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影响生命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英国约克大学硕士,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助理教授。出版著作有《自由人的平等政治》、《相遇》等】
  
  在中大,他是有点“反常”的老师。
  改论文,给学生回信,往师生间的《政治哲学对话录》里增添新内容,或者著书——这是他每天从深夜到东方露白的工作内容。
  他在新著《自由人的平等政治》里说:“写作于我从来不是轻省的事。我一向将教学放在首位,因此本书大部分文章,都是在繁忙教学之余断续写成,那份吃力不足为外人道。”
  他的学生评价他,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远远超出一位教师应做的。
  他的朋友梁文道评论他说,他是一个十分“反常”的人。因为在教授都成了论文机器与行政人员,劳形于资金申请与工作报告之间的今天,他却执教鞭始,就开了网上讨论班,和他的学生大谈政治、哲学与人生,而且谈得十分严肃深入。甚至还把第一批讨论成果编成《政治哲学对话录》一册,约五十万字,自费印刷三百本,留给学生当纪念。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与周保松教授相识源于领袖培育计划。周教授负责我们的政治哲学课程。在派发的课程大纲的封面上,他用斜体字写着: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living.——Socrates."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第一句话,也是他在教学中贯穿始终的命题。
  政治哲学的第一节课,我们读的是哈佛校长DrewGilpinFaust在200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这篇演讲缘于这位身为历史学家的校长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年超过一半的哈佛毕业生涌向了华尔街,从事金融、咨询这些高薪厚禄的工作(正如多数香港学生所渴望的一样),但是,这些貌似令人艳羡的精英学生却很困惑——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些职业?因为有钱吗?高薪的职业就代表有意义的人生吗?
  这也是周教授希望我们反省的问题:成功的人生与有意义的人生并不是同一回事。作为教师,他从不以分数、职位、薪金的高低来衡量谁是他的得意门生。在他眼中,值得骄傲的人生是“活得自由,活得正直善良,有信心行自己的路,懂得享受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并且对生活、对他人有一份基本的尊重和关怀”。
  领袖培育计划中,周教授的课程很短,那短短的六个礼拜中,我们究竟读了些什么理论、什么著作,现在也差不多忘却了。但是,一种模糊的理念却留了下来:对建制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反省,对不公义的愤怒和对弱者的怜悯,对个人角色的重新定位。模糊,却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思考路径。
  
  教学与生命融为一体
  周教授大学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在他的身上,我们总能感受到钱穆先生那一代人传承下来的“士”的精神。“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这是60年前钱穆先生撰写的《新亚学规》第一条,周教授仍能背诵。
  周教授要求我们全文阅读柏拉图的“Apology”(《苏格拉底的自辩》)。课堂上,他讲述苏格拉底如何在死亡面前坦然自陈对真理与德行的坚守,仿佛身临其境;他也会为我们大声朗读洛克、鲁索等启蒙思想家的经典选段,激昂却饱含一颗真诚的忧患之心。
  最后一个课时,周教授邀请我们去他家里看电影,《LionsforLamps》(《狮入羊口》)。周教授喝得微醺,我们在酒精的作用下任思想天马行空——我们畅谈个人责任、公民社会和民主。似乎这是我们第一次积极讨论却不是为了课堂参与分数,只是为了思考、表达。
  第二年的夏天,领袖培育计划安排我们去伦敦游学两个星期,周教授自告奋勇陪同前往。伦敦是周教授当年求学之地,他总会为我们寻访那些被旅行指南忽略的风景:他带我们去大英图书馆看《大宪章》原稿;去伦敦大学的校园瞻仰功利主义鼻祖的遗体;去查令十字街寻访那些地下室里的二手书店(这些书店可是当年还是穷学生的周教授的阅读宝库);他也会带我们去唐人街品尝他最爱的烧鸭饭;或者在看完音乐剧的深夜,自掏腰包,请我们去酒吧里暖暖身子,一边饮酒一边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趣事。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周教授在学术上对我们有很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阅读大量政治哲学著作,甚至是原文阅读John Mill的“On Liberty”,周教授也会带着我们一句一句品味John Locke的经典;期中期末要求我们各交一份三千字的论文,周教授会耐心地教我们立论的结构和引用的格式,逐字逐句地批改我们的功课。
  如此的认真似乎是一件让学生和老师都吃力的事。还记得自己为了写周教授的论文,去图书馆翻看那些纸页发黄的硬皮大部头书,一字一句推敲那些写于上世纪初的晦涩英文,一连几天在夜读室挑灯夜战至东方发白。而周教授也不轻松,一个班的论文足有六十多万字,他得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亲自改完,细细阅读,慢慢批注,而不假手助教。周教授坦言,这个时代的大学,越来越不重视教师“教”的责任,却更看重著述出版或是申请研究经费。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倾尽心力,他深知,“写论文的目的,主要不是用来评核成绩,而是严谨的学术训练。如果布置简单的作业,老师省事,学生省事。但是省事,学生还怎么学会思考呢?读书没有快捷方式,只能一步一步认真地走。”
  周教授说,他看重“老师”这个身份,觉得这个身份承载着很重的荣誉和责任。“学生一年级初进来,什么也不太懂,经过三年的读书思考,整个人就会不同。好的教育,一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规划人生;二是让学生日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好的作用。”通过学生,周教授看到自己的付出带来了等比级数一样放大的作用。“你越花多心思,学生的收获就越大,日后对社会就有好的影响,你完全不会觉得虚无。”虚无,就是人觉得自己活得没有价值,不知道生而为何。他说,作为老师,看着学生的转变,“较自己的个人成就更重要,远远超过我出版了多少本书带来的满足感。”
  
