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南印象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江南。不同时代的人心中,也有着不同的江南印象。说起“江南”,你又会想到什么?一起跟着《现代苏州》来看看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的江南印象。
  沈大锷,40后江南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抹不去的情结
  沈大锷是一个老苏州,40后,说起来沈老还是记者中的前辈,退休前就职于苏州日报社。他做了一辈子记者,参与了《城市商报》的创刊,现如今退休后与全国各地的老知青一起创建了知青网,虽已接近耄耋之年,仍然负责着知青网的编辑、摄影等工作。
  “我很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这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让我深入城市肌理,用心记录我眼中最美的江南。”沈大锷说。
  沈大锷曾经插队做过知青,有十年时间下乡在苏北的黄海农场,正是这十年的光阴,让他更加知道,“江南”是自己身上永远抹不去的情结。
  小时候的沈大锷居住在古城区金狮巷4号,在他记忆中,江南是那落满银杏叶的长街,是那人家尽枕河的窗沿,是载满新鲜蔬菜船家的叫卖声,是有着西瓜船的夏天,是在小弄堂里孵太阳晒棉被的冬天……
  “记得小时候,打开家里的后门,就是可以下河的台阶,我们在后门买菜,捉鱼,摸螺蛳,捞红菱,即使现在我早已搬离那里,也总是会带着我的相机来到这里,来道前街转转,在饮马桥兜兜,现在的古城区更美,苏州古城保护做得非常优秀,根据原貌修建得很好,现在的金狮河沿也更加干净整洁。我认为,水是江南的灵魂,即使是黄梅天,蒙蒙细雨下,苏州一下子化身为烟雨江南,水让这个鱼米之乡的一切有了生气,有了韵味。” 沈大锷感慨道。
  “生活在江南,生活在苏州,很幸福。只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方能懂得。就拿吃来说吧,苏州吃的是时令,一年四季都有盼头,现在是吃鸡头米的季节,再过一阵子该吃酒酿饼了,蟹脚也开始痒了,我觉得生活在这里,人都能更长寿一些呢。”
  钱秋萍,50后江南是一股烟雨柔美的闺秀气息
  祖籍浙江的钱秋萍出生在上海,家中排行老末的她,1969年初中毕业跟随家人来到了苏州,一家人就住在观前街旁的颜家巷。
  钱秋萍坦言,刚来到苏州,面对着小桥流水人家,再回想自己居住了15年的十里洋场,这个江南初印象可谓是“破旧不堪”。“当时来到苏州,马路窄小,几乎没有任何高楼建筑,全是低矮的平房布局在各个小弄堂里和小河旁。现在的新区、园区在那会儿,全是一片荒芜,当时来到苏州,说实话是很有落差感的,觉得来到了乡下,买东西都只想回上海。”
  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钱秋萍渐渐融入苏州,领略到了真正的江南生活。“自古江南人就特别会生活。在苏州这么多年,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精致生活。苏州人把匠心这一词融入了各行各业,吃穿住行,我在上海就没有吃到过比苏州好吃的肉月饼,苏州人很擅長一门心思做好一件事。”
  在苏州上完高中的钱秋萍,便进入了苏绣厂,成为了一名绣娘,一做就是34年。“江南的苏绣,在漫长的发展中,已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刺绣文化内蕴,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
  在钱秋萍眼中,有着两千年历史的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婉柔美。一片丝罗轻似水,飞针走线夺天工。一针一线的苏绣,绣出了江南人的婉转情思与人间草木,是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
  “这34年的绣娘生涯,对我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江南人,现在无论我做什么,我的孩子们都说我仿佛裹挟着一股烟雨柔美的闺秀气息。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江南气质吧。”
  苏学谦,60后江南是一方为人津津乐道的颐养福地
  说来很巧,老苏来苏州说苏州。苏学谦,国寿嘉园(苏州)养老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七年前,他选择苏州作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并且举家南迁定居苏州。之前来苏州都是来去匆匆,苏学谦对苏州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和“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种意象是“只知苏州好,不知苏州妙!”
