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年举办“全国教育创新论文大赛”的通知中教科会通字(2017)048号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促进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广科学教育研究成果,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的宗旨,坚决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温家宝同志强调的“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之战略决策,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推广教研、教管成果,实施教育创新,实现中国教育家大会提出的目标,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等特长期常年举办“全国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每年一届,2018年为第十七届)。本大赛已得到了中国国际认证中心、中国新闻出版社、中国教育科学院、中国教育家大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中国教师报》、宋庆龄基金会《中华少年》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素质教育》杂志社、中国科协《发现》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参与或赞助,现继续面向中国全国及海外华籍教育工作者常年征稿。
  一、参赛对象: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教师、干部及科研、管理人员和与教育相关的人士及学生。
  二、征文范围:上述各人员所涉领域(教育、教学、教管、教辅、教研等)的新思考、新实践、新发现、新理论。
  三、征文要求:
  1、一文一论,观点突出,富有创新,利于操作。
  2、来稿题目下面写明作者姓名、单位,正文前提炼出100字以内不加评述、反映主要观点的摘要和3-8个关键词,正文后注明主要参考文献书目,附100字左右作者扼要简介(含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务、职称、学历、专业、简历、成就和主要研究方向等),标明作者邮编、详细通讯地址(是城市的要标明何路何街何巷何号何房)、电话、邮箱等,最好附标准贴证照片2张。
  3、来稿1000-6000字(版面字数)为宜,请打印(A4纸,宋体5号字,每行40字)或用A4方格纸工整抄写,并在文末作者亲笔签名以示文责自负,能附寄U盘更佳,最好发电子稿[E-mail:zgjykx@163.com、zgjykx@126.com,http://www.zgjykx.com,请使用word文档格式(图片则用JPG格式)以附件形式发来]。
  四、参赛须知:
  1、本大赛聘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作评委,评审结果公平、公正、科学、权威。
  2、长期征稿,每年一届,每届当年12月20日截稿(截稿以后的来稿自然转入下一届评奖)。边来稿边评审,一月内即回告作者。来稿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3、投稿同时每篇稿件邮评审、办证及通联费98元(国际级奖则198元;课件280元/个,只收U盘;微课168元/节,拍成视频,时间以6-10分钟为宜;《中国教育科学》编译部常年举办全国中小学生“成长杯”创新作品大赛,欢迎随时投寄作文、书法、绘画、小论文、小制作等稿件,48元/文)。
  五、入选待遇:
  1、每月评出全国特、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具体获奖名额视稿件多少按比例定<下同>,特等奖奖金600元人民币);每季度评出国际特、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特等奖奖金1000元人民币);每届征文结束后对所有稿件进行终评,评出全国金奖3名(奖金800元人民币)、国际金奖3名(奖金1500元人民币)、银奖铜奖若干名。
  2、入选稿件推荐刊登在国际优秀学术交流月刊《中国教育科学》(国际刊号ISSN 1993-6893、国图刊号G000Y0039、中图刊号380Y0027,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办的龙源期刊网、《中文期刊数据库》、期刊大全、论文发表3G网、博看网、蜘蛛网等全文收录,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博看网、蜘蛛网、中国国际出版社海内外公开发行,常年对外征稿,入编有稿酬,可随时订阅,每期每本8元人民币,欢迎组稿、荐稿〈有酬报〉或代办发行、广告业务〈有酬报〉,可资助学校、教师〈学生〉出版专集、专著,http://www.zgjykx.com)或国家级出版物《教育论坛》(丛书)等报刊、书籍上。
  3、凡全国特、一、二等奖和国际奖获得者,将可获得被中国教育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或被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等聘为特約研究员等机会。
  本大赛只设南宁(境内)、香港(境外)两办(未在其它地方设征稿办),欢迎各地教育单位和个人组稿、荐稿(具体办法来电来函即寄,有酬报)【本通知长期有效,可登陆百度查询】。
  大赛南宁办通联:530001广西南宁市秀灵路东一里12号汇鑫公寓1号楼416房 李 莉 0771-5769401、zgjykx@ 126.com、zgjykx@163.com、QQ931441090、QQ群232393825
  中国教育科学学会 全国教育创新论文大赛评委会
  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八日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公益性的实践教学单位,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既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公共服务功能、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又能满足农村劳动力的现实需求。为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在新型农民培育方面的作用,分别从遴选培育对象、形成培育主体多元化格局、明确培育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培育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基于公共实训基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公共实训基地  【中
【摘 要】教育咨询是开放教育过程中教师及技术人员为在读学生提供的学业、技术、信息和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服务。教育咨询是开放教育教书育人、服务社会、赢得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教育咨询的相关理论研究依然不成体系,开放教育办学实践中的教育咨询尚不完善,对教育咨询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整合是开放教育面对的一个时代命题。  【关键词】教育咨询;开放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整合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
【摘 要】培养成人医学生人文素质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等医学教育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是医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出培养成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媒体”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修养。  【关键词】成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7.029    【摘 要】作为天津开放大学(筹)先期启动建设的新专业社会工作(老年服务策划与管理)本科建设具有全国“首创”性特点,该专业的建设将在完善涉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丰富涉老专业本科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填补国内空白,也必将为提高涉老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做出一定贡献。当然作为全国“首创”本科专业其建设与发展也将面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多媒体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
【摘要】“专本衔接”作为我国自学考试和高职高专教育合作的一种新型改革举措,已经在多数省市开展大范围试点。高职院校助学助学的实效性直接关系着“专本衔接”能否顺利实施。特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开展“专本衔接”的现状为依据,初步探讨增强“专本衔接”助学实效性的做法。  【关键词】专本衔接;高职高专;助学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4-0102-02
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师要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渗透人文性,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一、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汪广仁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
【摘 要】以40位“大学生农民工”生活处境及自我提升状况的调查材料为基础,运用保尔·朗格朗的成人教育理论,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审视了在其中起作用的各方力量。研究发现,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学生农民工”难以适应生活的挑战,尤其在闲暇时间,深受消极厌倦情绪困扰,表现出群体融入程度低、思想混乱等社会适应性障碍,这也成为了他们接受成人教育以实现自我提升,进而来应对这些挑战的出发点。但在接受成人教育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已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现在教育、培养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生产者、设计者、领导者,如果他们没有环保意识,不具
【摘 要】伴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其教学观、学习观对教育教学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基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策略有利于开放教育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与知识的建构。教师应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搭建各种形式教学支架,致力于导学和助学。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要落实到各教学环节,做到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创设自主学习环境;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及时做好反馈评价,保证学生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