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文言文教学初探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强化责任意识,积极联合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同行,一起探索文言文高效施教的策略,进而有效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高效教学的规律,为学生高质量学习相应的文言文知识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有效明确目标、全面优化教法、有效教学反思等三个方面入手,就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有效明确目标是基础
  文言文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往往会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入手、如何展开,使得文言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基本特点,有效地明确课堂文言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知道学什么,进而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助力文言文教学效能的全面提升。有效明确教学目标,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具有概括性。需要让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契合该节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覆盖到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知识点,并有效突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来学习对应的文言文内容。其二,具有启发性。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思维,逐步指引学生将文言文学习引向纵深,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指引具体的方向。其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能过于封闭,还要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教学目标设计的开放性,以有效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目标:①掌握该节课的重要生字词;②理解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③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常识;④说说你眼中的孔子等,让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后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优化教法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依托,但从目前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运用情况来看,往往存在教学方法运用单一固化的问题,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文言文学习中兴趣不足、活力不足,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文言文教学的效能,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師积极引入一些能够带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能和水准。我们同样以《两小儿辩日》文言文为例,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两小儿辩日》情景剧,让学生仔细观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现该节课需要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如文章中都有哪些基本的生字词?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孔子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等等,引导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课堂互动的形式,对上述的基本问题进行全面化的讲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该节课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三、有效教学反思是侧重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发现文言文教学问题、补足教学短板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理解教学反思的价值所在,积极地对目前的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以较好地发现文言文教学漏洞,不断地对这些漏洞进行补足和完善,从而为后续文言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坚实基础。例如,在学习《学弈》小节内容时,一方面,教师需要积极对文言文教学进行梳理,如教学目标是否较好实现、课堂导入是否有趣、教学过程中是否和学生进行了有效互动等,并积极梳理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后续的改进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形式的反思,并及时调整教学形式。比如,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深化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言文教学对学生成长和提升的价值所在,积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文言文高效施教的对策,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明确目标、全面优化教法、有效教學反思,有效解决目前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进一步把握小学高段语文课堂高效施教的规律,从而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要做出积极的教学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语文教学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张红丽.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20):77-78.
   [2]崔云飞,刘扬帆.小学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92-93.
其他文献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家主席习近平又强调:“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一精辟论断,指明了新时代传承革命文化的目标与方向,更加坚定我们推动革命文化创新发展的信念。  教育部《关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