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及其实施效果的思考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包括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及附录。《课标》的实施时间最短的地区也已超过五年,实施的效果如何呢?这段时间我重新认真研读了《课标》,再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对《课标》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设置
  《课标》把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很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工具性”培养的是相对外在的可衡量的能力,“人文性”培养的是相对内在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工具性”与“人文性”确实是语文的意义所在。基于此,《课标》设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既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强调语文能力的训练,同时关注语文的育人(精神濡养)功能。我认为这种兼顾非常好,但三个方面表述不够简明,我认为“过程与方法”不应该是目标的一部分,而应该是达成目标的一个环节,把目标设置为“知识积累”“能力培养” 和“精神濡养”应该会更简明也更合理。
  《课标》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明显偏重能力的发展,对于知识的积累只有附带性的一笔“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这不痛不痒的一句话太不起眼了,以致让人感觉《课标》对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较低。
  二、课程内容的编排
  《课标》把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块。其中必修课程又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每本必修课本又分为两大部分,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这样的编排完全符合《课标》的设计理念,也兼顾了《课标》各方面的课程目标,如果能真正按照编排的初衷去实施教学,一定会有效果的。但是我们老师很难实现这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原因是课程的容量太大。
  选修课的开设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学生个性,《课标》认为“修满必修课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说明选修课是兴趣课、提高课,选修的内容应该在必修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或提高。我认为“语言文字应用”这部分内容应该渗透在必修课的学习中,而不应该归入选修课的系列。因为这个系列的内容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不仅是高考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语文工具性的具体体现,关系到基本的语文能力,建议把“语言文字应用”改为“地方文化”等系列。
  三、“评价建议”部分的表述
  《课标》的“评价建议”部分表述总体上让人感觉太笼统。且目前学分制评价流于形式,网上给学生做学分认定甚至与考试检测完全无关,都是皆大欢喜的分数和等级。最有实效的评价机制就是考试,让考试来引导教学的方向是最实在的。所以“评价建议”部分能否加上一些具体的考试内容的规定,特别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如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考查等。
  四、《课标》的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课标》实施以来,大多语文老师都感觉学生语文素质一届不如一届,语文教学整体质量不仅没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由此说明《课标》实施效果不佳,除生源素质越来越差的客观因素之外,主要还有几个原因:
  1.课程容量太大
  用36课时难以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就如必修课程的教学,如果重视了“阅读鉴赏”部分的教学,必然会忽视“表达与交流”部分的训练,反之亦然,很难做到两者兼顾,所以就导致教学无法深入,《课标》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很难落实。
  2. 选修课的开设流于形式
  选修课的开设在大多数学校都流于形式,因为学校本土条件不足以开设选修课,教师自身条件也很难开设选修课,所以目前上选修课并非学生自选课程,而是由学校规定课程,所有学生千篇一律选修同样的教材,选修也成了变相的必修,这就完全违背了《课标》课程编排的初衷。
  3.网络信息的影响
  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习惯依赖“搜索引擎”,弱化了深入解读文本的意识和思维。教师的惰性在增长,备课往往成了下载或交流课件,上课成了点击鼠标展示课件,少了绘声绘色的充满灵性的讲解与分析,与学生交流甚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张张图片与一段段文字,少了咬文嚼字的涵泳工夫,少了想象能力的培养。这种课堂是以高科技手段为幌子的“满堂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不到发挥,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都缺乏深入的交流,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4.课标导向的影响
  《课标》片面强调语文能力的提高,较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就如“附录”部分“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所列举的篇目大体都是高考作了要求的篇章,这就无形中给师生们一个不良的导向:只关注高考篇目就行了,既减轻负担,又有的放矢提高成绩,何乐而不为?其实这种情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极为不利。同时这样的结果会使语文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与个性,甚至歪曲的解读也被当成是创新能力的表现,语文有时等同于思想的自由泛滥。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语基水平在下降,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在下降,教学质量谈何提高?我认为《课标》应进一步强调语文积累,只有基础深厚,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能力。如背诵篇目需要大力增加,课内和课外要求背诵的经典篇章都在课标中具体列出,目标才更明确。
  5.高考导向的影响
  《课标》提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可是高考试卷却注重如何反映学生各层次的能力,虽然阅读材料人文性较强,作文要生发的也往往跟人文有关,但学生答题和写作更注重的是技巧,在作文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很少。命题的错位导致复习教学现状的错位,应试教育的指导更直接有效,所以必然忽略语文潜质的发掘。这也就使得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心态浮躁,为考试而背书,以题代读,以技巧代能力训练,应试为上,得分为上的现象严重,从而忽视语文课,忽视语文实践,忽视语文积累。语文老师为高考大局考虑,也不自觉地容忍学生这样做,教学质量当然无法提高。
  总之,《课标》到了需要修订的时候了。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
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影响新时期广东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三个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在教育领域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质量及效果
目前血压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台式血压计、血压表和电子血压计三种。血压表精度差;台式血压计会造成汞污染;电子血压计存在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用电子压力计取
【摘要】物理学科作为现阶段高考的必修科目之一,在各大高校中都被高度重视。而物理学科在初中开始学习,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学能为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而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自然现象更为直观地显示,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在实验教学方面并不能有效开展,因此本文也将从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存在大量的缺口,如何提升高职英语在人次培养过程中作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过
新课程标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备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英语基本学习策略有哪些?初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呢?  一、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  英语学习策略是指英语学习者为了提高英语
中日传统文化紧密相联,曾有同质同源之说,但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却常常产生文化误解和摩擦。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他们提高中日跨
【摘要】限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文情境中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情境  创设积极的语文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把学生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形象认识世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唤醒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