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X而Y之”格式微探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i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X而Y之”格式由常项“而”“之”及变项“X”和“Y”构成。常项会对变项进行语法属性和音节上的限制,并对不符合条件的变项进行词汇压制。而变项X和Y除了在音节和语法属性上有着自己的特点之外,其顺序也遵循一定的原则。整个格式可以依据语法属性分成5类,每一小类可进行细分。
  关键词:词汇压制 位序原则 类型特征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新闻里常出现“逃而避之”“推而及之”等“X而Y之”格式。它是由常项“而”“之”,以及变项X和Y组成。但并非所有的词或语素均可以无条件地进入,整个格式对进入的成分是有所限制的。本文将通过对常项和变项的分析,探究进入成分有何特点,并对格式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特征分析。
  二、常项的考察
  (一)常项“而”的考察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而”为连词,主要表示转折、补充、目的、原因、方式、承接等关系。
  在“X而Y之”格式中,“而”也为连词,要求其连接的前后项X和Y须为谓词性成分,因此,进入格式的X和Y多为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若X和Y并非谓词性成分,“而”便会对其进行词汇压制,使之产生动作义或性质义。而这种压制也和变项的自身特征有关,变项需能激活出相关动作意义,方可进入格式,如:
  (1)为了保护地球家园,我们是要尽全力鼓而呼之!
  (2)最后放些葱粒、生抽、胡椒粉、味精之类佐料,则可勺而食之。
  “鼓”和“勺”为名词,受“而”的压制。产生“击鼓”“用勺子吃”等动作行为义。而“鼓”和“勺”是所压制出的动作义的工具,能够激活出相关动作意义。
  除了在语法属性上的限制之外,在音节属性上,“而”也有限制作用。由于“偶语易安”的心理,四音节语段更易被使用和接受。且四音节语段多由两个双音节的音步组成。“而”在格式中就起到了调节音节节奏的作用。为了满足格式对韵律的要求,连词“而”和前项X构成一个音步,“之”和后项构成一个音步,形成“X而”+“Y之”的韵律模式,因此,X和Y多为单音节成分。
  (二)常项“之”的考察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之”可作代词或者助词。在“X而Y之”格式中,“之”的功能也如此,既可作音节助词,也可作代词。在作音节助词时,“之”用来补充音节,使格式成为四字格,保持韵律齐整。在这种情况下,X和Y多为形容词成分。此时,“之”没有意义,对变项没有起到压制的作用。如:
  (3)你疯而颠之了吧你,走开!
  当“之”为代词时,在格式中常作X或Y的宾语。一般而言,只有动词才可以带宾语,所以当变项不符合这一条件时,“之”会对X和Y产生词汇压制,将其压制成动词。然而,相似性原则指出,认知或概念上相接近的实体,其语言形式在时空上也接近。所以,在“X而Y之”格式中,相比于X,Y和代词“之”在概念和形式上更为接近,更易受“之”的压制,如:避而远之、远而避之。前者的“远”压制成动词,表“远离”;后者的“远”却为形容词,修饰“避”,没有压制情况。
  三、变项X和Y的分析
  (一)X和Y的音节分析
  由于“偶语易安”的心理以及四字格所带来的韵律美,“X而Y之”格式中,X和Y多由单音节成分组成,但也有非单音节的情况,如:起而仿效之、积极而为之、包围而攻击之。
  (二)X和Y的语法性质分析
  通过前文对常项“而”和“之”的分析,我们发现,常项“而”“之”限制了X和Y的语法属性,要求进入格式的变项为谓词性成分。但少部分体词性成分受到词汇压制之后也可进入。而进入X和Y位置上的变项可以是语素、词或短语。所以,根据其不同词性,我们可以将“X而Y之”格式分成5个类型——“V而V之”型、“A而V之”型、“V而A之”型、“A而A之”型、“N而V之”型。
  (三)X和Y的位序原则分析
  在“X而Y之”格式中,除了已收录字典的成语,其变项位序已经固定,不会产生变换外,大多数的“X而Y之”由于整合度不高,结构并不似成语那般稳定,但其前后项也不会随意变换,仍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有“剿而灭之”,但没有“灭而剿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X和Y的序位遵循了构词顺序原则、顺序相似性原则、可别度领前原则和背景——图像原则。
  1.构词顺序原则
  在“X而Y之”格式中,一部分X和Y是由复合词或单纯词拆分离析而来。邵敬敏(2011)认为,若X、Y能够组合为一个词语,那么X、Y的语序基本上就跟原来词语中语素的顺序一样,即为构词顺序原则。在X而Y之格式中,原为一个词语的X和Y,大多也遵循这种原则。如:
  广而告之 笑而对之 忍而受之 禁而止之 淡而化之 冷而淡之
  上述实例中的X和Y,均由“广告”“笑对”“忍受”“禁止”“淡化”“冷淡”等复合词离析拆分而来,顺序没有发生改变。这一现象也符合人的认知心理,这些词语都是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其顺序是人们熟知的信息序列。若新格式的信息出现顺序不符合原来的提取顺序,则会增加提取和理解难度。
  2.顺序相似性原则
