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白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uqiu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本土栽培的优良金针菇栽培品种,对8个金针菇品种的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品种江淮1号菌株菌丝洁白,长势较好,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最高,因此江淮1号可作为优良金针菇品种在江淮地区推广栽培。
  关键词 金针菇;优良菌株;江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6.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04-01
  Abstract The myceli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fruiting body yields,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8 Flammaline velutipes species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select good Flammulina velutipes varieties for Jianghuai reg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ianghuai 1 from 8 strains of white Flammaline velutipes species were superiority strains with good growth vigour,growing faster,better fruiting body commer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biological efficiency. Therefore,Jianghuai 1 varieties could be used as Flammlina vilutipes fine varieties to promote local cultivation.
  Key words Flammulina velutipes;fine strains;Jianghuai region
  金针菇(Flammlina velutipe),又称毛柄类火菇,属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金针菇属(Flammlina),其营养丰富,因含有丰富的赖氨酸、精氨酸、锌,被称为“增智菇”[1-2]。在生产栽培中,以白色和黄色2种色系为主,其中白色金针菇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普遍青睐[3]。金针菇是淮南市主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近年来发展很快,现栽培达1亿多袋,是安徽省金针菇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然而,生产上品种混杂繁多,栽培技术不规范,导致产品品质与产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生产效益。因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筛选出和推广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性更强的适合当地栽培的金针菇品种很关键。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菌株,为江淮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菌种资源,该文将8个金针菇品种进行了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为获得适合江淮地区栽培的白金针菇理想菌株,从国内有代表性的菌种供应商引进供试白金针菇菌株7个,江山F21为本地主栽白色金针菇品种,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菌株(CK)。供试菌株编号、名称及来源地见表1。
  1.2 培养基配方
  一级种培养基配方(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7~20 g,水1 L。二级种培养料配方:棉籽壳78%、麸皮15%、玉米粉5%、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55%~60%,栽培种培养料配方:棉籽壳50%、木屑15%、麸皮13%、玉米粉10%、棉籽饼10%、石灰1%、石膏粉1%、料水比1∶1.2。
  1.3 试验方法[4-5]
  1.3.1 一级种菌丝生长指标测定。每个品种接10支试管,放入25 ℃恒温箱中培养,观察记录各品种的生长情况、满管时间、菌丝形态[1-5]。
  1.3.2 二级种菌丝生长指标测定。在一级种培养料的基础上,每个品种接25瓶二级种,放在25 ℃恒温培养室培养,观察记录各个品种长满菌种瓶的时间及菌丝形态[5]。
  1.3.3 栽培种生物指标测定。将菌丝生长满瓶的二级种接入栽培袋中,栽培袋规格采用聚丙烯(PF)18 cm×36 cm×0.04 cm折角袋。接种后的菌袋置于23~25 ℃环境下避光培养发菌,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每隔约10 d翻堆1次,保持发菌一致,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搬入5个大棚内栽培,每个大棚里每个品种100袋,出菇、管理、采收均按常规在常温下进行。观察记录不同菌株栽培袋菌丝长势及颜色、日均长速,统计污染袋数并计算出污染率[5],统计各处发菌时间,观察记录各处小区的菇型特点、产量,求出平均产量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级种菌丝生长指标测定结果
