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探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人的一生中,职业生活占据了核心位置。“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本文对心理教育课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理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生涯规划误区、指导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探索
  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长期从事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分门别类的社会劳动[1]。职业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职业收入可以维系人们的生存,满足人们各种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每个大学生都希望拥有一份能展现自己才能,成就辉煌的理想职业,因此,每个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每个大学生都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又称为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即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承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生命历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而青年期和中年期最关键。从事职业的那段时光,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人们在职业生活中,不断地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辉煌,这当中的酸、甜、苦、辣都是很有意义的,也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中,将大学生“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要求心理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涉及以下方面: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学会时间管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我对心理教育课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部分的内容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以下建议。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要从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开始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顺利实现自身预定目标起定向和指导作用;二是帮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己。这种对自我正确的认知,包括自身条件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通过促使学生客观分析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爱好、学识修养等方面充分认识自己。联系周围的环境,明确哪些资源可以为己所用,哪些资源至关重要,周围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事实上,一个人若是能够非常清晰地把握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就越有可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这样看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便责无旁贷帮助学生理清自我认识。而最重要的便是要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使其清楚地知道取得成功的最为必要的条件便是从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发挥自身优势。心理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必须帮助同学们很好地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路走来,我学到了什么?我曾经做过什么?我最擅长的是什么?从而最终帮助学生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其实,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最重要的前提便是掌握好专业知识。从整个人生长河来看,知识创造财富,心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充分思考自己在学习期间,从专业学习中收获了哪些?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哪些能力?这就回答了“我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而“我曾经做过什么”这个问题,就涉及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包括担任过何种学生干部职务、从事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过哪些技能竞赛、获得了哪些奖励和证书等,这些在应聘用人单位时,都会派上用场。因此,心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闪光之处予以重视和肯定。另外,心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事件进行回忆,在学校里,自己所有经历过的事情中,最成功的是什么?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成功的?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往的成功史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发现自己诸如性格坚强、胆量过人、办事果断等优势。学生便可以将这些挖掘出来的宝藏作为自己职业方向的立足点,支撑自己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探索。
  明确优势后,我们就需要认识不足了。心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分析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其明白,只有接纳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克服才能使自己得到提高。需要认识到的不足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性格弱点,古人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曲直。”心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启发学生与人沟通,以人为镜,看看他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是否有差异,并思考差异源自哪里;直视自己的弱点,扬长避短,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其二是经验缺失,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以学为主之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提炼经验。
  另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既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一部分,就理应与该课程的其他部分内容融会贯通。有学者说:“气质类别不仅会影响一个人职业的选择,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到具体工作的成败。”[2]有心理学家发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会使当事人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充分享受职业与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那么,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心理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将气质、性格分别与职业选择进行相关分析。心理教师甚至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职业心理测验,让学生通过测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性向。再说能力,对人一生的职业道路的选择、事业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通常指的是智力,特殊能力则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的能力,也称特长。心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将能力分类进行罗列,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相应的能力水平,并教授学生常见职业需要的相应能力,学生方能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应当理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生涯规划误区