  在格式中,大部分X和Y并非由词拆分而来,但也不是随意排列,遵循着顺序相似性原则。吴为善(2011)指出,顺序相似动因突出地体现在时间顺序上,即叙述的顺序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有关,并且时间顺序观念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和根本的观念之一。反映在“X而Y之”格式中,即X所代表的动作或事件先于Y发生,具体如下:
  (4)人们在店里吃寿司,是围桌而聚,中间一碟子酱油,纷纷蘸而食之。
  (5)营养专家凯瑞明确表态,对味精畏而远之。
  (6)凡一切庸熟、陈旧、浮浅语,须扫而空之。
  在遵循顺序相似原则的情况下,X和Y可以表示发生时间有先后的两个动作,如:“蘸而食之”。也可表示一种因果联系,如:“畏而远之”。还可以表示动作—致使结果关系,如:“扫而空之”。   3.可别度领前原则
  当X和Y处于并列关系,语义相近或类似时,其排列顺序往往遵循可别度领前原则。陆丙甫(2005)指出:“如果其他一切条件相同,可别度高的成分前置于低的成分”。而从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来看,有形的比无形的更容易感知和辨别,所以有形位于无形之前,信息处理量少的更易于提取,所以信息处理量少的位于信息处理量大的之前。在“X而Y之”格式中,X的可别度一般高于Y,如:
  (7)专制政体不知不觉地使民众“弱而愚之”。
  (8)提出的问题大而化之,分析的原因大而空之,提出的对策大而无用之。
  (9)那也不过是大而泛之的道理,若无具体手段,如何知其效果?
  “弱而愚之”中,“弱”是可以用双眼辨别的,是有形的,但是“愚”需要通过接触才可以得知,是无形的,可别度领前,故“弱”先于“愚”。“大而空之”“大而无用之”“大而泛之”中,“大”指对象涉及面广,这可以通过视觉进行感知,而“空”“无用”“泛”都需要对事件进行思考和时间才能得知,信息处理量多于“大”,所以“大”在前,“空”“无用”“泛”在后。
  4.背景——图形原则
  X和Y的位序除了遵循以上3种原则之外,还遵循背景——图形原则,特别是在“而”表修饰关系的类型之中。刘振平(2014)曾对状中结构的组合顺序进行过探究,结合他的观点,笔者发现,在“而”表修饰的“X而Y之”结构中,前项X起到辅助修饰作用,相当于认知上的背景,为后项提供一个参照性的背景成分,后项Y在整个格式中起到主导作用,相当于认知上的图形,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参照物在语序上先于目的语的原则”。(刘宁生,1995)
  (10)初时可能坚辞不受,继而就半推半就,最后笑而纳之。
  (11)袅袅娜娜地出入于政治系三年级教室,立而望之者不少。
  在例句中“笑”“立”为后项动作“纳”“望”提供辅助背景,依照背景——图形原则,应该位于前项位置。
  虽然X和Y大多遵循上述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并不绝对,只是说明X和Y在进入格式时的一般倾向。在“X而Y之”格式中,有些X和Y可以互换且不会导致语义上的变化,如:“大而广之”——“广而大之”;“避而躲之”——“躲而避之”等。但是出现这种情况时,X和Y及常项“而”也有一定的限制:在词性上,变项X和Y一般同为动词或形容词;在语义上,也相同或相近。常项“而”往往表示并列。整个“X而Y之”多用来强调某种状态或某种动作。
  四、“X而Y之”格式的分类及特征分析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根据X和Y词性的不同,将其分为5种不同类型,这些类型除了词性不同之外,也有各自的特征,具体如下:
  (一)“V而V之”型
  在“X而Y之”格式中,变项均为动词性成分充当的“V而V之”型,数量最多。由于“V而V之”格式多用来说明动作行为,所以进入该类型的动词须有动作行为义,而表示可能或必然义的能愿动词,由于动作行为意义较弱,并不进入该类型。根据所进入的动词性成分的意义,可以将这类型分成三类:一为表示具体动作意义;一为描述人类情绪意志意义;一为表示抽象动作意义。如:
  具体动作义:剿而灭之 追而杀之 炒而食之
  情绪意志义:畏而敬之 敬而爱之
  抽象动作义:统而合之 归而纳之 归而结之
  (二)“V而A之”型
  在“V而A之”类型下,V为动词性成分,A为形容词性成分,“而”多表示补充说明之义,此时,V表示具体动作义,而A补充说明V这一动作所导致的事物的结果或者V这一动作的自身变化。由于A表示动作的结果或者变化,是有一个变化过程在内的,“其所指有一个随时间展开的渐变过程,可以有起始点、终结点和续断”,“过程的结束便产生一定的结果,从而进入另一种性质”(张国宪,1995),多为动态形容词。如:“扫而空之”中,“空”充当补语,表示整个事物是从“不空——空了——空”。根据A的不同语义,可以将整个类型分为表示施事预期结果的预期结果型,表示动作自然结果的自然结果型,以及表示动作自身变化的自身变化型,具体如下:
  预期结果型:打而胜之、攻而散之、扫而空之
  自然结果型:扩而大之、缩而小之、分而散之
  自身变化型:积而久之
  (三)“A而V之”型
  在“A而V之”型下,前项为形容词性成分,后项为动词性成分。“而”多起修饰作用,前项A通过“而”修饰后项V所涉及的不同层面,相当于状语成分,多为“均质的、缺乏内在的自然起始点和终结点”的静态形容词(张国宪,2006)。从意义上分析,这些形容词也可以分成描述性和限制性两大类,并可在根据A所修饰的层面不同,进一步划分。具体如下:
  限制性——限制动作变化本身:古而有之 早而有之
  (四)“A而A之”型
