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课程的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来源 :电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共建Android课程项目的具体做法,对校企合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基于该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1.背景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领域的融合产生了巨大发展空间和创新业务模式,因此生活方式将被移动互联彻底改变。如此广泛的应用,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去学习它,使用它甚至开发它。
  Android是移动手机的操作系统,在Android的平台开发小应用程序APP是一门专业而又新颖的课程。国内外市场非常紧缺Android开发方面的人才,目前许多大专院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目前,计算机、物流等专业学生非常渴求获得该课程学习机会。中职学校能否开设该课程有较大争议。2014年东莞理工学校大胆开拓将这门课程引入课堂。
  2.校企合作的“Android精品课程共建项目”
  对于如何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学校计算机教师没有经验,甚至Android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要重头学习。面对这一情况,学校找到了主营移动互联网的广州逸信公司,洽谈开设Android课程的教学实训。经过双方的协商,学校和逸信公司签订了“Android精品课程共建项目”的合作协议。合作的内容包括逸信公司培养学校教师,委派工程师来校指导实训,聘请部分老师和学生参与公司的业务开发;学校负责培养工程师的授课技能,与公司共同开发Android课程教材,购买学生实习管理系统和微学习系统的使用版权。
  2.1 教师去公司培训接受培训
  为了学习Android开发知识和技能,学校安排了三批一线教师前往逸信公司培训学习,公司软件开发部指派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分别在Android介绍、Android四大组件、数据存储、地图服务、游戏开发、多媒体编程等给予老师们细心辅导和严格训练。老师们在公司全日制接受培训半月之久,通过大家努力,老师们基本掌握了Android课程基本知识和开发技能。
  2.2 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开发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快速应用于生活是现代教育特点和灵魂,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各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如何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目前各职业类院校关于Android课程的教学资源非常溃乏,尤其是能够将教材与实验室有机结合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学校老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结合Android开发的技术要求,同逸信公司的工程师们一道开发了《移动APP开发(Android)》、《移动互联IT应用》等教材。由于教材是共同开发的,所以我们获得更多的市场调研资源,能在教材选题上把关;获得更多的企业工程案例资源,使教材编写更贴近于行业应用;获得了更多的先进技术的支持,补充教师对先进技术的溃乏;获得更多的实验资源,能够加速教材编写的进程;更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直接获得用人单位的校审与把关。
  2.3 企业工程师帮助学校组织开发团队
  为确保Android课程的授课质量优良,学校多次邀请逸信公司工程师来学校协助授课,主要是指导实训。工程师们把自己的工作成果一一展示,把Android开发的前景与梦想分享给学生们,跟同学们进行技术上的沟通,把企业的工作经验到带到学生中来,这好像给同学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指明了学习该课程的方向。另外,学校老师与工程师一起先后组织多次的APP开发学生团队竞赛,学生开发比较优秀APP项目有数学计算器、MP4播放器、手机相机、天气预报等。优胜团队还荣获逸信公司提供的商业赞助。
  2.4 企业吸收优秀学生参与公司业务开发
  为了跟企业与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对接,我们先后组织优秀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目前,学校老师和学生参与了逸信公司的开发项目有学生实习管理系统、微学习系统、第二课堂管理系统。虽然师生做的是助手的角色。不过,我们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学生便能胜任公司的许多岗位。
  2.5 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对于该课程优秀的毕业生,逸信公司还提供了聘请准员工机会。即公司给予学生在“真岗位、真任务、真要求”的“三真”环境下技能训练。现在就有8位同学在公司里忙碌着。每每这些同学实习归来,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因为他们参与了企业开发的项目,熟悉企业真实的开发环境,体验真正的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岗位,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自食其力。
  3.校企合作效果