  2014年春天再次来苏州,苏学谦便只想定居此处。“与友一同喝沙洲优黄,饭后同游山塘街,微醺中体验‘月中杨柳,水边楼阁,犹自教歌舞’的曼妙;随性走进一家茶馆,品得明前碧螺春,茶茸轻舞嫩绿蜜香,店主说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吓煞人香’;最尽兴的是第一次现场听苏州评弹,从‘太湖美’‘枫桥夜泊’到‘杜十娘’‘姑苏行’,虽听不懂吴侬软语,但评弹的腔调让我深深折服。这就是让人魂牵梦萦的江南。”
  七年间,苏学谦慢慢品味苏州,韵味厚重的平江路、霓虹璀璨的金鸡湖、灯火通明的月光码头、渔火点点的枫桥夜泊、霞衣扮妆的阳澄湖色……古韵新风的苏州呈现的不仅是一幅幅美丽画卷,更是文化积淀和人文情愫。
  苏学谦现在从事的是金夕阳的养老产业。“这不仅是播撒爱心的事业,也是拥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产业。国寿有缘拥抱江南,拥抱阳澄湖,未来这里一定是宜居颐养的福地!”
  陈江南,70后江南是一处人人想要终老的地方
  就连名字里都带着“江南”的人,注定了这一生和江南都绑在了一起。
  陈江南,中国珠宝协会理事、国家高级玉雕师、苏州雕塑协会副会长,出生在烟花三月的扬州,2005年来到苏州,在狮子林旁创立了自己的“江南玉雕工作室”。她说,苏州是自己想要终老的地方。这里的江南,独一无二。
  “我的理想就是有份自己热爱的事业,然后陪伴孩子一起在江南长大。”陈江南迷恋着粉墙黛瓦,也酷爱黑白灰。苏州的小巷子,青石铺成的路上,随处可见古迹,恍如隔世,空气里飘荡着古人笔墨残留的气息。
  “我从事的是雕塑行业,我们业内人会讲到一个‘场’字,我爱极了苏博的‘场’,这是我眼中江南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氛围中,感觉自己设计的作品也一样有了灵气,孩子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滋养,为成长奠定了审美基础。苏州古城世界仅此一座。这也是我果断放弃钢筋水泥回到古城区居住的原因。”   陈江南还特别喜欢江南的雨天,在她看来,雨中寂寥的雨巷也是江南的另一种“场”,每逢雨天,她都会感慨:于碧胜长天的春水间,可曾眠听江南雨婆娑?
  最近半年,陈江南在虎丘上艺术鉴赏课。每次走进虎丘大门,她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随处可见古人的神来之笔,唐寅、颜真卿等题的字行云流水,陆龟蒙的祠堂映衬着周边的大片竹林,这次课程结束,我考虑在竹林办个展。在如此风雅的地方举办展览,闭上眼睛甚至都能感觉到干将和莫邪都来看我们的展出,真是快哉!可以生活和工作在这样一个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江南城市,我很感恩。”陈江南由衷地说。
  连珍麟,80后江南是一幅值得反复描摹的水墨画
  80后的连珍麟是满江红家居馆、苏式生活体验基地的馆长,他来自福建,在苏州生活了将近20年。同样是生活在水畔,和大海的磅礴相比,连珍麟更喜欢江南小桥流水的那份静谧,还有那夕阳西下湖泊里的渔舟唱晚。“我对江南的最初印象便是惬意、小资,它安静得就像一幅画。当我驱车去东山的时候,路过太湖,那片广阔却又带着祥和,芦苇飘动,水鸟盘旋,水乡之美,淋漓尽致。我感觉苏州处处都是画框,任何一个角度,都有着最美的江南景。”
  连珍麟告诉记者,自己的满江红家居馆来苏州已有九年,最早开在竹辉路,背后便是烟火气十足的带城桥畔。那时候他经常路过河畔,能看到拎着菜篮子的人们邻里间互相打招呼,穿着汗背心的爷爷悠闲地遛着狗,还有阿姨在河边洗拖把……来自水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好似一幅迷你简约版的姑苏繁华图。
  人人皆道江南好。诗画江南,弥漫着沁人的馨香。绸缎一样细软的气息里,绣满了淡淡的惬意,缀满了多情的文字。任风云变幻,时光荏苒,苏州依旧展示着江南的美轮美奂。从事古典家具行业的连珍麟骨子里深爱着粉墙黛瓦、深宅园林,它们错落有致,看似随心所欲的布局中却有着独特和谐的美感,它们代表着江南的雅致生活。
  “苏州自古是江南富庶繁华地,一处处保护完好的石牌坊、古建筑、青石板路都轻声地告诉我们这是一座历史脉络完整,没有经历过战乱的城市,很多像苏作这些传统行业得以留存。而我们也希望将江南这份独具韵味的精致生活文化用家具的方式延续和传承下去。” 在连珍麟看来,苏州人很擅长“造景”,无论是从名满天下的园林,还是高品质的居民小区,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移步换景的画面感一直是苏州人十分在意的。“古代有诗词文人,现在有优秀的设计师,大家所做的都是竭力将这份江南背景下的精致生活精神传递出来,这也是我们打造苏式生活体验基地的初衷。”
  方子琪,90后江南是一种让人憧憬的美好