  在“A而A之”类型下,前后项均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之”在“A而A之”类型中为音节助词,所以整个格式可以看成“A而A”。在此类型下,根据前后项形容词成分的意义联系,可将“A而A之”格式分成以下三类:
  1.前后项意义相近,起强调作用类:疯而癫之、隆而重之
  2.前后项没有直接意义联系,起并列说明作用类:久而多之、大而空之
  3.前后项意义相反,起抽象说明类:小而大之、实而虚之、虚而实之
  (五)“N而V之”型
  “N而V之”在整个格式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只有3例,如:“鼓而呼之”“火而化之”“勺而食之”。在该类型下,N会被“而”词汇压制,产生相关动作义,这也要求N要有具体实义,多为具体事物名词。抽象意义的名词是不能进入该类型的。
  五、结语
  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格式,“X而Y之”由常项“而”“之”以及变项构成。“而”为连词,“之”可为代词或者音节助词,都对进入的变项进行限制,对不符合的X和Y进行词汇压制。且由于“偶语易安”的心理,进入格式的X和Y多为单音节成分,多音节成分也可以进入。在语法属性上,X和Y可以是语素、词或短语,多为谓词性成分,少量的体词性成分也可以进入。在X和Y的顺序上,变项遵循构词顺序原则、顺序相似性原则、可别度领前原则和背景——图像原则。而“X而Y之”格式可以根据词性不同分成5类,每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根据语义再进行细分。
  参考文献:
  [1]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1).
  [3]刘振平,赵旭.形动组合顺序的认知理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5).
  [4]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中国语文,1995,(2).
  [5]邵敬敏,崔少娟.“一A一B”框式结构的位序原则及语义[J].当代修辞学,2010,(4).
  [6]张国宪.现代汉语的动态形容词[J].中国语文,1995,(3).
  [7]张国宪.性质、状态和变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 石文丽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83)
其他文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与臭地利阿尔卑斯-亚德里亚大学跨学科研究与培训学院联合主办,奥地利阿尔卑斯-亚管里亚大学学术交流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承办的2011年度奥
本文介绍了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校区的整合式课程“临床医学基要”(Essentials of Clinical Medicine,ECM)的历史、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安排、学生课业评价、课程管理与改进、课
在国外广泛实施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估,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经济原则引入评估活动,把评估结果和教育经费直接挂钩。本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四国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估进
随着雷达、红外、激光、毫米波深测技术和精确制导等智能武器的出现,使飞机、坦克、舰艇等兵器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受到威胁,于是运用了各种隐身技术的隐形兵器应运而生.这
总装备部1999年度科研试验部队军队级科技进步奖评审日前结束,共评出一等奖项目20项,审核通过二等奖项目99项.
各位代表、同志们:非常感谢电子工业部、人事教育司和国防科技工业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邀请我参加本次专题研讨会,使我又能与在座的新老朋友聚谈,并获得再次学习大家在继续教育
江南机器厂二分厂(简称江南二厂)抓住继续教育这一契机,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在培训人才、开辟市场、提高效益方面饱尝甜头.他们通过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对各类干部进行新观
摘 要:指类句中的指类成分,在指类句全称量词辖域的作用下,进行空间概念实体的整合,形成辖域下的映射,构成命题判断,在语篇中形成概念实体的心理表征。作为语法标记的全称量词,对指类成分中的主题堆栈进行选择,主题的关涉性和可及性是选择依据。指类句命题判断之间逻辑语义关系,体现为命题和命题之间的蕴含、规约和衍推关系,达到概念解码和意义识解的目的,从而在微观层面促进语篇的连贯功能。  关键词:指类句 全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