  后记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教育的意义,是人文精神的传承。我曾读周教授的文集《相遇》,其中有一篇他怀念恩师陈特先生的文章,写得很是感人。文中回忆,“陈生(指陈特先生)后来不止一次告诉我,他自己的哲学启蒙老师,是唐君毅先生。……陈生一生受唐先生影响至深,每次忆起这段经历,总有不胜感激之情。而我总是笑,却没告诉他,我很能明白他的心情。”每读至此,总是不胜唏嘘。因为我,也渐渐开始明白周教授的心情。从钱穆、唐君毅先生,到陈特先生,到周教授,再到如今的我们,新亚的精神、中大的人文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虽然时代飞速变迁,学问已然不同,但是那些值得坚守的价值,正直、自由和正义,却慢慢融进我们的生命中。
  
  
  周保送:对话中学生
  张瑞
  ●关于学习
  只是在某个年龄,
  某些书才会进入你的生命
  最好的中学教育,绝对不是考试。
  分数最高的学生并不就是最优秀的学生,大学里成绩最好的,往往也不是日后成就最高的。这说明考试是一种游戏,这个游戏规则别人帮你定了,考试得好,只是说明懂得玩这个游戏。但这只是一个游戏,游戏不等于人生,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所以,中学生活,不要将所有时间放在考试上。一个人把所有精力放在考试上,其实是一种浪费。我自己读中学的时候,最快乐的是看课外书的时候。我读了很多课外书,读历史、读文学……我人生大部分的底色,都是这些东西支撑的。你若问我考试的东西对我后来的人生有什么影响,真的很少很少。我不是说成绩不重要,毕竟你的前途离不开它。但在安排时间时,要知道有另一些东西也很重要。至少,你要花时间读一些很好的书。很多人说,我可以把书放到大学以后再念。可是人很奇怪,只有在某个年龄,某些书才会进入你的生命。过了那个年龄,你可能就读不进去了。比如小学生爱看神话、哈利波特,但是到我这个年纪,就没法看了,因为心境不同了。那会很可惜。因为最重要的人格教育,其实是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这些进入你生命的书来完成的。而人格教育,对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很重要。你的人生好不好跟你赚多少钱、获得多高的职位,没有必然关系。一个美好的人生,是你要觉得活得幸福。但什么构成幸福的生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你有没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举例说,活得幸福,一定要生命中有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感受爱和爱人的能力。所以,在年轻的时候,让自己多看书,看那些会令你感动、令你忘我的书,让自己进入那个世界,也让那个世界进入你的生命。
  
  ●关于大学
  自由地追求知识、培养心灵、
  努力思考和认真生活
  大学教育不是只为了一纸文凭,方便日后好找工作,而是令你成为懂得思考的人。这是所有问题的起点。不懂得思考就没有办法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如果读完大学,你仍然只会人云亦云,仍然不能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那这个教育就是失败的。人之为人最重要之处,是有反思意识和价值意识。这些意识愈得到发展,人愈自由。而人愈自由,才愈能知道自己想过什么生活,愈能感受到生命的天空海阔。
  进了大学,不要再用中学思维来想问题,不要再用考试高于一切的思维压过你的生活。大学也不是职业训练所。大学几年,在每个人的人生,理应是最自由、最快乐,创造力最好的时候。中学为了考试而读书,毕业为了老板而工作,只有大学生活才相对自由自主,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所以不要纯粹为了考试而读书,而要自由地追求知识、培养心灵、努力思考和认真生活。这些东西看似虚无缥缈,却最有价值。所以,每个大学生手上拿的都是一样的毕业文凭,但在大学中收获多少,日后走上怎样的路,却是人人不同。这个不同,是文凭上看不到的。
  
  ●关于专业
  人生只能读一次大学,
  最好是读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人生只能读一次大学,最好是读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不然就是浪费大学、浪费生活。我知道,很多人会从务实的角度来考虑专业选择,尤其是那些看来易赚钱的热门专业。这无可厚非,但人生有不同的路,不见得同一条路适合所有的人,也不见得这条路走下去你就一定活得精彩。
  当年我上大学报考的时候,同样经过现实和理想的撕扯,最终向现实屈服,上了经济类的专业。但是大学两年,我一直在挣扎,觉得不适合自己,最终在大三时选择了转专业,转到哲学。很多人问我后不后悔?一点也不。能够读自己喜欢的书,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我觉得很幸运。任何选择都有风险,没有人保证你的选择一定会令你成功,但在面对重要选择时,我们最好认真问问自己:我想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人生?记着,是“我”,不是别人。
  我选择专业时面临的挣扎,绝非个例。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包括我的学生。我觉得很可惜,因为在理应最美好的大学时期,他们活得不自在。人要过得自在,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在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发挥自己的才能天赋。比如你精于弹琴,你在弹琴时最忘我、最享受,但有一天有人说弹琴不能赚钱,所以你必须放弃。想想,这多可惜,因为你从此就失去生命最美好的一些东西。这其实是没好好善待自己。我当然明白现实的许多考虑,我也不是要大家做理想主义者,不考虑饭碗。但是,有时过于现实,反而得不偿失。你本想过得幸福,所以才反复计算,结果却挑了一条不适合的路,不是很可惜吗?
  
