花”“杨柳”“杨花”“弱柳”等等。于是笔者先设置几句包含柳的诗句让学生思考,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 )扶风。”此句中学生很容易看出娇花与弱柳相对,并进一步想到用柳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叶形容女子细长的眉毛,柳丝形容人们绵长不尽的愁思,既形象又贴切。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学生很快就想到是柳花,因诗句中有一很明显的形容词“香”。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可再补充一些文化常识,比如在古典诗词中杨柳、杨花并提的原因一是《诗经》传统;二是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实际上都是指柳树。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烟柳就是在柳叶稍微长出尚还嫩黄未绿之时,成片望去所呈现的状态,仿佛轻烟笼罩树冠。当柳叶长得茂盛之后,成片望去仿佛浓烟一片,故而得名。这些诗句的训练和文化常识的补充,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巧妙地抓住不同形态的柳,表达不同的情感。
  三、典型情感
  古典诗词中柳有不同的情感内涵,大致概括为以下六种:
  ①依依惜别之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②思乡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伤春之情:王昌龄《闺怨》中“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⑤男女甜蜜的爱情:欧阳修《生查子》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⑥人生哲理: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根据所学诗词,找到相同情感的诗句。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柳与送别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回答后,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华夏文化的承续性,发端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恋和牵绊正好表达了出征将士怀家恋土的离愁别绪,这为后来的送别诗奠定了情谊绵长、难割难舍的文化基调。
  ②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当时人们多到长安东门灞桥折柳送别,所以有“灞桥柳”“青门柳”之说。
  ③“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所以用“柳”体现深情挽留、不忍相别、永志不忘的真情厚意。
  这样讲解之后,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柳这一意象与送别的关系。
  另外再补充一点,古代与送别相关的著名曲子有三支,分别是: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唐代的《渭城曲》,又称为《阳关三叠》,源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三是唐代的《杨柳枝词》。其中两支都与柳有关,所以也就明白了在李白诗中“闻折柳”的意思并非真正去折柳枝,而是听到了这支曲调。
  在系统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柳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并非只有送别一种,在分析鉴赏诗歌时要根据诗歌内容来确定,不可轻易下结论。
  四、诗词创作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意象知识,创作一首包含柳的诗并进行赏析,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出来。
  《忆往昔》:“山外小楼听雨声,红妆凝泪伴孤灯。落红有意人无情,柳枝又绿啼黄莺。”赏析:该诗为闺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用柳枝这一意象来表达女子的离愁,描绘出了一个感情失意、惆怅失落的女子形象。艺术手法有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最后一句以乐景衬哀情。第一句从听觉写起,一开始便交代了地点,同时通过听觉交代了此时的天气情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第二句描绘出了一位曼妙身姿、年华尚好的女子独倚楼槛,伴着雨声,悄然落泪的情景;红妆艳抹,久等不归人,同时也奠定了诗歌哀怨的情感基调。后两句充满了关于色彩的描写,“红”“绿”“黄”塑造了意境,色彩明丽,使情感表现得更加明朗而热烈又无奈感伤,增强了诗歌意境的美。
  《雷城》:“天际之涯半岛存,烟波水色风拂柳。天宁魁魁竂与客,茂德巍巍旗伴鼓。苏子对月诉平生,李唐留梦传千载。重登三元云开雾,春风雷城南海珠。”赏析:本诗用柳这一意象,来表达对雷州西湖美景的赞美喜爱之情。首联点明雷州西湖的地理位置,烟波水色中,风儿轻轻吹拂着岸边的垂柳。颔联和颈联用典,天宁即天宁寺,苏轼被贬后曾寄寓雷州天宁寺,作者想象他面对一轮明月诉说心事;茂德指雷州著名古城茂德公古城,古城仿唐代城楼建筑,已有千年历史。尾联中的三元指雷州三元塔,也是雷州著名景点,这些美景、古迹和历史给雷州城注入了勃勃生机,古老的雷州城宛如南海上的一颗明珠。
  《詠春》:“寒冬已逝春沓来,暖风又绿二中城。莺啼燕语风景好,水流花开校园幽。激扬文字看少年,开拓时代争先锋。伏案忽见柳絮飞,繁花易逝朝气留。”赏析:本诗用柳絮飘飞这一意象来表达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也寓指二中学子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的蓬勃朝气。首联描写季节变换,和煦的春风给二中校园带来勃勃生机。颔联将暖春时节鸟雀鸣啼,莺莺燕燕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颈联描写二中校园内莘莘学子奋发学习的积极场面,春天则意味着新的时代,新的开始,而这新时代的主宰则是脚步永不停息
  的少年郎。尾联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这一环节中有三位同学大胆展示了自己作品,无论是诗词创作、多媒体应用,还是语言表达,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激发了全体同学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正所谓:一寸柔情一丝柳,千条万絮寄深情。一棵平常的柳树,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写下了千姿百态的柳,传达了丰富细腻的情。柳树如此,春花秋月、夏云暑雨、蝉鸣鸟啼亦如此,大自然的一切景物都是最美的诗。刘勰《文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歌就是用最美的语言,最熟悉平常的物象,表现最真实、最深厚的情感。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和积累,就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学习模式的探究和建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借助改革的“东风”,开展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不论是对教育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构建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推动我国教育事