  来自北方的姑娘方子琪,因上大学来到了苏州。第一次来到这江南之城,方子琪一下子明白了父辈们口中那种令人憧憬的美好江南。
  郑愁予说:“我打江南走过,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随意,古典的梦里水乡,风姿绰绰。但千年苏州也拥有另一种气质,那是古典与现代的一种交相辉映。
  “苏州柔软婉约,却又心有猛虎,既有古城温柔婉约恍如世外桃源的慢生活,又有接轨国际大都市布局的园区、新区等。古城里小桥流水人家,古城外,‘国金中心、东方之门’等让世界为之惊艳的建筑不断涌现。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年轻人纷至沓来。”方子琪坦言,当年高考分数出来有好几个大学可以做选择,但自己因为偶像林俊杰的一首成名曲“江南”,对于江南区域甚是憧憬。再加上父辈们的“循循善诱”,自己便毅然决然来到了苏州,现在方子琪就职于新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苏州也安了家。
  “苏州真的有林俊杰那首‘江南’中的那份心醉。我是一个北方人,对江南的烟雨感到格外新鲜,也很钟情。即使无雨,苏州的空气中也弥漫水气,似雾似烟,隐约若现,我觉得烟雨江南,似隔帘探花,似触非触。如若苏州这一片清幽之境少了这细雨轻烟的笼罩,便也映不出那股神秘。所以我格外喜欢苏州的黄梅天,虽然我知道很多本地人对它很头疼。”
  程俊彦,00后江南是一首幸福的摇篮曲
  作为一个“蛋蛋”后,程俊彦可以说是“别人家孩子”的代表。今年正上六年级的他,是山塘中心小学的大队长,连续十届的全优全三好,还是“江苏省好少年”“新时代姑苏区十佳少年”。
  苏州是小小的他心中的全部江南。“这里有园林、有古镇、有街巷,有文化、有历史 ,还有很多的故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周末、节假日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到各式各样的园林和古镇游玩。所以,我早早地就懂得‘旋种芭蕉听雨声’‘人家尽枕河’等诗句,因为我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诗句的理解也就更快,更透徹。”
  在程俊彦眼中,自己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很有文化自信和注重历史传承的地方。从二年级开始,他学习活动中就多出了一项“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要求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打卡苏州的园林、博物馆、美术馆等场地,寓教于乐,在参观过程中吸收知识,最后再答上一个问卷,在“通关文牒”上就可以获得一章。
  “苏州用这种方式让江南文化的因子潜移默化地注入我们的心底,还给爸爸妈妈提供了更多高质量陪伴的机会,我特别喜欢这种形式。”
  学霸程俊彦还是一个“植物迷”,他醉心于江南的各种植物,“桂花、紫藤、结香、碧桃、芭蕉、南天竹……苏州一年四季植物不断,它们也都有着婉约优雅的气质。它们布满了园林,小巷,校园,把这些地方装饰得温柔可人。每每看见这些植物,或是闻到它们的香气,顿觉幸福。”
其他文献
根据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电竞用户已经突破4.54亿,电竞整体市场价值超过1000亿元,而这个数据在2021年预计会达到惊人的1600亿元。中国电竞产业更是成为全球产业中最有动力的板块。  早春时,阳澄湖畔,新朋旧友,温酒等客来。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书写属于LNG的全新的故事。  去年底,LNG(李宁)电子竞技俱乐部正式宣布,从重庆到苏州,将主场更为苏州阳澄国际电竞馆。至此,苏
期刊
暑假已过去一半,天气依旧闷热,闲而无事,于是整理行装,登上列车,向西部行去。  从江南出发,三十多小时到嘉峪关,烈日当空,关城立于荒漠中,泛着金黄的光亮。时近正午,四周人迹寥寥,景致苍凉。登上城墙,无甚可看,有男子招揽射箭,停下脚步。弓箭甚是简陋,用力拉满,对城下稻草人胡乱一射,居然命中,摊主见状奉赠两箭,惟兴致已尽,摆手谢却。  嘉峪关乃顺道一游,出关继续西行,敦煌距此近四百公里,坐火车颇费周折
期刊
还记得在今年疫情逐渐好转的四月,出现在苏州各大媒体版面,甚至上过央视的,那座点亮人心的“我和我 ——城市灯塔”吗?  春天的园区文博广场上,一间明亮的装置艺术玻璃小屋正式点亮,这座城市灯塔将24小时亮灯,用 240 名普通苏州人的励志故事,为这个城市里前进的人们设下一处心灵的港湾。而灯塔装置的设计者,正是今天我们的主角——赵智峰。  他可能是苏州大学生中第一个创业的  眼前这个年轻的中年人来自山西
期刊
