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鬼谷智慧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
  鬼谷子及其创立的纵横学说是战国显学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颇具影响。翻开中国古代书籍,不难发现,对神秘典籍《鬼谷子》一书的评价存在很大的分歧,褒贬不一。
  《鬼谷子》被人们以怀疑的眼光看了二千多年,这部书究竟讲的是什么?研究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个温暖的午后,带着对《鬼谷子》的种种疑问,本刊记者采访到了梁佳平教授,让记者惊讶的是梁教授如此的年轻和儒雅,让人很难和鬼谷研究联系在一起,然而当他对《鬼谷子》娓娓道来的时候,确实让记者感受到了仿佛如寻根一样的走进了鬼谷的世界……
  
  “中华第一古军校”与旷世奇书
   记者:您对鬼谷文化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见解,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鬼谷子其人与《鬼谷子》其书好吗?
   梁佳平:鬼谷子原名王禅,春秋战国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是我国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先后到云梦山拜师学艺者达500人之多,鬼谷子培养出孙膑、庞涓、张仪、苏秦、毛遂、尉缭等著名人物,创办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第一所军事院校,针对当年战国的乱世提出了国家应该遵循的处世原则,即纵横思想。就是作为一个国家,该怎么样制定战略?面对战乱和纷争,该团结谁?该对抗谁?该怎么样展开你的外交?纵横家及其纵横思想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以创立并发扬的。
  《鬼谷子》其书
   《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是乱世之学说,乱世之哲学。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侩同,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如果说《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那么《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鬼谷子》一书,以功利主义思想冷眼静观尘世,认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切自认为最合理的手段都可以运用。它讲述了作为弱者的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智谋和口才如何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的、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乃至生杀特权的诸侯国君主。
   《鬼谷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论述劝谏、建议、协商、谈判和外交技巧的著作。
   记者:历史对《鬼谷子》的评价有很大的争议,您是怎么认为的?
   梁佳平:这其实是涉及到纵横家们的一个历史地位和《鬼谷子》价值的问题。古典文化中文臣在谏说国君、上级时怎样才能取得成功而不至白白送命;与邻国协商事情不至劳而无功;儒家、道家都基本上少有研究。孟轲以雄辩著称,往往使听他辩驳的国君无言以对,但却也只是战役上赢了,在战略上是每论必输;墨家稍好一些,但也并无专门的研究;至于名家,只是逻辑上的推理,有时流于狡辩,并不能入于人心,使其心悦诚服。
   纵横家并不争于儒、道、墨、法的思想观点之间,它着重探究把握人心的方法,探究论说的技巧,总结研究游说中如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在封建社会中不能不说是独树一帜,开辟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驾驭臣下乃至统治百姓,都是用权术甚至用阴谋,但这些“权术”他们只能用,不能说,更不希望一般士人和广大老百姓懂得这一套,以识破他们的手段和行径,所以他们在口头上仍然是冠冕堂皇、光明正大的一套理论。而《鬼谷子》一书却具有兵书及行人两方面经验,不但将此一一点破,而且总结成理论,用于对付掌权者、用事者。
   南宋学者高似孙论《鬼谷子》一书提到:《鬼谷子》书,其智谋,其数术,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
   高似孙对此书评价之高,实超越前贤,且慧眼独具,其点到之处,正是《鬼谷子》一书的不凡处,也是历代封建统治者贬它的原因。当然,这其间也确实有些道德学问都很高的人批评它,怕它坏了人心。其实,这也只是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在封建专制制度之下,他们那样主张属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不公平的。
   可以说,《鬼谷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统治者对“权术”的使用特权,有力地帮助士人走上政治舞台,进入国家各级管理部门,甚至进入重要决策层,这不仅加速了氏族血缘统治结构和贵族世袭政治的瓦解,而且大大促进了民主政治萌芽的产生,对于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高似孙称《鬼谷子》的作者为“一代雄才”,是不为过的。