期刊
摘要: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过程中我校精心谋划,专门成立项目研究组织,制定计划、充分准备、细化过程、及时反思总结。项目实验过程中,始终以微课设计为手段,以翻转课堂为目的,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知识传递的过程前置于课前,给课堂教学中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留足了时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的问题,有待于后期实验加以改进。  关键词:翻转课堂
期刊
摘 要:2018年全国文综Ⅰ卷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秉承了2018年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要求,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近年来第45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千变万化之中还是有一定之规:体现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渗透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综Ⅰ卷;重大改革;一体四层四翼;核心素养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使用日本史学家研究中国史的成果来考查中国
期刊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知识灌输与能力提升矛盾的日益突出,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参与指导兴义八中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校园植物调查”实践活动,亲身体会到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辨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等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笔者认为精心设计开展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是学校
期刊
摘 要:《伴性遗传》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强度较高,难点在于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笔者主要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红绿色盲遗传方式,再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最后师生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目的明确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独自探究能力。  关键词:伴性遗传;认知特点;活动探究;合作共学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这节内容
期刊
摘要:本课题是在新时代视野下,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构建“减负增效”的“微控”课堂。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创设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应对特殊时期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特别是“唯物史观”这一核心素养、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  关键词:历史素养;教学;“微控”课堂  一、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为契机,随着学科素养理念的深入推进,立足于“减负增效”的原
期刊
摘 要:在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提出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中课程体系,这种体系既要遵循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规律,夯实和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高中生听、说、读、看、写的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让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并内化于心,去指导学生的行为和发展。  关键词:引导;可行性;渗透作用  在多数人的认识中,学校教育对帮助学生养
期刊
摘要:本文以阜阳市和谐路小学创客校本课程开发为例,从创客教育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探究创客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过程。具体分析创客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基础及可行性等,最终构建符合地方特色和学情的校本课程及校本运行体系,形成完整的创客校本课程。  关键词: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创新;实践  一、什么是创客教育  对教育界的学者而言,创客教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时至今日,什么是创客教育依然没有明确
期刊
一、“整本书阅读”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以来,其重点强调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受到了全国语文教师的关注,在必修课程的8个学分当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就占了1个学分,要求在必修阶段的18个课时中“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而且它还贯穿于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其他学习任务群,“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
期刊
摘 要:教育现代性的实现与增长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教育现代性的教育框架由教育的人道性、理性化、民主性、民族性、多样性、法治性、专业性、自主性、生产性、国际性所构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素养。依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我们设计了基于教育现代性育人主题活动框架,通过实施,学生的理解传承、沟通、合作、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