  3.1 双师型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又红又专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如果长期不走出去了解生产实际,跟踪技术的发展,就不太可能把像Android这种新课程授好课。企业和学校合作,師生能更便捷的深入生产一线,能及时了解行业形势、专业发展、明确自身水平能力提升方向;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能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大大提高“双师”素质。Android课程开设前的教师去逸信企业培训为校企合作下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好思路。这之后学校先后选派其他专业教师去到相应的行业企业进行实习培训,让老师们快速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本专业领域的高新设备的操作技能,为学校的发展补充了养分。
  3.2 为企业员工提供展示教学技能平台
  逸信企业柯工程师多次表示,来学校讲课后发现自己还有做老师的潜质,他希望继续加强自己这方面的潜能,多来授课,锻炼好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人才的竞争,据调查,不少企业每年支出大笔的资金支持员工进修,提高他们业务能力进而让他们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次Android课程合作教学的经验让逸信深深相信,企业派遣员工来学校交流、授课辅导培训也是一种让员工进修的好途径。   3.3 丰富了课程知识和教学手段的趣味性
  企业工程师来学校辅导,把企业的产品带来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课程知识面,也带来了跟学校不一样的常规教学方式,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聆听工程师别开生面的教导,这些就像长期呼吸空气,而突然吸收氧气的感觉,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有干劲去努力,去拼搏。
  3.4 企业寻找到了补充移动开发紧缺人才的途径
  合作的逸信公司主营“移动互联网”技术培训及技术开发,公司获得了工信部通信行业专项技术“MIT”培训及认证资格。通过这次合作,我们学校乃至东莞地区均知道“逸信移动互联网‘MIT’培训及认证”。学校将引导学生考取“MIT”初级认证,并作为毕业资格考察内容之一。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校企合作让学校内涵发展,老师专业成长,学生技能提升。作为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部分老师和学生参与学生实习系统研发。在研发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给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该系统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加。当然,对于微学习系统的研发也是如此。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软件开发市场的转型升级,软件开发的方式有新的变化,因此,基于Android开发的软件员工需求激增。学校部分学习Android开发优秀的学生已经成为公司的准员工就是一个例证。
  4.展望
  此次基于Android课程的校企合作表明,只要学校和企业雙方有“双赢”的可能,校企合作就可以成功开展。因此,是否寻找到“双赢”的切入点是合作的关键。
  作为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需要有教师企业参与的保障机制。教师参与包括为教师建立充分的赋权机制、有力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有效地培训机制。企业参与包括向企业提供完善的激励机制、高效的双赢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行业人士、课程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对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思考》http://wenku.baidu.com/view/.
  [2]http://www.ec.js.edu.cn/art/2013/5/15/art_9590_119961.html.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起了一座桥梁,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学习语言的机会。本文对计算机中介书面交流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进行相关探讨,并使之与面对面口头交流进行比较。  【关键词】计算机中介书面交流;词汇习得;实证研究  引言  在二语习得领域,互动交流被认为是学习者习得语言的重要方式。通常,交流任务设计得越好,越有利于学习者之间进行意义的协商,进而有利于二语习得
我国历史悠久,史学遗产丰富,史学著作汗牛充栋。其中仅“正史”一项,就有《三史》、《四史》、《十史》、《十三史》、《十七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二十四史》和
资料工作条例化是资料工作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所谓条例化就是在资料工作的诸方面根据科学的原则和实践的需要,从本资料室的现状和发展趋向出发,制订一系列共同遵照执行的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神圣的职业,不能以传统的“匠”来衡量。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是艺术家,更是一个杂家。苏灵扬先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这劳
本文从宗教意识层面来考察和分析冯内格特不同创作阶段的三部小说,指出冯内格特对宗教的关注贯穿其创作过程的始终,其宗教思想经历了宗教怀旧、宗教荒诞、宗教消亡的嬗变过程。
<正>宁德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往常,提起闽东茶,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等著名的区域公共品牌。但近年来,蕉城区的&#39;天山&#39;系列公共品牌悄然崛起,其中,&#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