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诗粹的遐想(下)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湖边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多为茶楼饭店和游人憇息处。临湖的“楼外楼”是一家名闻中外的名餐馆,环境清新宜人,装修大气稳重,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叫花鸡都是餐厅的招牌菜。二十年前,我去过一次这家酒店,在那里一边品尝佳肴,一边欣赏西湖美景,仿佛置身水墨画中。路过“楼外楼”门前,透过明亮的窗户,我好像看到一位身躯凛凛、五官分明的文人,他身穿一件水墨色长衣,头戴一片白色毡巾,两眼放射逼人的寒光。
其他文献
计算是数学学习绕不开的话题,大部分数学问题的解决,最后都归根于计算。在小学各年级几乎都安排了计算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占据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笔者认为计算教学应让学生经历计算的思考探究过程,在探究中追逐计算的本质,明晰计算的意义;借助直观,理解计算算理;抽象算法,感悟数学思想;沟通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该文从构图的内在形式与图像的可感外形出发,分析《春》的形式语言,基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探索《春》的形式语言中“视而不见,却又显而易见”的模式与规律。
从古至今,文人根据竹子的文化内涵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各类作品中的美学元素都与现代人的审美观有着较强的相似性。郑板桥喜爱竹子,他作品中的竹风韵高雅、亭亭直立、自成一派。随着近年来竹材在不同领域内的广泛推广,竹文化的美学研究思路逐渐开阔,竹的特性和寓意可以赋予人艺术美感。该文作者通过分析郑板桥的竹画作品,分析其中展现的艺术美学,以期促进传统竹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任务驱动是指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围绕共同任务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问题以及情境的创设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增加,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任务驱动应用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扬州画派个性化、通俗化的特点与中规中矩的传统水墨画有所不同,其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改变与实践,以一种新颖的姿态冲破了当时形式主义的枷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中国画坛。该文通过对扬州画派风格形成与发展特点的分析,论述扬州画派如何走向雅俗共赏。
傅抱石作为近现代中国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拥有极高的学术和艺术造诣。该文分析傅抱石的部分典型作品,探究其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微课”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孕育而生的教学方式.胡铁山教授对此进行了定义,即“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特定的某一教学知识点或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在这里,胡铁山教授是把教学知识点与教学环节割裂了来看,其实,知识点沉浸在教学各个环节,我们从教学环节入手,意味着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展开应用.
期刊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绘画大师。他的画作不仅注重对光影的传达和物体的表现,而且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人们广泛的尊重和认可。他的画作给人一种徜徉于田园的悠然之感,可以让观者在辽阔的天地中感受自然生活的沉静与神秘。
启发性的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中职教师若是在数学课堂中提出此种具备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投入到深层次的思考中,在强化其对问题的思考下,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从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中职数学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对问题解决的对策进行研究,并同时充分发挥启发性提问的作用。这样才能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清朝官服补子色彩绮丽、图案斑斓、用料考究、制作工艺精美,不仅反映出人们对色彩的审美喜好和对祥禽瑞兽的崇尚,而且体现了清代先进的织造工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美学价值。该文论述清朝补子的形制、色彩、工艺与主体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