其他文献
“港式”是一个很流行的词语,港式点心、港式电影、港式夜景……确实,香港虽然小,却有着一种深刻且独一无二的“港式特色”。香港教育学院作为香港唯一一所培养教师的公立大学,旨在培养符合香港社会的,优秀、专业、全能、高效的,具有原汁原味的“港式”教师。  若你是一名中文系学生,入校时,你会发现学校对英语能力要求很高。不仅录取时,有英语必须在110分以上的硬性规定,入校后也要必修英文课,并要在毕业前参加雅思
期刊
香港理工大学包括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建设及地政学院、工程学院、医疗及社会科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以及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八所学院,提供非常多元化的课程。而不论是什么课程,理工大都强调其“应用性”,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益于这样的办学理念,1994年至2007年间进行的四次独立调查均显示,理工大的毕业生被视为“最受雇主欢迎的毕业生”。  就拿理工大名列世界第二的酒店及旅游业管理
期刊
若论起香港浸会大学的占地面积,随便从国内学府中挑一所出来比比,浸大一定都羞得抬不起头来。这也并不奇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大部分的地区都是严禁开发的保育山地,剩余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能腾出一块地方修建校园本非易事。  所以,浸大最吸引我的并不在它的规模,而在于它的文化。浸大校名中,“浸会”二字(英文Baptist)在圣经里意为“施行浸礼”。作为一所有着基督教背景的学府,浸大一直将“全人关怀”作为学校
期刊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助教到老师,读书、做研究、工作,循环不息。就这样,三十年的岁月便悄悄溜走了,而且还是消磨在同一地方——香港大学陆佑堂。自己偶尔回首,也不禁有点难以置信!  巍峨雄伟的陆佑堂大楼,庄严地矗立于半山薄扶林道和般含道之间,敞开怀抱,像在呼唤着莘莘学子的前去。山路是蜿蜒崎岖的,就如求学之路难行,更何况要进入香港的最高学府,非得加把劲才能挤进“明德格物”之门哩!  陆佑堂是香港大学的主楼
期刊
以下表格信息仅供参考,正式信息见各校网站公布。带“※”的为2010年信息,2011年信息待学校网站公布。凡是申请港校的学生户籍所在地必须在以下指定范围内: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四川、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江西、吉林、辽宁、陕西、山东、山西、贵州、云南、安徽(招生省市若有变动,当以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注:①香港大学将安排所有新生在内地顶
期刊
  
期刊
作为一名香港城市大学的老师,我能想到的城大故事,恐怕就是我的学生了。城大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千千万万的学子,才有了她今日的光辉。  “十一。”一位少女从昏睡之中醒过来,一开口,说的就是这两个字。那不是白雪公主昏睡的童话,而是去年我的学生施宝欣的故事。城大每年十一月举行毕业典礼,还未领取毕业证书的施宝欣,一直念兹在兹。她的心情,一般人很难明白。  施宝欣二零零六年九月进入城大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当时,
期刊
当今中国科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名词就是北斗,北斗就是我们中国自己的GPS系统,我们现在提的GPS比如车载GPS其实用的都或者是美国的GPS系统或者是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或者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不管从民用还是军用角度,对我们都很不利——尤其是美国的GPS系统已经发展到你能在Google Earth上,直接通过卫星眼看到自己家的那栋楼!因此,北斗的上天,标志着中国在GPS系统建设上前进了一大步,也是
期刊
游走在夜晚的都市街道上,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高楼大厦前的霓虹灯、LED大屏幕上清晰而逼真的画面、商场里的电梯、远处江面传来的汽笛声……电气设备让城市的夜晚具有了一种动态之美。  但电气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通电就能驱动的。比如高楼的霓虹灯从下至上亮起,犹如冲天的一束烟花,最后在楼顶绽放,每个炫目的图案的出现,都不是偶然。无数的霓虹灯是按照某种规律闪烁而呈现出来的。这其中每一个灯的点亮、熄灭、
期刊
来到梦中的香港,不必用力去嗅,鼻腔里也充满了她的鲜香气息。如果学生是战士,那么学校绝对不是唯一的战场,尤其是在香港这块充满文化诱惑的土地上。香港并不只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当亲临香港,感受到的将是一种别样的文化氛围。  镜头一:和吴君如共用一个配音室  想在港片中亮相?到了香港这就不是梦想!我虽然未能在港片中亮相,却真真实实地亮了一把嗓。2011年初上映的贺岁古装电影《神奇侠侣》,其中的群众演员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