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由我做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o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标志是人的素质和知识的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基础教育是人生的通行证,不只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材的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改革的必要性;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及“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尝试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创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来达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自主;合作;创新
  
  音乐是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精神食粮,如果我们在孩子没有愿望的情况下强制他们去学习音乐,那将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憎恶那些督促他们学习音乐的人。许多学生在一入学时,对于音乐课特别有热情,但是由于教学形式的陈旧老化,使他们渐渐地不喜欢音乐课,在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前,就拒绝和放弃了学习音乐。这种现象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过程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失去了自由,这种被动接受式、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令许多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要实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性地学习。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其目标中明确规定:改变以往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积极思考,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要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教学服务。这个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初一《艺术》课本第一单元《艺术就在我身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例。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艺术既陌生又熟悉。在他们看来,艺术是非常神圣的、非常高雅的,是遥不可及的,自己不可能和艺术有什么关联。他们眼中的艺术是在舞台上、在电视机里。有的学生甚至说艺术是属于歌唱家的、属于舞蹈家的、属于画家的。“艺术”对他们来说,的确很陌生。但是他们也知道舞蹈、唱歌、画画都是一门艺术,“艺术”对他们来说又很熟悉。他们对艺术的了解太狭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要做的是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我顺着他们的话题问了台前的几位同学,问他们为什么要留不同的发型,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我认为这样好看。我便抓住“好看”二字为他们讲解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艺术,下面的同学茅塞顿开。接着再帮助他们去发现他们身边的艺术,结果,他们对“艺术”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消除了他们的疑惑和恐惧心理。
  二、点拨导思——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整合学生已探索的信息和质疑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问题进行细琢细磨,并积极地搜集资料和信息,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多边对话、思辨、争论,抓住主要问题,集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如我在教授《音乐与数》一单元时,基本上就是以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的。不仅如此,我还让他们去研究和发现音乐中隐形的音乐与数的关系,通过他们的计算得出结论:一段音乐的情绪高潮往往是出现在“黄金分割”点附近。为了让他们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比例问题,在他们欣赏美术作品时,我让学生自己去丈量、去计算,从而让他们比较全面地了解艺术与数的各种关系。
  三、以活动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首要的目的和任务。一项富有创意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和自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理解、鉴赏美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音乐创作更应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利用组际间的竞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集体思维促进个体思维,让成员去大胆想象、构思和创造,便可创造出一些新颖、独特的作品来。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精神乃至人的个性、人格的尊严为代价去实现某个确定的目标。不要去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以用专业意识的标准去要求规范学生。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在性质上最本质的含义是: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心理及情感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鲁迅《野草》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中,多笼罩以颓唐迷惘的情感色彩,《好的故事》则以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实现了从现实中的短暂抽离。其写作背景、行文内容、主题内涵值得深入剖析,不妨从《野草》的整体气质感知此文,也借此文的思想加深理解《野草》的内涵和鲁迅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鲁迅 《好的故事》 绝望与希望  鲁迅曾说,《野草》 中的作品“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a,那么《好的故
摘 要: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寓复杂难言、悲凉幽怨的生命体验于四种绝美而虚幻的复合意象之中,寄情于物,借景生情,在大篇幅的逻辑空白中隐没其内涵,造成扑朔迷离的美感。而在这美好的体验中又深含着一种人生的空幻感、失落感。这种美的意象与美的幻灭,正是李诗撼动人心的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关键词:《锦瑟》 意象 生命体验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最著名的
摘 要:中小学校的德育活动是基层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新提倡的“讲文明,树新风”德育活动中,笔者认为整合教育的榜样力量、环境熏陶的力量和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立体综合力量,是一个可行的德育模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有教师都有德育重任,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力量十分明显。我们不仅要注重立体教育,还要重视合作教育。  关键词:德育 讲文明 树新风 榜样 合作    学校教育中的德
【案例描述】  这是2011年3月的一节福州市级公开课。学校开展市级公开课的目的是检阅省级课题《运用现代媒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成果。本教学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三课的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因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所以第三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基础和前提,而本节是第三课的落脚点,主要说明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所以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和管理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教育和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弄清造成落后的原因,掌握内在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除先天智力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意向差。一部分学生因为起步时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上长年“负债”,认为还债无期,则采取不理智的态度,破罐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许多同学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有些同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反感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高一数学学习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中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
摘要:《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都堪称世界性悲剧经典之作。安娜与艾玛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不同的出身,相似的性格,同样的结局,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深入探究二者悲剧命运的原因,引起读者的深思。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 艾玛 安娜 平行比较  我国比较文学学者杨乃乔曾说:“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以福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产生对美术的爱好,提高学生欣赏美术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从小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美术课堂中,应通过观察记忆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取舍发展思维能力,通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环境、教师的教与学、运动项目及体能状况等。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
不要把创新创业看成一种负担,这是一种快乐的事,如果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乐趣。你把它做出来,会很满足,整个过程很开心。  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经济要素创新组合的人。这,正是周忻的写照。  我的竞争对手是数据云  《新民周刊》:宝库1号项目诞生之前,陆家嘴金融区已经有两万多只保险箱,分散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