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日上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承制的六集大型纪录片《中国1927》在北京电视台举行看片会。来自党史、军事、社科、传媒等领域的專家学者、部队及大学生代表提前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并现场表达了对这部视角独特、制作精良纪录片的观后理解。
用六个城市读懂一个国家的命运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承制的大型纪录片《中国1927》已于3月5日至7日每天22:15在北京卫视两集连播,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讲述最复杂的历史,解读不为人熟知的“那一年”。
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这六个城市的1927年,几乎构成了中国1927的整体风貌,但又因其不同的地理特性和历史因素,显现出了1920年代中国多面的特质。这六个城市作为《中国1927》历史叙述的坐标,有效摆脱了单一时间线索带来的线性局限和流水账感觉。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凸显一种调性,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章。每个城市的发力点是人,属于不同阶级不同集团不同斗争锋线的人,在人物命运的辗转过程中,自然呈现出历史在那个时段上的特质。该片用人的多元复杂.来显示1927年中国的多元复杂,避免教科书式的宏大表述和冰冷呈现。
一代青春对话另一代青春
《中国1927》由北京卫视金牌栏目《档案》团队担任主创,这支年轻而又骁勇善战的纪录片团队曾先后拍摄制作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伟大的贡献》《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纪录片精品力作,并先后获得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第23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年度收藏作品”等众多奖项。
此次拍摄主创团队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走遍了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北京,南昌,长沙等城市以及周边的纪念馆,得到了很多一手资料,采访了50多位专家学者和将帅后人,通读了上百本专业历史书籍和回忆录,才逐渐从一片混沌中捋清了1927年前后的历史脉络。如果你是历史小白,或者你是近现代史的历史爱好者,或者你即将面临近现代史的考试,甚至是一个专业的学者,观看《中国1927》将会是不错的选择,它不仅梳理了这段历史的脉络,还会有深刻的解读,更值得期待的一点是,它会以一种全新的历史表达方式呈现这段最复杂的历史,让1927年的风雨历程不再是一段枯燥冰冷,杂乱无序的史料堆积,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幕幕有生命的活剧。
《档案》团队以当代年轻人的青春对话革命先辈的青春,进而唤醒了更多关于青春、激情、初心的共鸣。看片会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95后大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认为《中国1927》当中有很多真实的、动人的故事,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口味,看的时候都不舍得眨眼睛,希望这样的纪录片能走进校园课堂,让更多的大学生受启发。
专家点评:
看片会上,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总编辑李明圣表示:“《中国1927》用新方法讲旧故事,用旧档案说新话题,用真场景演绎大历史。抓住了重大的历史枢纽,在宏大的叙事中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揭示了深刻的历史逻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政治初心和历史使命,是独具匠心的精品力作!”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中国史室副主任王学斌,曾参与《中国1927》的前期策划,提出“六城记”的想法。而最终导演组将这一想法升级精准实现在拍摄制作中。纪录片《中国1927》在1927年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地图上,选取了六个点,来划分整部纪录片的分集,形成六个地理坐标。而这样的篇章结构,“把人性的细节、历史的细节和地域风俗的细节糅合在一起,非常厚重真实,又不失趣味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表示:“《中国1927》选用‘时光照相馆’的形式,将历史定格在爆发的一瞬间,给大家城市地标、年代纬度与历史瞬间的组合,让《中国1927》做成了一部活起来的党史,有助于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历史发生兴趣。”
看片会的最后,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提道:“《档案》用几部作品梳理了中国几十年的历史脉络,用这种学术式的研究,为我们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从历史当中得出我们今后前进的更明确的方向。而在严谨的内容之外,《档案》也一直在寻求突破,突破自我、突破创作形式上的禁锢。这也是我们牢记使命、牢记初心、担负这份历史责任的一种表现。”
用六个城市读懂一个国家的命运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承制的大型纪录片《中国1927》已于3月5日至7日每天22:15在北京卫视两集连播,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讲述最复杂的历史,解读不为人熟知的“那一年”。
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这六个城市的1927年,几乎构成了中国1927的整体风貌,但又因其不同的地理特性和历史因素,显现出了1920年代中国多面的特质。这六个城市作为《中国1927》历史叙述的坐标,有效摆脱了单一时间线索带来的线性局限和流水账感觉。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凸显一种调性,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章。每个城市的发力点是人,属于不同阶级不同集团不同斗争锋线的人,在人物命运的辗转过程中,自然呈现出历史在那个时段上的特质。该片用人的多元复杂.来显示1927年中国的多元复杂,避免教科书式的宏大表述和冰冷呈现。
一代青春对话另一代青春
《中国1927》由北京卫视金牌栏目《档案》团队担任主创,这支年轻而又骁勇善战的纪录片团队曾先后拍摄制作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伟大的贡献》《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纪录片精品力作,并先后获得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第23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年度收藏作品”等众多奖项。
此次拍摄主创团队用了八个月的时间,走遍了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北京,南昌,长沙等城市以及周边的纪念馆,得到了很多一手资料,采访了50多位专家学者和将帅后人,通读了上百本专业历史书籍和回忆录,才逐渐从一片混沌中捋清了1927年前后的历史脉络。如果你是历史小白,或者你是近现代史的历史爱好者,或者你即将面临近现代史的考试,甚至是一个专业的学者,观看《中国1927》将会是不错的选择,它不仅梳理了这段历史的脉络,还会有深刻的解读,更值得期待的一点是,它会以一种全新的历史表达方式呈现这段最复杂的历史,让1927年的风雨历程不再是一段枯燥冰冷,杂乱无序的史料堆积,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幕幕有生命的活剧。
《档案》团队以当代年轻人的青春对话革命先辈的青春,进而唤醒了更多关于青春、激情、初心的共鸣。看片会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95后大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认为《中国1927》当中有很多真实的、动人的故事,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口味,看的时候都不舍得眨眼睛,希望这样的纪录片能走进校园课堂,让更多的大学生受启发。
专家点评:
看片会上,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总编辑李明圣表示:“《中国1927》用新方法讲旧故事,用旧档案说新话题,用真场景演绎大历史。抓住了重大的历史枢纽,在宏大的叙事中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揭示了深刻的历史逻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政治初心和历史使命,是独具匠心的精品力作!”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中国史室副主任王学斌,曾参与《中国1927》的前期策划,提出“六城记”的想法。而最终导演组将这一想法升级精准实现在拍摄制作中。纪录片《中国1927》在1927年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地图上,选取了六个点,来划分整部纪录片的分集,形成六个地理坐标。而这样的篇章结构,“把人性的细节、历史的细节和地域风俗的细节糅合在一起,非常厚重真实,又不失趣味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表示:“《中国1927》选用‘时光照相馆’的形式,将历史定格在爆发的一瞬间,给大家城市地标、年代纬度与历史瞬间的组合,让《中国1927》做成了一部活起来的党史,有助于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历史发生兴趣。”
看片会的最后,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提道:“《档案》用几部作品梳理了中国几十年的历史脉络,用这种学术式的研究,为我们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从历史当中得出我们今后前进的更明确的方向。而在严谨的内容之外,《档案》也一直在寻求突破,突破自我、突破创作形式上的禁锢。这也是我们牢记使命、牢记初心、担负这份历史责任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