  通过对8个白金针菇菌株的一级种培养并观察其发菌时间、菌丝生长状况及菌丝生长速度,其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供试的8个金针菇菌株菌丝体培养色泽均为白色,菌丝长势中等,一级种的菌丝满管时间为7~10 d,其中金白F4、江淮1号、江山F21 3株菌的滿管时间最短,为7 d,平均菌丝体日生长量为3.02 mm;8801菌丝生长速度最慢,日均生长量为2.58 mm,满管时间需要10 d。
  2.2 二级种菌丝生长指标测定
  不同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特性见表3。可以看出,菌株8801的二级种满瓶时间最长,为46 d;菌株金白F4、F白耐温、江淮1号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量为3.35 mm,优于其他菌株,而江淮1号的菌丝长势优于其余7个菌株。
  2.3 各菌株栽培袋出菇质量统计
  不同菌株出菇质量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各菌株菌丝长势都很强,菌丝洁白粗壮,白雪金针的污染率高于其他菌株,达到4.0%,F白耐温菌株污染率为0。在出菇整齐度方面,F白耐温、F白冷房、江淮1号以及对照江山F21菌株较好,为4级。在抗斑点病方面,F白冷房和8801的抗性较差。
  2.4 不同菌株产量指标测定
  各菌株产量指标测定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8株白色金针菇菌株中,有6株生物转化率大于100%,江淮1号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到119.9%,头2茬平均产量也最高,为468 g,其次为F白耐温,生物转化率为115.3%,头2茬平均产量为443 g,头2茬平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低的为白雪金针,分别为335 g和87.0%。
  3 结论与讨论
  从不同菌株栽培后的菌丝生长情况、污染率、发菌时间以及头2茬菇产量来看,江淮1号和F白耐温菌株的综合指标高于其他白金针菇,产量、性状等指标稳定。
  白色金针菇属于中低温品种,菌丝生长温度为5~32 ℃,最适温度为21~23 ℃,4~22 ℃能分化原基,8~12 ℃子实体生长最好,子实体对光强度不敏感,在较强的散射光下仍保持白色,但除江淮1号外,其余菌株在较强的散射光下生长易开伞。因为本次试验时间在当地常温菇的生产季节里进行,试验的8个菌株子实体生长在5~20 ℃以上为正常。20 ℃以上菇体发软,色泽变黄。江淮1号能在22 ℃下维持,F白耐温略优于其他品种。其余严重发黄,变软甚至萎缩。因此,江淮1号可作为江淮地区白金针菇品种进行推广栽培。
  4 参考文献
  [1] 黄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伍明,郑林用,许晓燕,等.金针菇活性物质及其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11,30(3):6-8.
  [3] 张美玲.白金针菇不同栽培菌株比较试验[J].食用菌,2012(2):21-22.
  [4] 高淑敏.高寒地区白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研究[J].食用菌,2010(6):22-23.
  [5] 张利菁,刘绍雄,罗孝坤,等.26个金针菇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5,34(2):39-43,51.
其他文献
在移栽前1周穴浇免深耕剂,在移栽时结合浇施定根水配施生根剂,设计“免深耕剂+生根剂”“生根剂”和“常规”栽培3个处理,研究其对K326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生根剂的处理,
<正>大功率的齿轮付通常由大的直齿轮或斜齿轮组成,它们在各种重载传动系统中驱动着笨重的机器。例如在建筑业上用于拉铲挖土机、电动起重机和挖土机,应用在采矿业上有大型磨
探讨了本体姿态受控的刚柔耦合空间机器人关节运动控制及柔性振动抑制问题.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及奇异摄动理论,导出了系统的奇异摄动模型.为确保系统在未知惯性参数影响下本体姿态
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巨构式教学建筑,该文通过对国内这种新型教学建筑的空间尺度特征的分析,研究其空间尺度的三种关系。并把这三种关系作为巨构式教学建筑设计中
总结光身软香稻品种嘉58在苏州地区的种植表现,并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分析设计了一个充气可展开天线,得到初始曲面和裁剪片样式.制作了高精度的裁剪、拼接模板,并用于研制3.2 m口径天线样机.通过加工的天线调节装置,将反射器与支撑结构组装在一
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成像光谱对地观测专委会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将于2017年9月10日至13日在哈尔滨举办.会议旨在持续推动中国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会议主题包括:成像光谱遥感机理与光谱成像技术,成像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成像光谱对地观测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和成像光谱遥感与系统应用技术等.会议网站:http://www.wh
随着CMMI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在软件开发行业的普及,大多数通过CMMI3级的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建立适用的过程性能模型,以期达到预测项目目标、持续优化开发过程的目的。然而,CMMI
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室,是中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孙越强研究员,学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