   记者:现今对《鬼谷子》其书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这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梁佳平:《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代表了战国游说之士的理论、策略和手段,是纵横术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时代,《鬼谷子》这样的书,是受排挤和轻蔑的。而今由于学术界的百家争鸣,《鬼谷子》一书才再次引起人们研读的兴趣。
   《鬼谷子》究其实,是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智慧之书,是弱者的智谋宝典。因此,可以说,《鬼谷子》智慧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
   《鬼谷子》就其内容所言,跟真正的兵书《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具有完全相同的意义。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我们今天来研读它,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捭阖有道 巧转阴阳
   记者:《鬼谷子》一书的“捭阖术”在中国传统智慧中是独有的,也是大众难以懂得并运用的。
   梁佳平: “捭阖”的本义就是“开闭”的意思,在《鬼谷子》中其含义是十分丰富的。鬼谷子从“开合”的运动观念阐释世上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是游说活动中常用的方法。
   纵横家在外交活动中,在充分估计对方的情况之后,要设法使对方“开”,“开”是为了了解对方,而“闭”则是要坚定对方的立场。在开与闭中“套”出对方全部实力和计谋。此两者密切配合不能顾此失彼。在变化中开合为一“圆圈”。开到极点复归于合,合到极点又复归于开。在历史的进程中,大开大合也是经常现象。所谓“捭阖者,天地之道也。”历史的巨变也常在开合之中。
   纵横家运用捭阖术的过程一般是:估量对方的贤、勇等方面的情况。依情况,或者先使对方开启,即“捭之”,或者先使对方“闭藏”,即“阖之”。让对方开启是为了让对方畅所欲言,进而掌握对方的情况;控制对方令对方闭藏是为了探测对方对自己的诚意。
   一开一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将实力和思想部暴露出来,以便对对方作出准确的估计,然后根据不断探测实施说服。说服时也是或者捭之,或者阖之,有时候口只能吃饭,而不能说话,说之必失,这时候就要阖;有时候口必须张开,用讲道理去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
   一开一合的反复,就像一个圆环,开合环绕其上,开到了极点又复归于合,合到了极点又复归于开。往复无穷地运用,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鬼谷子认为在运用捭、阖两种技巧时,必须配合使用。在使用这一智谋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天时、地利、人和出发,把事物正反两面都分析透彻:哪些人物属阴类,哪些人物属于阳类,哪些事物属于阴类,哪些事物属于阳类?这是运用捭阖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做到灵活掌握用捭还是用阖、用阳还是用阴、以及如何交叉运用。
  钓语合事得人实情
   记者:孔子说过:“言不顺,则事不成”,古代纵横家们就是凭借出色的口才来说服那些帝王将相们的,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鬼谷子的说话艺术好吗?
   梁佳平:鬼谷子在他的谋略里提到九个字“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意指听人说话贵在能听出他的真实想法和意图;智慧最重要的是要总结出规律;言辞最重要的是奇妙、语出惊人;针对言辞如何做到奇妙、语出惊人?在这里详细为读者做一剖析和总结,即:“九要”与“五不要”。
   “九要”
   1、与智者言依于博 :与智慧的人交流要依靠博多识广
   2、与博者言依于辩 :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流要依靠善于辩理
   3、与辩者言依于要: 与善于辩理的人交流要依靠简明扼要
   4、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尊贵的人交流要依靠气势压倒
   5、与富者言依于高: 与富有的人交流要依靠清高雅致
   6、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贫穷的人交流要注重利益
   7、与贱者言依于谦: 与地位低下的人交流要谦恭待人
   8、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勇敢的人交流要果断坚决
   9、与过者言依于锐: 与犯错的人交流要直率尖锐
   “五不要”
   切忌病言——说话时气势不足,言之无物
   切忌恐言——说话时内心恐惧,主次不分
   切忌忧言——说话时忧心忡忡,词不达意
   切忌怒言——说话时情绪激动,胡乱发泄
   切忌喜言——说话时心意散漫,没有要点
  
  潜谋于无形胜于不争不费
   记者:现代人研究与学习《鬼谷子》的价值是什么?该如何运用其中的智慧?
