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rushui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本文探讨了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和指正。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发展;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74
  一个教师的生命历程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他更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努力才能达成。其中,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需要在反思中“学会教学”。
  在谈到“教学反思”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当下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不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都是在学校要求上交备课笔记进行相关检查的时候,才开始“临时抱佛脚”,为了应付检查而忙于“返思”。
  众所周知,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并由此而成为著名教育家的。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也正是基于此,新课改后我们教师所备笔记本也专门开辟了“教后反思”这一栏。然而在时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将反思当成一种负担,平时每课的课堂教学完成后,并不及时反思,到了要上交备课笔记,迎接检查时才回过头来“返思”,或凭着一些模糊的记忆而作简单“回顾”;或“借花献佛”,直接抄写别人的反思;或随意涂鸦,写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文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反思虽然不比新闻消息,但也应该有一定的时效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我们在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后,不及时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现象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自然就容易淡忘了。笔者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听完某老师的课堂教学之后随即与之交流,由于印象深刻,所以总能够与之交流一些有益进一步教学的内容;但如果当时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及时与之进行交流,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来点评,即使是翻看着听课记录,也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感觉。对于听课者是如此,对于执教者就更是如此了。
  再者,对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也应该尽早发现,以便我们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扬长避短。否则,如果一直让自己的不足之处存在于课堂教学中,那岂不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的行为?因此,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就尽量做到“日日清”。如果像上述那样“临时抱佛脚”,在教学完成很长时间之后再来反思,当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恐怕早已荡然无存了。试问,这种“事过境迁”的“返思”又有什么价值呢?即使此种“返思”的字数再多,字迹再工整,又有什么意义呢?要知道,教学反思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是教师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模糊回忆”、“信手涂鸦或”或“借花献佛”,对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缺点听之任之,那又怎么可能起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作用?
  教学有其延续性,教过了不是结束,不能边教边丢,教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的变化,这样可使以后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正如有的教师所说:通过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
  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忙于“返思”,则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的惰性教学之中,其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步伐也只能是原地踏步了。实践证明,但凡教师本人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及时进行反思,则有利于自己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培养学习、研究的意识,促使自己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其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步伐都会加快。
  那么,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曾有人提出要做到“认可、解构、开掘、适度”。
  认可,就是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自我肯定;解构,是指在反思中将过去形成的、过时了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做法予以解除或摒弃,只保存合理的部分;开掘,是指对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不仅要肯定,还要从中开掘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今后的教学做准备;适度,是指反思不可过度,否则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许多教师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从没有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充其量只是在尽心尽职地凭良心工作而已。现在,享受教育对教师来说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2000多年前,在孔子及其弟子那里产生过令人神往的教育享受:孔子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弟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学之”、“好之”,而是到了“乐之”的境界——享受的境界。
  享受——教育的最高境界,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感受,仅有学生享受教育是不完美的,因为没有享受体验的教师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爱生乐教,难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因此,教师的劳动不是机械单调的辛苦重复,而是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如备课除了独立的钻研外,还要多借鉴、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和同事交流合作。这样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而且创造性的工作如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你可以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读出灵性,可以从学生大胆的想象中听出创造,可以从学生激烈的争论中看到执著,可以从双眼闪烁的光芒中体会到学生对你的信任。当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从模糊到清楚时,你可以感觉到教育的价值;当学生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时,你可以感觉到无比的激动……教育过程中,这种享受随处可见,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体会。
  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首风格迥异的诗,每一个学生都有令人欣赏的优点,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学生那里分享到不同的快乐。有人问一位日本教师(下转第79页)(上接第74页)“你们班谁最差,谁最笨?”这位教师说“我们班没有最差的学生,更不存在笨的学生,只有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足够的耐心,就能读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不妨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到幕后,为学生锻炼才能和展示才华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大海中尽情遨游吧!呛一口水不要紧,沉下去时托他们一把,失去信心时陪着划行一程,相信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学会自己游,而且还会超过你的水平。看到学生们越过高山、趟过沼泽、走向成功、获得收获,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说到底,享受教育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爱学生、欣赏学生、相信学生,和学生一起享受教育的过程,与学生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傅建林.享受教学[J].教师博览,2008(8).
  [3] 亓树新.课改实验在争议中前行[J].教师博览,2008(6).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岭底乡教育办公室 030500)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强化管理与常规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实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疱疹,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晚清至民国,是一段值得咀嚼的历史.在百余年的风云岁月中,那不堪回首的屈辱历程,那炼狱般的磨难与艰辛,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命运,也使得中医学受到存与废的巨大挑战;在这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观察一次性根治术加中药外用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采用该方法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40例,结果显示,40例患儿中,39例治愈,1例复发,治愈率为97%,平均住院日9.5d,创面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