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尺桡关节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是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进化的标志之一,是由单纯的韧带联合性负重关节进化成的高度灵活的滑膜关节.它使人手脑之间功能进一步协调,使之得以控制生存环境和使用工具[1]。

其他文献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36岁,因"交通伤致左肩疼痛、左上肢发凉、活动不能7 h"急诊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疾病、外伤及手术史.体检:T 36.2℃,P 112次/min,R 24次/min,右上肢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上肢血压测不到,急性面容,被动平卧位,意识清,左颈、肩及前胸可见大面积软组织挫伤,左前胸及肩背部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闻及骨擦
期刊
AO组织2006年报道,每年在美国约有200万例院内感染患者,其中约50%与内置物有关,需要花费110亿美元来治疗这些患者,在使用内固定的人群中约5%发生了感染,平均每例感染的治疗费用为15 000美元[1].随着研究的深入,包括损伤的程度、手术和设备的质量及固定物的性质和特点在内的3个与"固定物相关感染"的关键因素正在逐步细化.在近十年内已有相当多的从微生物学、诊断学、组织病理学、临床治疗学等方
期刊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7例,其中12例采用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3岁(25~56岁);B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23~61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所有患者
################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治疗深部创口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探讨该复合体控制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摇号分组,将试验组100例患者与对照组100例患者按创口部位、大小、受伤到手术时间、合并损伤、全身应用抗生素配对分组,对比两组清创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变化,观察试验组有无与使用纤维蛋白胶丁胺卡那霉素复合体相关
目的 观察大鼠轴索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及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内Tau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Tau蛋白与轴索损伤后病理变化的关系. 方法 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单纯视神经牵拉伤组、单纯热应激处理组和热应激预处理牵拉伤组大鼠视神经、RGCs、OLs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RGCs及OLs中Tau
胸腰椎骨折发生率约占整个脊柱损伤的90%.其中对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无论伴或不伴神经损伤,均可采用手术治疗.但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式较为困难,仍存在诸多争议.笔者在参加一些会议交流及审稿中发现存在手术方式选择欠妥或过度治疗的现象.因此,笔者就如何合理选择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做一浅析,供骨科同行参考。
期刊
骨缺损的外科重建是对矫形外科医师的一大挑战.Ilizarov于1989年提出骨段转移(bone transport,BT),也译成"骨转位、骨搬移、骨输送"等,是一种不植骨而用骨外固定技术修复骨缺损的方法,迅速受到推崇并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1]。
期刊
在“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之际,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教授任主编,多位亲临一线参与抢救汶川大地震伤病员的创伤救治专家集体编著的《实用创伤外科学》一书,已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