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讨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同时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发应。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52.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发应共6例,对照组不良发应共11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疗效可靠,性能安全,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肺部、心脏等多种重要脏器原发病变后的终末形式,发病率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占前三位[1],致死率极高,一般老年人多发。其发病机理是心脏功能衰竭,泵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的血液运输受影响,其它脏器功能随之减弱。如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肺内感染,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威胁很大。传统治疗时一般采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为主,随着医药业的发展,发现了更适合治疗的药物—依那普利和缬沙坦,现将我院的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84例,包括女性患者40例(47.6%)和男性患者44例(52.4%),入选患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最大的85岁,最小的63岁,平均年龄为74.1±2.7岁;按心功能分级,心功为Ⅱ级的51例(60.7%),心功为Ⅲ级的33例(39.3%);心力衰竭的程度为轻度的是30例(35.7%),已经达到中度的是47例(56.0%),达到重度的是7例(8.3%);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肺部感染,感染为轻度的63例(75.0%),為中重度的为21例(25.0%)。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心功程度、心衰程度、肺内感染程度和年龄、性别比例、其它症状等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病症特点: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咳嗽、咳痰,有脓性痰或血痰,胸闷、气促,并有原发性的冠心病、心绞痛等,平素体征可见明显的晕厥症状,心率增快,心悸,急性心绞痛发作史,血压升高,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和肝部胀大。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肺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片状或浸润型阴影,肺纹理增粗,肺部发生实质性病变,肺动脉影增宽,胸腔有稀薄积液,有散在的湿罗音,心电图检查提示肢导联和胸导联有ST波倒置或改变,右束支完全或不完全传导阻滞,经血气分析可见血氧分压降低,心彩超提示有心影增大,三尖瓣反流[2]。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并对相应的原发病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3]。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依那普利,10.0mg每次,每日三次,缬沙坦,60.0mg每次,每日二次,温水口服。连续治疗一个月。左氧氟沙星,50.0mg每次,每日三次,温水口服。连续治疗一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观察要点: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分压、尿量、咳嗽咳痰、罗音等各方面的生命指征和临床症状[4]。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衰得到纠正,临床症状消失,心功改善程度、心衰改善比原来轻Ⅱ级以上,肺内感染消失;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心功改善程度、心衰改善程度比原来轻Ⅰ级以上,肺内感染减轻;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心功、心衰无明显改善,肺内感染不见减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卡方17.0分析,如果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一:
2.2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时间见表二。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6例,不良反应率为14.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11例,不良反应率为25.0%,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中老年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危险的疾病,致病原因与一般人的年龄、体质、原发病等多种因素都有关,因为心功减弱,心脏射血量减少,血内氧气等成分降低[5],血液循环运输的氧气和养料减少,所以使心脏、肺脏、肝脏等多个器官,以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防御力、抵抗力降低,由于呼吸系统的鼻部与空气相通,更容易受到病菌、冷空气的侵袭,造成感染;或者是由于患者久病卧床,吞咽能力减弱,经常有食物、水分或口腔分泌物误吸进入气管和肺部,而久病体虚,抵抗力弱,气道的纤毛摆动减弱,肺内形成的痰液不能排出,在肺内囤积,痰内的细菌繁殖增生,形成感染。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感染,都需要进行消炎抗菌和改善心血管处理,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功能改善心衰;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的受体阻滞剂[6],可以协助依那普利一起作用,使药物呈现高度的选择性,使药物充分吸收进入病灶位置,清除病菌,使症状得到改善。
所以,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疗效可靠,性能安全,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远南,陆帅,金萍.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691-1693.
[2]冯慧远.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471-4472.
[3]程少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83-84.
[4]王新鸣,厉伟民,李佳俊,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691-3692.
[5]师春梅,谭小颖.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误诊分析[J].中外医疗,2012(6):37-38.
[6]李国裕,谢治华.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3):131-132.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肺部、心脏等多种重要脏器原发病变后的终末形式,发病率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占前三位[1],致死率极高,一般老年人多发。其发病机理是心脏功能衰竭,泵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的血液运输受影响,其它脏器功能随之减弱。如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肺内感染,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威胁很大。传统治疗时一般采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为主,随着医药业的发展,发现了更适合治疗的药物—依那普利和缬沙坦,现将我院的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84例,包括女性患者40例(47.6%)和男性患者44例(52.4%),入选患者年龄都在60岁以上,最大的85岁,最小的63岁,平均年龄为74.1±2.7岁;按心功能分级,心功为Ⅱ级的51例(60.7%),心功为Ⅲ级的33例(39.3%);心力衰竭的程度为轻度的是30例(35.7%),已经达到中度的是47例(56.0%),达到重度的是7例(8.3%);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肺部感染,感染为轻度的63例(75.0%),為中重度的为21例(25.0%)。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心功程度、心衰程度、肺内感染程度和年龄、性别比例、其它症状等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病症特点: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咳嗽、咳痰,有脓性痰或血痰,胸闷、气促,并有原发性的冠心病、心绞痛等,平素体征可见明显的晕厥症状,心率增快,心悸,急性心绞痛发作史,血压升高,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和肝部胀大。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肺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片状或浸润型阴影,肺纹理增粗,肺部发生实质性病变,肺动脉影增宽,胸腔有稀薄积液,有散在的湿罗音,心电图检查提示肢导联和胸导联有ST波倒置或改变,右束支完全或不完全传导阻滞,经血气分析可见血氧分压降低,心彩超提示有心影增大,三尖瓣反流[2]。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并对相应的原发病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3]。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依那普利,10.0mg每次,每日三次,缬沙坦,60.0mg每次,每日二次,温水口服。连续治疗一个月。左氧氟沙星,50.0mg每次,每日三次,温水口服。连续治疗一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观察要点: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分压、尿量、咳嗽咳痰、罗音等各方面的生命指征和临床症状[4]。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衰得到纠正,临床症状消失,心功改善程度、心衰改善比原来轻Ⅱ级以上,肺内感染消失;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心功改善程度、心衰改善程度比原来轻Ⅰ级以上,肺内感染减轻;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心功、心衰无明显改善,肺内感染不见减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卡方17.0分析,如果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一:
2.2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时间见表二。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6例,不良反应率为14.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11例,不良反应率为25.0%,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中老年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危险的疾病,致病原因与一般人的年龄、体质、原发病等多种因素都有关,因为心功减弱,心脏射血量减少,血内氧气等成分降低[5],血液循环运输的氧气和养料减少,所以使心脏、肺脏、肝脏等多个器官,以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防御力、抵抗力降低,由于呼吸系统的鼻部与空气相通,更容易受到病菌、冷空气的侵袭,造成感染;或者是由于患者久病卧床,吞咽能力减弱,经常有食物、水分或口腔分泌物误吸进入气管和肺部,而久病体虚,抵抗力弱,气道的纤毛摆动减弱,肺内形成的痰液不能排出,在肺内囤积,痰内的细菌繁殖增生,形成感染。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感染,都需要进行消炎抗菌和改善心血管处理,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功能改善心衰;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的受体阻滞剂[6],可以协助依那普利一起作用,使药物呈现高度的选择性,使药物充分吸收进入病灶位置,清除病菌,使症状得到改善。
所以,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疗效可靠,性能安全,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远南,陆帅,金萍.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691-1693.
[2]冯慧远.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471-4472.
[3]程少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83-84.
[4]王新鸣,厉伟民,李佳俊,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691-3692.
[5]师春梅,谭小颖.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误诊分析[J].中外医疗,2012(6):37-38.
[6]李国裕,谢治华.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