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采薇》——鲁迅的儒家个人主义批判与现代知识分子问题

来源 :文艺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ubaozi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从夷齐与王国维的评价问题谈起rn茅盾一向鼓吹鲁迅《故事新编》所体现出来的“可贵的楷式”,在为宋云彬的历史小说集《玄武门之变》作序时,他以《故事新编》为最高的标准,指出鲁迅的手法是“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1),这是非常敏锐的观察.《采薇》以及《故事新编》中的其他小说,正是既能够“解释古事”,同时又“激发现代人所应憎与应爱”,两者是一体的.现代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创作方法往往就是两个类型:解释(重新解释史料)和讽喻(以史事影射现实),前者是以今释古,后者是以古讽今.那么,鲁迅在小说《采薇》中重塑的夷齐形象究竟“错综交融”了怎样的“古”与“今”?
其他文献
顷见胡文辉先生《邓之诚挖苦刘半农的对联及其他》(《书屋》2021年第六期)一文,为邓氏夹枪带棒讥讽刘半农的一副“挽联”作笺,所注精当,令人解颐,足见作者对当时北平文化界人事之详熟.唯联中的几处字句,似可与刘氏生前身后的若干文字更紧密地关合起来.兹不揣冒昧,简释如下,聊补胡文之所未及.
期刊
这部书稿的成因非常偶然.2019年的某天,我的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教授来电,命我写一篇《朝花夕拾》的导读文章,只要两万字,是给中学生看的教学辅导通俗读物.我没加考虑就答应了.过后才明白这是一件难事.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写这篇文章.这就拖了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动笔.没想到,很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而且,疫情到现在还没结束.疫情把世界分成了两截,这篇文章跨越了两个时代.好像也该结束了吧,我才写下了这篇序言.
期刊
1978年9月北岛的诗集《陌生的海滩》由印刊行,收有《小木房里的歌——献给珊珊二十岁生日》《星光》《你好,百花山》《回答》《太阳城札记》《黄昏:丁家滩——赠M.和B.》等诗32首(组),有《序》.rn1978年10月11日《启蒙》创刊号《火神交响诗》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张贴.
期刊
网上流行词“割韭菜”,形象直观,道出了韭菜的特性,“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说文解字》),它可以长久生长,割了一茬还会长出新一茬.《王祯农书》称韭菜为长生韭,“剪而复生,久而不乏,故谓之长生”.
期刊
广东与贵州,珠江一水情牵.rn广东人早就是贵州特别是贵阳的主客.清代以来,贵阳最著名的商贸街名为“广东街”,就是因为广东商人前往那里经营百货玉器和海产南货而得名:“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繁荣,江西帮、湖南帮、四川帮、云南帮商人也先后办货来筑,大部分在广东街安家落户.”
期刊
作为俄罗斯的新都和旧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分别肩负着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大都之责,是名副其实的俄罗斯“双子城”.远东、西伯利亚、南俄伏尔加等地区,展现了俄罗斯多元种族、文化与宗教多面体的不同维度,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则犹如它的立体双核,更是集中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时代文明和文化精神.在俄罗斯面临时下内政外交的困顿之际,同时又经历了苏联解体后三十多年的振翅腾飞,这两座西方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之城究竟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当代俄罗斯,则是我尤为想要去体会和观察的时代镜像.
期刊
“从康熙的自述到王氏经历的地震,还有张岱眼里的元宵节灯光……治历史就要讲故事.但是,你要在故事中尽量展现当时的社会和主要事件……”那是2010年初夏的耶鲁校园,鲁斯大楼的大阶梯课室里举办的祝贺史景迁(Jonathan Dermot Spence)教授荣誉退休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亲耳听到的关于史景迁史学的讲述.
期刊
“我不知道你何时能收到此信,总之是在我去世以后.我现已六十五岁,我们相逢在十三年前的今日,当我进入你的小巷问路之时.”这是他亲笔写在专用信纸上的信的开头.rn分别后的十三年里,他从未去找过她,尽管他每时每刻都有这样的念头,开车驶向南艾奥瓦乡间,不惜一切代价把她带走.她也从未给他写过信或通过电话,她知道,只要她写信,他就会来找她,而只要再多谈一次话,她就会跟他走.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急遽变化的现实冲击了人们的情感世界,面对一种未名的情绪和经验世界,作为先锋尖兵的诗歌迅速对威廉姆斯所说的“共同生活的整体形态的改变的反应”做了记录,从共同生活的环境中提取思想和认识.这一对语言的认知,对生命的体验反复在诗歌中出现.正如布罗茨基所述:“诗的写作是意识、思维和对世界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一个人若有一次体验到这种加速,他就不再会拒绝重复这种体验,他就会落入对这一过程的依赖,就像落进对麻醉剂或烈酒的依赖一样.”(1)这一体验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动
期刊
我认识王信,是在正式进入文学所之前.先是由刘再复引见拜访了樊骏,后来又由得后陪着在《文学评论》编辑部见到了王信——似乎为了一篇论文.对于初识者,王信不属于令人感到亲和的一类.记得那回我规规矩矩地坐在他的办公桌边,像个小学生.就此认识,到所里上班后,仍然会去《文评》编辑部.rn有“辽精海怪”之说.辽指辽阳,海即王信原籍所在的海城.辽阳人“精”否不论,王信在他人眼中的“怪”,是无疑的:执拗,拘守他认定的“原则”,不易变通;倘鄙视某人的人格,绝不肯假以辞色.在他,经权之间,守经系本色,行权则要较常人为难的吧.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