   梁佳平:计有千条,法具万端,《鬼谷子》便是计谋的大全。它集中了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为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所必读。
   当今的社会,充满了尖锐、激烈、复杂、纷繁的竞争,在这些竞争中,人们在遵守法律、道德的同时,在许多情况下,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智谋、测算、分析等等。特别在商业谈判中,辩证机智、技巧几乎无所不在,所以,在商业经济时代,人们更应善于识破来自对方的形形色色的诡辩形式或韬略智谋,从而保证自已免受损失。因此,人们更注重研究各种谋略之术,这使得过去曾为少数人垄断的谋略术走向大众化。当大众走向人人皆知韬略的时代,就会少受少数人的愚弄,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更为坦诚。
  现代企业竞争不仅仅是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智谋的较量。纵观风云变幻的企业竞争史,无论是资金雄厚者,还是白手起家者,最后力挫群雄、笑傲商场的胜利者,无不是在竞争中善于运用智谋的高手!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使用计谋,同样要因人而异、因时而择、因地而就、因事而谋,依据具体的环境和对象,准确把握用不用谋,什么时候用谋,用哪一种谋,怎样用谋等等,否则就会一着不当,满盘皆输。《鬼谷子》一书中,倡导的“潜谋于无形,胜于不争不费”的智慧是化解矛盾、解决冲突的至高境界。
  
   学者简介:
   梁佳平教授:鬼谷子研究专家、智赢管理理论缔造人、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太极创新策略专家。
其他文献
生命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理。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基本的善良,对他人的善意,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克制嫉妒。  嫉妒常常会使人丧失自己的善良本性,由于嫉妒,人们会以别人的失误为自己的成绩,把别人的跌跤当成自己的进益,而嫉妒基本上是一种弱者的心理,只有自己跑不快的人才盼望别人犯规罚下或者跌跤倒地,自己没有本事挣钱的人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丢钱包上。  嫉
期刊
蔡先生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观。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傅斯年    国人共悼蔡先生  1940年3月5日,这一天,蔡元培逝去了。这位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学贯中西的通儒、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灯塔,怀着悲怆与孤独,怀着未完的理想在香港溘然而逝。  同一天,蒋介石发来唁电。  两天后,
期刊
古有墨者,与敌交锋,不畏刀枪,视死如归,故有“死士”之誉。墨家同时也是和平的捍卫者,不惜以死捍卫道义。墨家以“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人之急”而被誉为侠义。实际上,墨家严密的组织性与义无反顾的死士群体,已经是近代政党的雏形。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性,其领袖称为“钜子”, 从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钜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腹。墨家第三代钜子孟胜,曾演绎了一次重信义的“身体政治”——死亡。  墨家弟子不光要学
期刊
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会将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同国家的整体命运联系在一起,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绵延千年的时间线上的一个点。这个点会在历史长河中投射影像,这影像让我们感到,我们属于一个伟大的、不可替代的族群,这种强大的归属感支撑着全体人民的内心世界。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中国人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家国情怀”,在今天尽情释放。   “国”与“家”交融的观念,是伴随着新中
期刊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唐太宗  作为政治家的唐太宗,一个重要的长处就是善于求贤和纳谏。他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即位之初,就要求德彝举贤,德彝久无所举,理由是“于今未有奇才”。太宗对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这说明人才无时不有,关键是在善于发现人才。  
期刊
“风流”一词早在汉代已广泛使用,原指风俗教化如风之行、如水奔流。  风流往往与恃才而不拘礼法的名士连在一起,称之为“名士风流”。风流是一种美,是魏晋士人的一个鲜明特征。冯友兰说:《世说新语》常说名士风流。我们可以说,风流是名士的主要表现。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流主要表现三种形式:即清谈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  清谈之风  清谈对于统治者来说十分有利,因为转移了许多人的视线和注意力,
期刊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曾有过深深浅浅的期待,期待一个人,期待一个地方,期待一个晴天,期待一种生活,时光荏苒,期待是心头隐忍的忧伤和喜悦……  ——题记    我想,七十年代初那几年是我人生中最缓慢最艰难的岁月。那是一种几近绝望的期待。我那时经常画一些搁浅在沙滩上或干枯的河床里被遗弃的船。我现在很难弄明白,当初是否出于一种自我的隐喻。  八十年代,我写过一篇诗化的短篇小说叫《船歌》,其中也写了一只搁浅的船
期刊
如果从1950年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中算起,冯其庸先生从事教育工作整整60年了。他在人大教过书,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也带了许多研究生,算得上桃李满天下。对于“大师”的称号,他含蓄地表示:“要是将‘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我倒很符合。”  人大国学院成立时,冯先生讲了国学入门课,那一年他已经81岁高龄。去年夏天,首届学生完成了六年本硕连读的学业,100%的就业率令曾是首任院长的冯老
期刊
如果让我举出唐代三位最伟大的诗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李白、杜甫和王维。说来有趣,这三人恰恰代表了中国古代三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李白代表道家,被称为“诗仙”;杜甫代表儒家,被称为“诗圣”;王维代表禅宗,被称为“诗佛”。  李白的诗大多意境开阔,正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点神龙不见首尾的意思,很得老庄浪漫主义的真谛。“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
期刊
现代女人称自己的丈夫为“老公”,其实“老公”一词是古人用来称呼太监的。这样的称呼实在是可笑,且看古时女子是如何称呼自己的丈夫的,不仅好听,而且含义高雅。   良人 古诗有云:“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古时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这种不加区别的称呼虽说给夫妻间带来很多不便,但从此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是比较平等的。  郎 为了避免“良人”称呼的不便,后来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