虽已入秋,但却暑热不减。你可能需要一些清凉小物来降降温。  盘扣团扇,别有一番雅致清凉  盘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大约和旗袍是绝配。用布条盘织成各式花样,称为盘花。时至今日,盘扣早已不是连接衣襟的专属用品,被很多人玩出了新花样。来自“旗艺”的设计师,把盘扣和扇子混搭在一起,那份手作的精致,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闻香桑葚团扇,全手工制作,用传统盘扣的方式盘出一只蝴蝶、树干,用缠线的方式缠绕出片片绿
期刊
相信最近大家就算没玩《江南百景图》,也被它的表情包或热搜话题刷屏了吧!《江南百景图》中的沈周、文徵明这些角色集齐了吗?不少人就是被游戏中精美的江南美景所吸引,要知道这些画面大多取材于名家名作。换一种方式欣赏名作,这也许就是这款游戏所隐藏的属性吧!  近距离的欣赏名人名作,品味江南百景的美妙,还有个好去处,吴中博物馆在9月28日至12月27日期间,将推出为期三个月之久的“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
期刊
苏州的文化、苏州的美景、苏州的人文,总是令人向往。舞台上、荧幕里,那一幕幕精彩的表演,那一帧帧惊艳的画面,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这些独一无二的江南好风光。  那些舞台上的精致江南韵味  “哎呦,两位听口音是北方来的吧。你们不知道,苏州最近闹旱灾。要是平时讨两碗水喝喝,小事一桩。再说,泡茶待客,一向是我们苏州人规矩……”这是苏州滑稽剧团《钱笃笤求雨》的其中一小段,剧中主演之一、苏滑名誉团长顾芗信手拈来
期刊
“夏末秋初,苏州的天高起来了,云白起来了,水清起来了,风也舒朗起来了,正是‘来了就舍不得走’的最美时节。”这是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调任前写下的一句感慨。  天堂苏州,难说再见。在蓝绍敏眼中,苏州是昆曲评弹吴侬软语的低吟浅唱、是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清旷迂回,她是清晨平江路上的自行车铃、是傍晚渔洋山顶的漫天红霞,她是长江的奔流不息、太湖的烟波浩渺,她还是都市的广厦林立、不息的深夜繁灯…
期刊
文化源于生活,并不断在生活中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一例外都打上了国人生活的烙印。在生活中复兴文化,传播文化,让文化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或许是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汉服复兴亦是。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通过恢复传统节日与传统礼仪,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等,将汉服运动一次次地推向大众与现代生
期刊
每年暑假,暑托班、辅导班如火如荼。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而非荒废掉的暑假,不仅是家长们的心头大事,也是社区的关注重点。基于此,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色里程社区打造了社区学院,通过开展一系列娱乐与教学结合的课程和内容丰富的活动,为辖区内的孩子们打造暑期乐园,也成为社区小康生活進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科学中探索世界  今年,金色里程社区再次以科普为主题,开启以科学实验探索世界的暑期系列活动序幕。一
期刊
地处古城区中心地带,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多、人口结构复杂、群众诉求多元,为更好地服务民生,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小康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金阊街道探索实行了“党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模式,通过成立10个联动支部,将“支部建在网格上,网格建在社区里”,打造出具有金阊特质的“行动支部2.0”版。  啃下硬骨头  尚义桥西、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东侧,30处违法建筑已有约20年历史,时间久、数量多、情况复杂。桃花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