  2000年以前,大学生毕业后一般是国家包分配,而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已逐步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个制度的转变使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思想受到了冲撞,其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急功近利,不能脚踏实地,个人主义观念很浓厚,这将严重影响到他们的顺利就业。由此,心理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做好几种不良心态的引导工作。一是焦虑心态。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即使是名校毕业生也不见得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一进校门就面临很大压力,可以说刚进大学一年级就想着毕业找工作的事情,特别是一些贫困生,相对自己的家庭来说,读书成本很高,心理包袱较重,难免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对职业期望过高的大学生对低薪、低自尊、高劳动强度的工作更是容易产生焦虑。这时,心理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种焦虑心态的成因、肯定这种焦虑存在的理由,并且让学生清楚中等程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也是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二是自我认知偏差。这种偏差表现为两个极端,即自负和自卑。在找工作时,有的学生对自己评价不够中肯,过高地评价和估计自己,认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就应该有别于其他社会青年,应该有较好的就业单位和工作岗位;有的学生则存在自卑心理,他们或是性格内向、或是不善言辞、或是相貌平平、或是成绩一般,面对就业市场他们自卑不前、不能悦纳自我,更害怕别人评价自己,稍遇挫折就心灰意冷,难以振作,甚至自暴自弃。对于这部分学生,心理教师应该做的是如前一建议中所述的帮助学生真正、客观地认识自我。三是盲目从众心理。有些大学生缺乏主见、见异思迁、反复无常、职业生涯决策更多的是依赖他人尤其是父母,把自己的命运交由他人或父母驾驭。还有的大学生不结合主、客观条件,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赶时髦,跟风找工作,结果往往是错失良机、后悔不已。对于这种情况,心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客观介绍我国目前就业的形势,尽量穷尽地介绍各个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走势,理清学生的就业观念,并且明确告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以学生自己为主,不应赶潮流,职业选择是高度个性化的,个人选择的职业应当与自己相匹配。四是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目前整个社会是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往往随心所欲,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建构中,有了较为能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仅仅从实现自我价值出发。事实上,选择实现自我价值表明个体的意识开始觉醒,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但如果过分地强调个体价值,置群体意识而不顾,则必然导致个人的私欲膨胀。对此,心理教师就应该端正学生的择业心理,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应该从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职业。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应指导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人生事业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职业选择是否正确。俗话说:“女怕嫁错郎,人怕入错行。”职业的选择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实现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的结合,即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成功。因此,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度怎样?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的匹配度怎样?自己的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度怎样?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与职业是否相匹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走出误区,更重要的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心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认定的需求,分析自己的特长、兴趣、能力及所学专业,制订详细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即自己一生各个阶段的目标。无论哪种计划,都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一是在这个时间段内从事什么职业、完成哪些具体目标?二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想要实现怎样的经济状况?三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想过哪种方式的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8个时间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首先是20年计划,10年计划,5年计划;而后是3年计划,1年计划。其中3年计划是人生大计的重要部分。最后就是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这些短期计划要求就更具体清楚了,周计划是时间计划的关键所在,日计划则要求每晚写出次日的几件任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做计划要留有余地,有一定的弹性,尽量地适应可能出现的变化。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进行行动阶段,是规划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需要心理教师进行督导的阶段。教师可以以作业形式,每周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报告自己的周计划及完成情况,适时提出建议,加以鼓励。俗话说,变化快于计划,影响自己职业生涯计划的因素有许多,有些变化因素是能够预测的,而有些变化因素却难以预测。因此,每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作出规划后,就需要通过实践反复问自己:干得如何?应该怎样干?是否要调整?每过一段时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评估计划,并及时调整和修改人生计划,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这一点需要心理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提醒学生,并协助学生完成。
  参考文献:
  [1]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舒以.心理经典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 认知规律研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点,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传授过程中认知特点各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知识传授和掌握为主要目标,与科学知识不同,技术知识认知活动中知识的表征、在学习者大脑中保持与激活的特点有其固有的规律。当代认知心理学、现象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为此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阈:技术知识——具身认知——情境与行动构成的关系性链条是确保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
摘 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现也多借助于网络、电视等手段来了解和掌握流行语。流行语已逐渐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言语交际中的常用语,成为他们网络交往和日常交往中的重要交际工具,用于与同龄、关系亲密、语言经历类似的群体进行交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使用流行语的原因主要是追求新奇和从众的心理。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流行语 使用情况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
在网络时代,高校监控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都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从而存进监控系统功能的更好发挥。监控系统在高校的运用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了。那么,
9月1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行1~8月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会。副会长梁嘉琨、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及协会相关部室负责人参加了通报会。姜智敏在会上通报了1~8月份煤炭经济运
现年51岁的朱剑勇,在厂里干过技术员,在中学当过教师。1985年元月,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被提升为中国银行徐州分行副行长。1993年3月,朱剑勇调任徐州市信托投资公司总经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从拓宽民主渠道着手,在提高监督工作效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启东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市、乡(镇)两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总的来看,全市的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法则。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但是,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法则,并自觉地遵循和运用这一法则,对自己的“传统”和“现有”进行扬弃——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咨询研究机构和信息机构必不可少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中共无锡市委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无锡市社会科学界与上海、苏州等市社会科学界正在共同组织编撰一部总结和反映太湖流域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的综合性通史——《中国太湖